摘要[目的] 研究漆樹籽殘渣發(fā)酵產沼氣的可行性與潛力。[方法] 以漆樹籽殘渣為原料,在中溫30 ℃下,采用全混合批量發(fā)酵工藝,測定漆樹籽殘渣發(fā)酵過程中的TS產氣潛力、VS產氣潛力、日產氣量、產氣速率、pH等指標。[結果] 第3天發(fā)酵體系酸化,但在微生物調節(jié)下,第7天體系pH恢復至7.0,正常產氣。經60 d發(fā)酵,漆樹籽殘渣產沼氣潛力為594.29 ml/g(TS)或615.84 ml/g(VS)。[結論] 研究表明漆樹籽殘渣是一種很好的沼氣發(fā)酵原料。
關鍵詞 漆樹籽殘渣;厭氧發(fā)酵;沼氣;產氣潛力
中圖分類號S21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9-10272-02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266032); 云南省應用基礎研究面上項目(2010CD050); 云南省科技條件平臺建設項目(2010DH012)聯合資助。
作者簡介楊順平(1989- ),男,云南昆明人,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生物質能。*通訊作者,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從事生物質能與環(huán)境工程研究。
漆樹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樹種,資源豐富。適宜生長在多霧、氣候濕潤的向陽山坡,喜暖溫、暖濕氣候,土壤偏酸性或微酸性。主要分布于陜西、湖北、四川、云南、貴州、甘肅、重慶等省市環(huán)繞的四川盆地四周的中低山地帶[1]。國內現有漆樹150多種,其中30多種能結籽,年產漆樹籽150萬t[2]。2008年,為不斷發(fā)展壯大云南漆樹產業(yè),中國林業(yè)科學院資源昆蟲研究所與云南盛禾公司培育優(yōu)良漆樹品種,在云南省文山州硯山、廣南等縣,紅河州開遠縣規(guī)劃建設1.3萬hm2漆樹種植基地,現已建成1 000 hm2,種植漆樹350萬株,已經進入收獲期,年產生漆500 t,提煉漆蠟2 500 t,漆樹籽4 000 t[3]。
在漆樹籽提取漆蠟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漆樹籽殘渣,其主要成分為粗纖維、少量脂肪、蛋白質和非氮浸出物等[4],其是沼氣發(fā)酵的良好原料。為此,該研究進行了在中溫條件下漆樹籽殘渣厭氧發(fā)酵產沼氣試驗,以期為漆樹籽殘渣在沼氣生產方面的應用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原料為漆樹籽經粉碎機粉碎,再用石油醚提油后的殘渣。經測定TS(總固體含量)為96.25%,VS(揮發(fā)性固體含量)為96.50%,pH為7.0。接種物為實驗室的混合厭氧活性污泥,經測定TS為9.97%,VS為57.51%,pH為7.0。
1.2試驗裝置試驗采用實驗室自制的500 ml批量發(fā)酵裝置,裝置示意見圖1。
1.3.1預處理。將漆樹籽殘渣從浸泡灌中取出,自然晾曬7 d,使其中少量的石油醚揮發(fā),以減少石油醚對后期發(fā)酵的影響。
1.3.2試驗設計。試驗采用全混合中溫(30 ℃)批量式發(fā)酵,設置1個試驗組和1個對照組,每組設置3個平行;料液配比見表1,各組料液均加水至400 ml。
1.3.3分析與測試方法。pH采用pH 5.7~8.5的精密pH試紙測定。產氣量采用排水集氣法[5]進行測定。每天定時記錄計量瓶中水的體積,并計算各平行試驗的平均值。甲烷采用火焰顏色比色卡法[6],根據點燃時的火焰顏色來估計沼氣中甲烷的含量。TS測定:將發(fā)酵原料樣品在(105±5) ℃溫度下烘至恒重后,計算干物質的質量分數。計算公式如下[7]:
2結果與分析
2.1料液TS、VS及pH發(fā)酵前后料液TS、VS和pH變化情況見表2。由表2可知,試驗組和對照組發(fā)酵前后料液的TS和VS含量均有所下降,且試驗組TS和VS降低量明顯高于對照組。這是由于對照組的原料是長期馴化后的活性污泥,其含有的可降解有機物較少,因此VS含量下降較少。經進一步計算可知,試驗組料液的TS和VS降解率分別為20.96%和15.20%;對照組料液的TS和VS降解率分別為16.66%和2.44%。這表明漆樹籽殘渣能被發(fā)酵微生物有效降解。
2.2產氣情況分析
2.2.1日產氣量。 漆樹籽殘渣日產氣量與發(fā)酵時間的關系見圖2。由圖2可知,由于接種物的活性較低,漆樹籽殘渣沼氣發(fā)酵試驗啟動較慢,第1天凈產氣量為61 ml;第2天凈產氣量為67 ml,可以點燃,但不能連續(xù)燃燒,火焰顏色為微藍色,說明甲烷含量大約為40%。第3天時產氣量突然下降,第4天產氣量僅有18 ml;經測定pH為5.5,發(fā)酵體系出現酸化。在微生物的自我調節(jié)下,發(fā)酵體系第7天恢復正常,pH為7.0;在第9天時出現第一個產氣高峰,日產氣量為143 ml,點燃后火焰顏色為桔黃色且連續(xù)燃燒,甲烷含量大約為70%。第25天時產氣量達到最高,為299 ml。第35天產氣再次出現峰值,為238 ml。其后產氣量逐漸下降,直至整個試驗結束。整個試驗歷時60 d,日平均產氣量為119 ml。
2.2.2產氣速率。對試驗累積產氣量進行統(tǒng)計,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對于漆樹籽殘渣,其前5 d的產氣量較少,這是由于第3天體系酸化,pH為5.5,導致體系中產甲烷菌不能正常代謝的結果。在微生物的自我調節(jié)下,體系恢復正常后,產氣量平穩(wěn)上升。整個厭氧發(fā)酵過程中,主要產氣階段集中在10~45 d,從662 ml增加到6 609 ml;最快產氣階段為20~40 d,從1 253 ml增加到6 052 ml,平均每天產氣217 ml。
2.3產氣潛力分析漆樹籽殘渣發(fā)酵產沼氣潛力中總產氣量為7 150 ml,產氣潛力為572 ml/g,TS產氣潛力為594.29 ml/g(TS),VS產氣潛力為615.84 mg/g(VS)。
為更好地評價漆樹籽殘渣厭氧發(fā)酵產沼氣的潛力,將其與其他原料在相同條件和發(fā)酵工藝下產沼氣潛力進行比較,結果見表4。表4中的TS產氣潛力的倍數為漆樹籽殘渣TS產氣潛力與其他原料TS產氣潛力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