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天然石材在園林水體駁岸建設中的意義,以及關于水體駁岸天然石材的評價標準至今缺失的現狀,從觀賞性能、工程性能、安全性能3個方面構建了園林水體駁岸天然石材的評價標準,以期為水體駁岸天然石材的評價標準建立提供參考。
關鍵詞 園林;水體駁岸;天然石材;評價標準
中圖分類號S68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9-10218-03
基金項目吉首大學人才引進項目(jsdxrcyjkyxm 201305)。
作者簡介吳曼穎(1983- ),女,湖南張家界人,講師,博士,從事園林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駁岸是形成園林景觀的主要構成元素之一,是一種獨特的線形景觀,在自然界中極具生態學與景觀美學價值[1],而天然石材是砌筑駁岸的理想材料。堅固的石材可以保護駁岸,也能使駁岸更趨近自然的狀態。水體駁岸利用天然石材的大小、形態、質地和形式與植物、周圍環境巧妙地組合搭配,形成不規則的節奏感,使水體駁岸變得曲折而又富有韻律[2]。目前雖然天然石材在園林水體駁岸上的應用量很大,但至今沒有園林水體駁岸天然石材的評價標準。筆者將從觀賞性、抗風化性、安全性3個方面建立園林水體駁岸天然石材的評價標準。
1觀賞性能
中國造園藝術源遠流長,古有“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美”的審美認識。石支起了園林的立體空間,水開拓了園林的平面疆域,在園林造景上追求返璞歸真、自然和諧。園林水體駁岸天然石材的觀賞性評價標準主要從個體性、整體性、自然性、意境4個方面,包括形態、色澤、紋理、質地等16個指標因素進行構建。
1.1個體性
1.1.1形態。石之形態千變萬化,有的具有象物之美。形態是石的主體,指石頭的天然造型。
1.1.2色澤。氣色以自然逼真為美,天然石材有黃、灰白、淺紅、淺黑、青灰等多種顏色在園林水體駁岸中,不同色澤的石頭巧妙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景觀效果。
1.1.3質地。不同的區域、氣候條件形成了不同的天然石材質地,因此巖石質地也反映了該地域的特征。天然石材結構的致密性及堅硬度具備抵抗一定外力的能力。
1.1.4紋理。“石看紋理,山看脈”[3]。紋理指石上呈現的規則或不規則的紋路圖案,石頭經過長期的自然風化和流水沖刷形成圖、文、符等。紋理以天然流暢、褶皺深刻為佳。
1.1.5體量。天然石材個體體量的選擇要根據景觀功能、所處立地環境來選擇。通常園林中做特置或障景的石材體量較大,主次石之間要有適當的體量對比。
1.1.6音韻。石頭的聲音源于物內,而非物外,聽覺可以感知的碰撞產生的聲音悠揚清越。
1.2整體性
1.2.1造型。造型指占有一定空間、構成,有美感的形象,在園林景觀中指天然石材組成的塑造形式。有的天然石材以自然造型出現,但有的也有煅燒、剖切等人為加工的痕跡。
1.2.2布局。是對天然石材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進行總體的立意構思。主石決定整組天然石材的景觀效果,次石主要考慮布局的平衡,確定它們的位置和相互之間的關系,個體間應該有主次之分。
1.2.3體量。指視覺上的體感分量。園林造景時,選石應該從整體入手,為突出體量,主、次石應該有合適的體量對比,以顯出藝術造型和界面的對比。
1.3自然性
1.3.1選址。是在進行造景之前對周圍環境、當地條件進行論證和決策的過程,并確定天然石材的擺放位置與方式。天然石材在選址中應該與周圍環境和諧統一,確定石材的擺放方式與位置。
1.3.2自然性。在園林景觀中,對天然石材的應用推崇最低限度的人工處理,避免出現過多的人工痕跡,可以考慮保持自然狀態,配合植物種植[4],充分利用周圍環境,避免過多的人工干預,體現自然、和諧、統一的效果。
1.3.3功能性。指的是天然石材在園林景觀中服務性的發揮,如可以用作駁岸、擋水石、提名,為人類提供休憩娛樂等。
1.3.4生態性。根據所處的具體環境,選擇適宜的植物與天然石材合理搭配,可以起到改善周圍環境、凈化空氣、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等作用。在園林水體駁岸建設時,應該注意喬木、灌木、地被植物與天然石材的層次搭配,軟化天然石材的輪廓線條,遮擋石材的人工痕跡,形成軟質景觀與硬質景觀的強烈對比。
1.3.5基層處理。指天然石材底部與下界面的處理方式。石材處理應該過渡自然,人工痕跡偏少。
1.4意境
1.4.1人文性。尊重傳統文化和鄉土知識,當地人依賴于生活空間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5],要體現當地文化特色。
1.4.2抽象圖騰。自古以來由于人們對原始自然的崇拜,石頭就被人類賦予各種意義與精神,全部人類行為依賴于符號的使用或由符號的使用所組成[6]。
駁岸屬于園林水景的一部分,必須結合所在景區園林的地形地貌、水面形成、藝術風格、材料特性及技術經濟要求選擇其結構形式。天然石材在園林水體駁岸中可以使空間具有一定的連貫性,起到過渡的作用。空間的連貫性在平面布局和觀賞上都具有連綿不斷的節奏,顯得自然又隨意,天然石材通過銜接不同的園林元素,起到軟化空間邊界的作用。因此園林水體駁岸天然石材的觀賞性應該符合以下標準(表1)。
白色、黃色單色系、對比一般有其他顏色紋理交織、對比明顯淺紅、淺黑為主、交織白色紋理、對比明顯質地顆粒粗糙顆粒較粗糙一般顆粒較細膩、較堅硬顆粒細膩、堅硬紋理無或雜亂較雜亂一般較清晰流暢清晰流暢、褶皺深刻、體量主次對比差主次對比較差一般主次對比較明顯主次對比明顯音韻無或嘈雜嘈雜一般較清脆悠揚清脆悠揚整體美造型生硬較生硬一般較自然自然布局主次失衡協調性差一般較自然協調自然協調體量無主次對比較差一般主次較協調主次協調自然美選址破壞景觀效果與環境融合性較差一般與環境較協調充分利用場地環境自然性與周圍環境協調性差與周圍環境協調性較差一般與周圍環境較協調與周圍環境協調功能性無不明確一般較明確明確生態性環境差、景觀不合理環境較差、景觀不合理一般環境較好、景觀較合理環境好、景觀合理基層處理生硬較生硬一般過渡較自然過渡自然意境美人文性無較少一般較多多抽象圖騰無較少一般有體現充分體現
2工程性能
在園林工程中,天然石材的風化是引起巖石力學性能劣化的主要因素[7],風化作用將會破壞巖體結構的完整性和降低巖體力學參數指標[8]。巖石風化受多種因素影響,但可歸納為兩大類,即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指巖石的性質與結構,不同的巖石具有不同的結構和礦物組成,不同礦物的溶解性差異很大。外部因素主要指水、溫度等,地表巖石受到水、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而發生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變化,并產生新礦物。風化作用導致次生礦物抗水性降低、親水性增強,從而易崩解、膨脹、軟化等;巖體工程地質性質發生變化,巖體力學強度與抗變性能降低、壓縮性增大、巖體滲透性增強;削弱破壞巖石顆粒間的連接,形成或擴大巖體裂隙,降低巖石裂隙面的粗糙程度,分解巖石原有礦物而產生次生黏土礦物等,從而降低巖體的強度和穩定性[9]。
2.1影響巖石抗風化能力的相關因素
2.1.1巖石礦物成分與巖石結構。由于礦物生成條件與地表風化條件的差異,沉積巖抗風化能力高于火成巖與變質巖,深成侵入巖的抗風化能力低于噴出巖。巖石礦物成分越單一,其脹縮性越一致,抗風化能力就越高。如石英,其礦物穩定性極高,幾乎不發生化學溶解作用,一般只發生機械破碎作用,有著良好的抗風化作用的特性。長石的穩定性次于石英,同時不同的長石也有差異,通常不同長石的抗風化穩定性由高到低依次為鉀長石、多鈉的酸性斜長石、中性斜長石、多鈣的基性斜長石。云母的抗風化作用差異較大,其中白云母抗風化能力較強,而黑云母的抗風化能力相對于白云母就差很多。鎂硅酸鹽礦物(橄欖石、輝石、角閃石等)的抗風化能力弱,在風化作用下保留較少,所以這類礦物很少在沉積巖中出現。碳酸鹽礦物(方解石、白云石等)的風化穩定性甚小,抗風化作用的能力很弱,極容易溶解于水并順水轉移。硫酸鹽礦物(石膏、硬石膏)、硫化物礦物(黃鐵礦)和鹵化物礦物(石鹽)的風化穩定性最低,最容易溶解于水并順水流失。黏土礦物(高嶺土、蒙脫石、水云母等)基本都是其他礦物風化后的產物,所以其風化穩定性相當高,具有良好的抗風化能力。重礦物的風化穩定性差異非常大,有的較穩定,像鋯石、電氣石等,有的卻極易風化。
2.1.2巖石礦物顏色與風化裂隙發育特征。礦物顏色的深淺導致巖石吸熱和散熱能力的差異,淺色礦物的抗風化能力高于深色礦物,因此酸性、中性火成巖的抗風化能力高于基性和超基性火成巖。組成巖石的顆粒大小越均一,顆粒越細小,巖石的抗風化能力越高。巖石中的空隙和巖體中結構面的發育程度決定了巖體風化程度和風化深度,因為空隙和結構面是風化營力進入巖體內部的通道。巖體沿結構面的風化程度總是高于完整巖石部分。巖石經過風化作用,形成的風化裂隙具有無方向性、不規則發育等特點,在微風化帶裂隙偶爾可見,在弱風化帶風化裂隙發育差,在強風化帶裂隙很發育,密集程度高,從而降低巖石的抗風化能力。
2.2天然石材抗風化性評價標準的建立天然石材在園林水體駁岸中的使用雖然歷史悠久,但在天然石材的選用時也存在很多誤區,有的追求美觀而忽略其抗風化性,可能會引起駁岸的斷裂;有的考慮天然石材的抗風化性而導致其觀賞性降低,這樣造成很多不合理的浪費。因此在園林水體駁岸建設中對于天然石材的選擇除了其觀賞性好以外,還應該要考慮其抗風化性。巖石風化程度的因素復雜,而且巖石的類型也各不相同,各種巖石風化后的形態變化與風化速度也不同,對于園林水體駁岸天然石材抗風化性的標準主要從定性與定量兩個方面構建,具體標準及因素見表2。
3安全性
3.1放射性天然石材豐富的質地構造、色彩和表現力是其他材料所無法比擬的[10],材料的物理化學特性決定材料在園林景觀中的表現形式。天然石材美觀、耐磨、抗風化等特點,導致其在園林中的運用十分廣泛。然而天然石材中含有一定量的放射性元素,對人體造成傷害的關鍵核素是天然的鈾系、釷系和40K,均為長壽命放射性核素[11]。這些放射性核素在衰變過程中產生的γ射線造成人體的外照射傷害,同時釋放的氡氣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內照射[12]。根據國家按照《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的規定[13],各類天然石材分類控制值見表3。
3.2天然石材的形態安全天然石材要質地堅硬、有韌性,
4討論
園林水體駁岸中天然石材的使用雖然歷史悠久,但隨著我國園林事業的發展,對石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太湖石的資源已耗用殆盡,挖掘、評價和應用新的石材,是園林工程面臨的新挑戰。在天然石材觀賞性方面,分為景觀觀賞效果好、較好、一般、較差、差五級評價標準;在工程性能方面,巖石的抗風化強度分為抗風化能力強、較強、一般、較差、差五級評價標準;在放射性安全方面,按天然石材內外照射指數指標,分為A、B、C三類石材;在形態安全方面,將天然石材安全程度分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差五級評價標準。在做駁岸材料時,應該掌握石材的基本特性,選擇合適的駁岸類型,合理開發利用當地資源,正確應用于園林駁岸工程建設,這對豐富園林水體景觀,建設節約型園林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有利于維護生態系統穩定性,體現地域特色。
參考文獻
[1] 樹全.城市水景中的駁岸設計[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7.
[2] 楊帆.石砌景觀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
[3] 賈祥云,喬敏,賈曼.中國賞石的分類與鑒賞[J].中國園林,2010(11):92-96.
[4] 張誼.論城市水景的生態駁岸處理[J].中國園林,2003(1):52-54.
[5] 俞孔堅,李迪華.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概念與原理[J].中國園林,2001(6):3-10.
[6] 懷特.文化科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7] 劉成禹,何滿潮.對巖石風化程度敏感的化學風化指數研究[J].地球與環境,2011,9(3):349-354.
[8] 巨廣弘.黃河拉西瓦水電站壩區深切河谷花崗巖體風化卸荷的工程地質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02.
[9] 劉新根.巖石邊坡風化與侵蝕的研究[J].礦業研究與開發,2006,8(4):30-33.
[10] 林洋.從認識到認知——關于石頭的話題[J].城市環境設計,2009(9):172-175.
[11] 張小林,張佳媚,王世聯.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的γ能譜分析[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05,25(3):230-234.
[12] 王南萍,王玉和,張明.天然石材產品及石材礦床的放射防護評價[J].石材,1995(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