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了我國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存在的問題,從基礎建設、立法、制度建設、產業扶持、人員培養等多角度為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提出建議,有助于推動我國林業知識產權及其附屬服務行業的長足發展。
關鍵詞 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政策
中圖分類號S-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9-10343-02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青年科學基金項目(QC2010041);黑龍江省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LBHZ1025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事業費專項資金項目資助(DL13CC03)。
作者簡介朱文玉(1979- ),女,吉林汪清人,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從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它可以將權利人的創造性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轉化為競爭優勢和財富。在我國,林業知識產權是從林業角度對保護林業著作、林業專利、林業商標、林業植物新品種、林產品地理信息標志等權利的統稱。林業知識產權作為國家知識產權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現代林業科學和第一產業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林業知識產權領域的理論研究和權利保護雖然增多,但與之相配套的林業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卻沒有形成,這必將導致智力成果難以應用于實際。現實中時常出現權利人經反復研究形成一套林業軟件,但不被市場所知,得不到廣泛應用;權利人的林產品地理標志已經在當地形成品牌,但卻得不到商標局的核準;發達國家利用其科技優勢竊取我國遺傳基因與我國打基因戰,而我國卻難以用知識產權加以還擊。這些事實不僅造成了知識產權資源的閑置浪費,挫傷權利人積極性,更是影響了相關產業的發展,阻礙了產業轉型升級。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國尚未建立起與林業知識產權相配套的服務體系,缺乏知識產權服務業的保障。
1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現狀
知識產權服務業是指提供專利、商標、版權、商業秘密、植物新品種、特定領域知識產權等各類知識產權“獲權-用權-維權”相關服務及衍生服務,促進智力成果權利化、商用化、產業化的新型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是高技術服務業發展的重點領域[1]。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是知識產權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健康良性發展是我國林業科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主要是專門機構或個人利用自身技能和專業優勢針對林業專利權、林業著作權、林產品地理標志和林業植物新品種權而提供的咨詢、評估、代理、質押融資、訴訟等業務的服務。
1.1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政策現狀由于國家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在科學技術和國民經濟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知識產權問題特別是知識產權確權事務和侵權糾紛隨之增多,知識產權權利人更加重視權利保護,相關企事業單位和高校也愈發需要專業性機構提供高水平的知識產權服務,這些在客觀上為建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提供了發展空間。2008年國務院頒布《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知識產權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綱要》的戰略措施中包括要發展知識產權中介服務,完善中介服務管理,建立中介服務執業培訓,發揮行業協會監督作用和知識產權交易體系,培育和發展市場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綱要》中提出的專項任務包括要充分發揮商標在農林產業化中的作用,推動育種創新成果轉化為植物新品種權,完善地理標志保護制度,完善遺傳資源保護、開發與利用。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將知識產權服務業納入高技術服務業范疇[2],提出了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指導思想、原則、目標,重點從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等八個領域加快高技術服務的發展,國務院部門和各級政府制定和完善財稅、融資渠道等政策支持并且加強組織落實。在此基礎上,2012年11月13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展改革委、林業局等9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將服務業的內容進一步具體為代理、法律、信息、商用化、咨詢、培訓6個方面,并從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基礎、法律政策環境、對經濟支撐作用等角度提出了宏觀發展要求和方向。以上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政策決策都直接或者間接涉及林業知識產權,都為林業知識產權及其服務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指導作用。
1.2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現狀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對知識產權服務業機構的調查研究,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占全國服務機構總數的2.5‰,這當中東部地區服務機構數量占72.3%,西部占12.3%,中部占11.1%,東北占4.3%[2]。而從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服務內容看,絕大多數為信息傳輸、科學研究、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技術服務和商事代理等,對林業知識產權相關的服務僅占11.2%,且主要為專利權和植物新品種權[3]。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業起步晚,卻仍呈現蓬勃發展態勢。資源主要集中在東部,和區域間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卻呈現出地區分布不平衡之態;服務項目涵蓋多種類型知識產權權利,但林業知識產權類服務業務較少,有被忽視和邊緣化之勢。另外,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不同,服務機構服務水平不同,相關人員專業能力參差不齊,外向型服務業從業人員數量少,難以應對國際間知識產權戰。
2現階段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現在我國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尚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不完善之處。對于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所面臨問題的分析可以找到問題的癥結,以便為后續解決打下良好基礎。通過對于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調查分析,筆者認為現階段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所面臨如下問題。
2.1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規模較小、水平低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起步晚、規模小、水平較低。自從世界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世界整體的知識產權服務業有著飛速的發展,無論是從產業規模還是行業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均是節節攀高。但是因為我國經濟體制,以及我國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長期忽視,我國的知識產權服務業的起步時間很晚,而且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行業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均無法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提并論。作為知識產權服務業分支,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狀況也與西方國家差距較大。
2.2東西部差距大只有地區之間行業的均衡發展才能提高整體的層次,不均衡的發展會出現木桶效應,不利于整個行業的提高。但是針對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而言,我國的東西部發展狀況差距較大。我國現今大部分創新性企業聚集在東部,東部有良好的政策環境、大量的知識型人才、地區富裕資金充足,這使得該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有著明顯的優勢,相應的該地區的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也較高[4]。但是西部相比于東部,雖然國家正在強化和重視中西部地區的知識產權布局,不過因為起步晚,尚無法與東部進行抗衡,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狀況當然與東部存在較大差距。
2.3法律規制不健全法律規制的健全對于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可以給行業指明方向、劃清界限,使行業向著一個有序競爭的道路前進,也有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而現階段,我國對于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法律法規卻極其匱乏,可以作為綱領性文件的僅有《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指導意見》。此意見從宏觀角度闡發了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目的、作用、方式方法等,但是此意見卻不具有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效用,不能視為對知識產權服務業的專項立法,而散見在各個知識產權專門法的法律條文中的服務業行為規則缺乏系統性及可操作性。例如,新《商標法》僅在第十九條、二十條規定提及商標代理機構及行業組織,第六十八條規定了代理機構的法律責任,但卻沒有標明代理的權限和范圍,以及代理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這對于服務雙方主體特別是每年申請量并不占多數的林產品商標權權利人來說,增加了代理合同糾紛的風險可能。
2.4服務企業管理水平與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較低作為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市場主體,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企業管理水平與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直接關系到整個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水平。雖然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的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水平有著較大的提升,但是由于知識產權領域的專業性較高,所以無論從優秀企業總數還是高素質知識產權人才的數量均較其他國家有劣勢,而且二者呈現惡性循環。優秀企業的缺失使得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吸引力下降,從而導致高素質人才不能投身于林業知識產權服務事業中去,而高素質人才的缺失也使得不能形成足夠的優秀企業吸引人才。如果這一點不及時解決,那么我國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將面臨巨大困境。
3解決現階段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所面臨問題的對策
不可否認,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順應時代潮流,符合我國經濟發展需要。雖然現階段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的并不合理充分,但是通過學者理論研究、立法部門法律保障和司法實踐中探索發展,服務業的環境必將更加清明,必定能夠對林業知識產權業的發展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
3.1夯實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基礎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基礎建設的支持,為了加強基礎建設,國家應當加大對于林業知識產權以及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投入與政策的扶持力度。建立起知識產權基礎信息的資源整合與共享平臺,利用互聯網與云計算等先進技術予以技術支持。加強對于落后地區的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公共平臺建設力度以縮小東西部差異。建立起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服務體系,加強各個參與主體的聯系,做到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圖書情報機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與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共同參與建設[1],依靠國家產業政策,推進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建設。
3.2完善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法律政策環境我國現階段對于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缺乏立法導向,使得一些知識產權服務類公司創設無法可依,陷入尷尬境地。所以應完善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法律政策環境。具體而言,全國人大及常委會可以通過立法或修改現行法律對知識產權服務業進行宏觀原則性規定,將立法目的、原則與發展目標納入其中;而國務院與國家林業局可以通過行政法規與部門規章完善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相關具體實施規定,使法律更具操作性;各省市則可以依通過地方性法規與地方政府規章,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法律條文設置與服務業準入條件設置,更好地貫徹上位法以規制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同時,中央與地方政府也要做好對于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政策扶持,通過審批、貸款、財稅等優惠政策吸引人們投身到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當中。并且建立健全知識產權預警應急機制、海外維權機制和爭端解決機制以防范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