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業技術也不斷地提高與更新。“水肥一體化”技術作為農業技術中的一項先進技術,目前被提出次數也越來越多。節水、節肥、節省人力是該技術最突出的三大特點。為了解該技術在不發達城市的農業生產中所起的作用,在陽江市范圍內對“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情況、發展現狀等展開調查。結果表明,“水肥一體化”技術確實給當地農業生產帶來節水、節肥、節省人力和效益增收的好處,但是該技術應用在當地還處于初級起步階段,也指出該技術在該市的農業技術推廣應用中存在問題,提出一些積極的建議。
關鍵詞 陽江市;水肥一體化;農田節水;應用現狀
中圖分類號S1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9-10074-02
作者簡介鄺光星(1983- ),男,廣東陽江人,技術員,從事農業方面的研究。
1陽江市水肥一體化發展現狀
1.1陽江市水資源分布情況陽江市位于廣東省西南沿海,漠陽江下游,在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3 ℃,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2 300 mm左右,雨水分布不均勻,夏秋季多臺風雨[1],全年無霜期約350 d,偶有低溫霜凍。陽江市陸地總面積7 813.4 km2,耕地面積共1 954.1 km2。
水資源主要為地表水資源,包括降雨形成的地表徑流和淺層地下水補給。陽江市的水資源從總量來說是比較充足的,但由于時間、地點分布的差異、水體污染加劇以及咸潮入侵的原因,在枯水季節若不進行調節,將會出現水資源短缺而影響農業生產[1]。該市耕地分布不均勻,從東西呈“人”字形分布,多集中在中南濱海地區。按往年數據統計,該市農業生產中有2個時期最容易出現干旱:一是冬種時期,二是春耕時期。陽江市往年的冬種面積有433 km2,早造面積有386 km2。如果“水肥一體化”技術在該市得到廣泛推廣和普及,能有效地減少冬種和春耕這2個生產季節的干旱災情,那么該市冬種和早造的種植面積將大幅增加,而且“水肥一體化”技術可以節水、節肥、省人工,農民也將獲得更大的農業收益[2]。這將對該市的“三農問題”有著深遠的影響。
1.2陽江市水肥一體化應用情況調查如果全市以灌溉應用模式劃分,溝渠灌溉在農業灌溉生產中仍占主導地位,其次就是一些節水灌溉模式。由表1可知,節水灌溉技術模式分別有地膜覆蓋節水模式2 693.33 hm2,主要應用作物有花生、辣椒、西瓜和馬鈴薯;秸稈覆蓋節水模式有2 533.34 hm2,主要應用作物有西瓜、蔬菜、馬鈴薯;噴水帶節水模式有716.66 hm2,主要應用作物有水果和蔬菜;噴灌節水模式有286.66 hm2,主要應用作物有蔬菜、花卉、苗木;“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面積共356.68 hm2,主要應用作物有蔬菜、香蕉、花卉等。由表2可知,“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模式有膜下噴灌186 hm2、滴灌120 hm2、微噴灌50 hm2、膜下滴灌10.67 hm2 4種。
1.2.1膜下噴灌。該模式主要是利用已建成的瓜菜大棚下面建設噴灌系統,達到節水保墑的目的。同時,利用軟管噴水帶完成水肥同體,噴水帶以三孔和五孔為最常用規格,所以在軟管噴水帶對肥料的水溶性要求較滴灌的低,而且效率比滴灌的高,所以在建有大棚的農場,在水肥同體技術模式上多選擇膜下噴灌模式。該市膜下噴灌模式應用面積有186 hm2,主要在中大型現代化蔬菜種植農場里的大棚種植上,主要應用作物有蔬菜和瓜類,造價在2.0萬~2.5萬元/ hm2。
1.2.2滴灌。滴灌是通過滴頭將水分和養分慢慢滴入農作物地下根部位的灌水方法。該模式的好處是用水量少,水直接輸送到根部,蒸發量或損耗量也少,所以利用率達95%以上。但是,滴頭易堵塞,滴頭周圍土壤易板結[3]。因滴頭易堵塞,對水質量的要求非常高。全市應用面積有120 hm2。該技術模式主要表現在各個中大型現代化香蕉種植基地和個別的蔬菜種植基地,造價在1萬~2萬元/ hm2。
1.2.3微噴灌。微噴灌又叫霧滴噴灌,是在噴灌系統與滴灌系統的基礎上研發出來的一種噴灌系統。噴出來的水滴很小,成霧狀,所以供水供肥較均勻,但是作用面積較小,一般在5 m范圍內。在大面積使用時,需要噴頭的量大,給日常維護的工作量隨之增大。該技術模式在全市的應用面積有40.01 hm2,主要應用在石斛、春砂仁等藥材種植上,造價較高,在3.5萬~6.0萬元/ hm2。
1.2.4膜下滴灌。該模式是利用地膜覆蓋技術和滴灌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模式,具有節水、節肥、增溫、保墑的好處,達到節約成本、增產增收的目的。在陽江市的陽春市、陽東縣個別蔬菜農場使用到膜下滴灌模式,總應用面積有10.67 hm2,主要應用作物是蔬菜,造價在1萬~2萬元/ hm2。
2陽江市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的一些典型事例
陽江市“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雖然還處于初級階段,但在當地市農業局和政府的帶動下,已建設有不少的“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點。由表3可知,4個“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推廣示范面積193.33 hm2,共投入資金595.25萬元,平均投入資金為30 789元/hm2。
2.1陽東縣合山鎮牛欄村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示范點該示范區位于陽東縣合山鎮牛欄村的牛欄垌,離325國道約3 km。該種植區主要應用膜下噴灌和噴水帶施肥綜合應用的技術模式,建在蔬菜種植大棚,在大棚里建設噴灌系統,應用作物主要是蔬菜(含鮮食玉米)和瓜果;另外,在露天的種植區應用噴水帶施肥技術模式,應用作物有甜玉米、蔬菜等。示范區建設面積有53.33 hm2,共投入資金120萬元,投入22 500 元/hm2,節水量為600 m3/hm2,節約勞動75個/hm2,節約成本6 750元/hm2。
2.2陽春市崗美鎮那旦村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示范點該示范區主要應用技術模式有噴灌施肥和噴水帶施肥2種,應用作物是葉菜類和瓜菜類。示范面積共40 hm2,共投入資金125.25萬元,投入約31 305元/hm2,節約勞動45個/hm2,節約成本7 000元/hm2以上。
2.3陽春市合水鎮河山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示范點示范區主要應用技術模式是滴灌。應用作物是柑桔。示范面積66.67 hm2,共投入資金300萬元,投入45 000元/hm2,節約勞動15個/hm2,節約成本5 289元/hm2。
2.4陽東縣雅韶鎮柳西村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示范點示范區主要應用技術模式是微噴。應用作物是火龍果。示范面積33.33 hm2,共投入資金50萬元,投入15 000元/hm2,節約勞動150個/hm2,節約成本12 000元/hm2。
3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該市的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水肥一體化”的推廣過程中,目前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3.1農民認可程度低由于農業行業屬于弱勢行業,付出多而收益少,農戶收入水平不高,而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滴灌施肥設備一次性投入較高,而農業收益比較低[4],水資源本身價格不高,甚至沒有價格體現,所以大多農戶不會認可高成本的生產模式。
3.2農民對新技術應用的知識薄弱農民文化水平普遍都很低,對新技術的認知完全處于文盲狀態,還是以傳統農業生產為主。
3.3示范推廣力度不夠對一個新事物從不進行探究,看到別人種什么也跟著種什么,別人怎么種也會跟著怎么種。這是一種很明顯的隨眾心態。“水肥一體化”技術是比較先進、復雜的新技術,更加離不開示范推廣的作用。
4加快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的意見和建設
4.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水肥一體化”技術所需要的滴灌設備一次性投入大。為了減輕農民的生產負擔,提高農民使用節水技術的積極性,建議政府頒布節水獎勵扶持政策,可通過對農民購買節水器材的補貼、改善農業技術人員薪資待遇等的方式進行扶持獎勵。每項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都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如果沒有政府的政策和資金給予扶持,那么難以加快“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應用[5]。
4.2加大宣傳培訓力度通過廣播、媒體、網絡、現場推廣會、培訓班等形式進行宣傳培訓,對農民進行一系列的知識培訓,讓農民具備一定的相關技術知識。提高農民對“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和對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意識,不要只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要認識到水資源嚴重缺乏對生態環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造成的影響。
4.3加大示范推廣的力度示范是做好推廣的前提。任何新技術要得到很好的推廣都離不開示范的作用。樹典型,抓好示范基地建設,舉行多些現場觀摩會,對農民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培訓,提供咨詢服務。
參考文獻
[1] 陳俊合,江濤.陽江市水資源模糊分析與評價[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S1):94-99.
[2] 陳廣鋒,杜森,江榮風,等.我國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及現狀現狀[J].中國農技推廣,2013(5):39-41.
[3] 李茂權,朱忠幫,趙飛,等.“水肥一體化”技術試驗示范與應用展望[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7):100-101.
[4] 劉建英,張建玲,趙宏儒.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及發展前景[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6(6):32-33.
[5] 陸興倫,賓士友,何禮新,等.廣西農作物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現狀與發展對策[J].廣西農學報,2011(5):81-83.安徽農業科學,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4,42(29):10076-1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