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園地處江南太湖之濱,蘇南地域有許多優秀的文化資源,如古橋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尤其是吳地的民間游戲,是本地區人民群眾勞動、生活的縮影,是優秀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卻逐漸被人淡忘。而游戲是孩子的生活方式,是幼兒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如果幼兒園引進吳地民間游戲,并進行有效的傳承與創新,必將使其重放光彩,給予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也讓傳統文化扎根于孩子的心靈。多年來,我園對此進行了持續的實踐與研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一、吳地民間游戲內容與玩法的傳承與創新
民間游戲不受場地、時間限制,玩具攜帶方便、便于收攏。要讓民間游戲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發揮其優勢,就要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及發展目標出發,對吳地民間游戲的內容和玩法進行篩選與整理。
1.精心篩選吳地民間游戲,傳承經典
通過多方面的收集,我們找到了大量的民間游戲,遵循本土化、適齡性和教育性的原則,進行多次篩選,將可以直接或稍作改動即可用于幼兒園的民間游戲,在不同年齡班嘗試性開展起來,經過實踐檢驗后,匯總整理,裝訂成冊,發放至家長、教師和保育員,作為幼兒園教師必須了解、熟悉的課程藍本,各班教師可自行選擇其中的部分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
2.民間游戲內容的改編與創新
為了使民間游戲能充分滿足各年齡階段幼兒的需要,我們對民間游戲的內容進行適當改編與創新。第一是組合法,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游戲或動作技巧,根據本園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如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把“油豆腐匝角”和“點點戳戳”這兩個游戲組合起來,由幼兒和教師共同制定新的游戲規則。第二是拓展法,在保持原有游戲完整結構的基礎上,對其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如“跳房子”游戲,原來的玩法是在泥地上或水泥地上畫上房子圖形,然后開始游戲,我們可以拓展成用各種材料如繩子、竹棒等來“造房子”,然后再進行游戲。第三種方法是發散引導法,引發幼兒根據一個游戲項目發散想像出不同的游戲內容。如幼兒在“滾鐵環”的游戲時,教師可以積極鼓勵和引導幼兒發現或者發明出鐵環的不同玩法等等。這些方法的運用,使幼兒民間游戲的內容更為豐富和靈活,更受孩子們的喜歡。
3.民間游戲玩法的改編與創新
為了讓民間游戲的開展形式更為豐富和靈活,我們在玩法上著重從游戲的組織形式、游戲人員參與的形式和材料投放的形式三個方面進行一定的改編與創新。在游戲的組織上,把一些不同類型的游戲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如在“龍頭龍尾”的游戲時,中班幼兒扮演“龍身”和“龍尾”,請大班的幼兒分別扮演“打龍人”和“龍頭”。在游戲材料投放的形式上,以天然的和半成品材料為主,盡力為幼兒創設輕松愉悅的環境,讓他們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發現和制造出新的玩具,探索新的玩法。
二、吳地民間游戲器械與材料的傳承與創新
游戲器材的簡陋既是民間游戲的一大優點,也是普及推廣的難點所在。為吸引幼兒參與民間游戲,我們從孩子們喜歡新奇的、色彩鮮艷的玩具這一特點出發,盡可能讓有關的民間游戲器材更富有新意。
1.巧妙裝飾,美化玩具材料
對民間游戲材料的喜歡與否,直接影響著幼兒對民間游戲的興趣,為此,教師和幼兒共同對一些玩具材料進行了美化。在小班幼兒玩的小推車上,我們貼上了色彩鮮艷的及時貼,讓一輛輛小車變得五彩斑斕,一下子就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在幼兒喜歡的“陀螺”上也用各種顏料進行裝飾,抽陀螺的時候,他們就能發現不同色彩旋轉起來的變化,也給孩子們一些色彩變化的啟示;在幼兒玩的蜆子殼外表,涂上漂亮的色彩,寫上數字,這樣孩子們就能玩出不同的游戲來;將用于穿線、筷子夾的螺螄殼用丙烯顏料涂上漂亮的顏色,更能引發幼兒游戲的興趣。
2.變廢為寶,替換傳統的器材
在民間游戲融入課程的實踐中,考慮到其安全性、實用性因素,教師要對傳統的器材進行篩選,有些必須用其他更適宜的材料替代。如為幼兒安全衛生著想,在幼兒“抓七子”的沙袋里,我們裝進了各種各樣的種子和大米。在“搶四角”游戲中,沒有柱子,我們嘗試過用椅子代替,后來又用繩子圍成四角,解決了椅子攜帶不便的問題。在賽龍舟的游戲中,我們用收集的紙箱子、光盤制成可以自由組合的龍舟。在舞龍游戲中,我們用飲料瓶子和竹棒制成一節節的龍身,孩子用起來既輕便又靈活。對于各種游戲器材,我們定期檢查其安全性,定期清洗、消毒。
3.民間游戲器材的創新運用
民間游戲器材如樹枝、螺螄殼、貝殼等等,可以開發出各種不同的游戲。為了讓幼兒會玩民間游戲、愛玩民間游戲,我們改變了一些游戲規則,化繁為簡,從低難度到高難度,循序漸進地設計玩具和游戲。例如我園對“蜆子殼”這一傳統民間游戲器材進行了創新的運用。以前的蜆子殼游戲有“粘蜆子殼”“炒蜆子殼”等幾種,現在我們對蜆子殼進行著色,在里面寫數字和畫點子。另外,數學活動中的一些紙制操作材料容易損壞,也可以用蜆子殼來替代,孩子們拿到這些經過加工后的蜆子殼,會玩出不同的花樣。在小班,我們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了排序、找好朋友、比大小、填圖案等游戲;中班,有下四子棋、按規律排序、數字比大小、搶紅旗、翻蜆子殼等游戲;大班,用蜆子殼做算術、下五子棋、炒蜆子殼等等,蜆子殼的游戲加起來共有20多種。還有螺螄殼、竹子、毛紗筒子等材料,都可以創新設計出多種游戲,孩子們玩起來特別開心。
三、吳地民間游戲開展途徑與空間的創新拓展
我們將民間游戲引入課程,在實踐中摸索,在摸索中提高。每學期初,各班制定學期民間游戲計劃,每周在晨間活動開展兩到三次民間游戲,每月要新引入至少一個民間游戲。游戲中,我們注重有效組織,積極引導孩子自然、主動地開展游戲,設置情境引導他們多動多想多說,在合作中互相交流互相幫助。
1.民間游戲開展途徑的探索
在實踐中大家群策群力,加強團隊合作,發揮著各自的專業優勢,總結出實施民間游戲的六個途徑。一是整合挖掘民間游戲相互融合滲透的教育價值,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如“好玩的蜆子殼”“七巧板”主題活動;二是挖掘單個民間游戲相對獨立的教育價值,以單個教學活動的形式開展,如“跳房子”“春耕忙”等等;三是以區域活動的形式讓幼兒享受民間游戲的自主、協作與創造;四是民間游戲貫穿于幼兒一日活動的其他環節;五是定期開展大型民間游戲活動周;六是以互動的形式吸引家長、孩子關注民間游戲,參與民間游戲。
2.民間游戲開展空間的拓展
孩子在園的時間與在家的時間相比,后者的比例更大。傳統的民間游戲是孩子們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但隨著農村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速,一些家庭開展民間游戲缺少了相應的場所,也缺乏一起玩的同伴,幼兒園便成了他們開展民間游戲的重要的場所。我們要為孩子們玩民間游戲提供寬敞而又安全的場地,讓孩子們既可以單獨玩一些游戲,又可以在與同伴的合作中進行游戲。教師不光要做陪伴者,更要做好指導者,讓幼兒在安全的環境中更科學更快樂地進行游戲。
我們還借助各方力量,與社區有關單位建立聯系,建設教育活動基地,為孩子們開展民間游戲爭取到更寬廣的場所,如到廣場上放風箏,借用影劇院開展民間游戲展示活動等等,這些也是對本地民間游戲傳承的重要路徑。通過對家長、對社會的開放,人們自然而然地觸發起童年的快樂回憶,更多地和孩子們一起玩親子游戲,進一步創設了民間游戲傳承與光大的良好環境。
吳地民間游戲是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吳地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民情習俗等等,同時又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將其融入幼兒園的課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也是對吳地民間游戲的傳承與創新。在傳承與創新的過程中,孩子們從小就埋下了愛家鄉的種子,這將會為他們一生的發展打下精神的底子,使他們終身受益。
(李炳珍,蘇州市吳江區橫扇幼兒園,215200) 責任編輯:宣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