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張掖市為打造宜居宜游首位產業,大力發展旅游業,使旅游人數連續四年保持40%的增速,旅游產業從邊緣產業上升為支柱產業。當前,全市旅游產業發展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但也存在一系列問題,亟需轉型升級。分析張掖旅游產業升級路徑,研究轉型升級對策,提出前瞻性建議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張掖市;旅游產業;升級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4)12-0050-02
旅游產業升級主要是指區域旅游在形成產業基礎后,由外延粗放式向內涵集約式發展轉變,由注重單一功能型向注重綜合功能型轉變。通過不斷優化旅游產業結構、改進發展模式,來提升旅游的綜合品質,提高旅游產業的綜合效益,從而增強區域旅游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2010~2013年,張掖市旅游人數連續跨躍300萬、500萬、750萬三大臺階,連續四年保持了40%以上的增幅,在全省的位次有望坐五進四,旅游產業已開始從邊緣走到中心地帶,從邊緣產業上升為支柱性產業,更加堅定了張掖打造宜居宜游首位產業信心和決心。當前,全市旅游業發展正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處在一個快速增長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因此,加強旅游產業升級對策研究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張掖市旅游產業發展的成就與問題
(一)主要成就
近幾年,張掖市旅游業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突出表現在:一是從旅游發展定位看,張掖的旅游業從戰略性主導產業到宜居宜游首位產業,這是一個重要的變化。戰略性主導產業講的是份額,是數的概念,宜居宜游首位產業講的不僅是份額,更是質的概念,首位產業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體系。二是從旅游形象定位看,2010年,提出“七彩丹霞”、“濕地之城”、“裕固家園”、“戈壁水鄉”四個定位,經過近年不斷的探索完善,張掖旅游定位為“中國地貌景觀大觀園,暑天休閑度假城,絲綢之路古城邦,戶外運動體驗區”。前者抓住了張掖自然、生態的突出特點,后者不僅重視了自然屬性,而且把自然屬性和人文屬性有機結合,這個形象定位是整體旅游層次和品質的提升。三是從旅游發展成效看,2010~2013年,連續跨越了300萬、500萬、750萬三大臺階,旅游接待人數增長率連續四年保持了40%以上的增幅。2014年沖刺1000萬人次,這當然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四是從張掖旅游影響力看,旅游產業從邊緣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張掖市后來居上。
(二)存在問題
張掖旅游業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硬件設施不配套。按照現在的旅游定位和能接納中高端游客為主的市場類型及打造國際化旅游城市的目標,景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還不是很完備。九個4A級景區除張掖大佛寺之外,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已經通了二級公路,其他4A級景區都還沒有二級公路通達,都是比較低等級的公路,內外不配套,對通達性、通達的舒適度都存在影響。景區內部標識系統、景區道路、星級廁所、通訊及其他服務設施都還不完善。如七彩丹霞景區雖然資源非常好,但是交通設施、景區通訊設施不完善,微博、微信、照片發不出去,通訊的應急能力較差。二是旅游業態不健全?,F在旅游業正在從觀光旅游向深度休閑度假旅游轉變,但張掖市旅游業態看的多、玩的少,觀賞性的多、參與性的少,一般性的多、個性化的少,這就直接影響了游客的停留天數和消費支出。三是管理服務不規范。軟件服務存在明顯的漏洞,旅游質量管理和其他服務管理都存在明顯的差距,應急能力普遍不足。還沒有形成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游客互送的機制,縣區之間、景區之間信息不通,更談不上資源共享、游客互送,影響了旅游的整體效益。四是文化挖掘不深入。2009年,張掖市旅游在全省的位置排在第14位,原因就是文化的挖掘很淺,人們關注了敦煌而忽略了張掖。五是宣傳推介缺個性。這幾年張掖旅游業的發展得益于大景區建設,得益于宣傳力度的加大,但是旅游宣傳手段還比較傳統,形式單一,宣傳的效果還沒有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
二、張掖市旅游產業升級的目標與思路
(一)總體目標
張掖旅游產業升級的總體目標:一是張掖要成為西部重要的游客集散中心。張掖直接連接三個省會城市,間接連接四個省會城市,有高鐵、公路網、航線,高品質的旅游資源能夠支撐起西部重要的游客集散中心這樣的目標定位。二是張掖要成為中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以前張掖是一個旅游經過地,下一步要成為中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而不是一個中轉站。三是成為國際特色旅游度假名城。張掖既有觀光旅游的要素,又有休閑度假旅游的內容;既有大眾化旅游的產品,又有個性化高品質的旅游服務。在奮斗目標上確定為“322”,即到2020年旅游接待量達到30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00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20%以上。
(二)路徑分析
管理升級——建立緊密合作機制。旅游主管部門應堅持“政府主導”戰略,運用政府宏觀調控的優勢,建立旅游產業緊密型合作機制,協調旅游價值鏈的各環節協同、有序發展。創新管理體制,強化領導協調能力和權威,建立有效的大產業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把與旅游密切相連的行業組織起來,形成綜合的產業調控能力,協調各行業、企業的有機合作。
產品升級——打造創新產品體系。在當今國際國內旅游業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張掖市只有不斷創新旅游產品,打造特色旅游產品體系,滿足旅游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才可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比較競爭優勢。一方面,應對現有產品體系進行改造升級,以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對現有旅游產品體系進行深度開發和升級改造,具體措施包括升級旅游設備設施、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增加旅游娛樂項目的數量和提高其質量、原有旅游產品與其他產品捆綁銷售等。同時,對旅游產品表現形式進行創新,綜合運用現代聲、光、電等多種形式的高科技設施和技術包裝旅游產品,以達到在形式上給旅游者耳目一新的體驗,滿足其求新、求奇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各縣(區)資源特色優勢,不斷推出全新旅游產品。開發高端休閑旅游產品,增加產品的互動性、體驗性,滿足游客的娛樂需求、交際需求、自我發展等高層次需求。
功能升級——強化產業核心環節。應加快打造一批在國內有競爭力的大型旅行社,以強化旅游價值鏈核心環節,提升旅游產業整體競爭力。旅游主管部門應在推動旅行社規?;?、集團化進程中發揮引導作用,利用政策引導、優惠措施扶持等措施,引導各類所有制的旅行社通過兼并收購、合資合作等方式進行強強聯合,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一批大型旅行社。應推動全市旅行社信息化工程,創新旅行社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打破傳統的空間概念,將食、住、行、游、購、娛各旅游要素進行優化整合,組建競爭與合作相結合的動態網絡經營聯盟,為旅游者提供一條龍的高效服務;開展網上物流管理、網絡客戶服務、網上庫存管理、網絡營銷、網上業務外包等業務,以強化旅游價值鏈的優勢環節,增強產業整體競爭力。
跨產業升級——全面擴張價值鏈。張掖市應循序漸進、全面推進旅游產業擴張的范圍和規模,協調旅游業與關聯行業融合發展,以獲得范圍經濟效應。在培育核心能力的基礎上,先進入與旅游業相關程度較高的行業,如休閑娛樂業、旅游會展業、旅游房地產業等。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積累,旅游企業在產品開發、市場運營等方面有了充足市場經驗以后,再逐步向無關多元化產業拓展。
三、張掖市旅游產業升級的對策與建議
筆者認為,推進張掖旅游產業跨越式發展必須以科學的理念、科學的布局、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機制作保障。
(一)以科學的理念指導發展
牢固樹立市域旅游化這一科學理念,把張掖市4.2萬平方公里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讓一產圍繞旅游調結構,二產圍繞旅游出產品、出裝備,三產圍繞旅游抓服務,各行各業圍繞旅游出力量,形成全市上下齊抓旅游、三大產業融入旅游,共謀發展、共促跨越的旅游產業發展格局。
(二)以科學的布局促進發展
切實創新思維,優化張掖市旅游產業布局,加快把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始終堅持走特色開發、差異發展、綠色繁榮之路,科學調整旅游產業發展布局。一是依托綠洲、濕地自然景觀優勢,大力發展山水觀光旅游。二是依托一山一水一濕地景觀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加大宣傳推介,吸引游客體驗生態游、鄉村游、農家游。三是依托人文景觀優勢,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深層次挖掘和塑造《西游記》主題公園等旅游文化,把國家重點景區名勝區、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等“硬”文化和民俗文化、歷史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等“軟”文化有機融合到一個景區、一處文物、一個游覽點中去,借助文化內涵弘揚魅力,彰顯特色,吸引廣大旅游者,增強認同感和吸引力,形成整體合力。
(三)以科學的方法抓好發展
重點抓好圍繞要素配套強基礎。一是交通圍繞旅游先行。建設連通各核心景區的旅游公路,形成內暢外聯的立體交通網絡。二是城市圍繞旅游規劃。即營造天藍、草綠、水清、云白、花紅、景美的良好旅游城市環境。三是商貿圍繞旅游搞活。大力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系列商品和旅游娛樂業等配套產業,逐步形成較完整的旅游產業體系。
(四)以科學的機制保障發展
一是建立、健全旅游業發展決策機構,加強旅游業發展宏觀決策管理。旅游業的發展絕不僅是旅游部門或文化、建設、景區等部門的事情,它是涉及眾多部門的一項關聯產業,因此,建議強化旅游產業領導小組職能作用的發揮。二是創新旅游發展的資源整合機制,推動旅游資源優勢轉變為旅游資本優勢。張掖市委、市政府應按照市場經濟和旅游業自身發展的規律性,建立“政府引導、行業自律、企業管理、市場運作”的新機制。例如對由文化部門管理經營的文物景點,可以采取股份制的經營方式來解決文物古跡景點長期缺乏保護維修經費和面向市場缺乏吸引力的問題。大力培育和壯大旅游行業協會和與旅游相關的各種中介組織,充分發揮旅游行業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成為加強行業自律的主體。積極引導和整合社會力量,共同開發和建設旅游發展的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