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4日,由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北京市文物局、福建省文化廳共同承辦的“直掛云帆濟滄海——海上絲綢之路特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館拉開序幕。國家有關部委及省市領導人出席開幕式。
出席此次開幕式的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在致辭中表示,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重要演講,提出了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偉大戰略構想。目的是通過各國在各領域的務實合作,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因此,舉辦這個展覽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絲綢之路自古就是東西方文明的對話之路,鑒往可以知來,撫今則須追昔,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和發展在各個歷史時期都留下了豐富的物質文化證據,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這些歷史的遺響傳達給今天,將前人的智慧傳播給后人,從歷史的長河中汲取我們生生不息的發展源泉。
此次展覽匯集了我國東南沿海海上絲綢之路遺址出土的文物精品,展出了來自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海南等省51家博物館館藏文物240余件(組),包括瓷器、絲綢、陶器、金銀器、香料、青銅器、古錢幣、玻璃器、古代裝飾品等,可謂名品薈萃。展覽以時間為序,分為四部分,依次介紹了遠古到秦漢時期、兩晉到唐五代時期、宋元時期和明清時期海上絲綢之路形成、發展、繁榮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