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天山托木爾區域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住建廳納入新疆天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重要區域,而且全程參與,直至迎接聯合國專家考察評估。
2013年6月21日,在柬埔寨王國首都金邊召開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最終投票表決,公布中國新疆天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與托木爾區域申遺同呼吸、共命運兩年多,對于時任溫宿縣旅游局副局長的我,仿佛是一件“從天而降”的大事。
天山托木爾山區申遺工作從2010年7月初以成立申報自然遺產工作領導小組為發端。2010年底,按照申遺工作要求,僅完成了托木爾山區各類資源的摸底調查工作,并按時上報。2011年6月16日,申遺進程卻突然加速。當天清晨,我正在辦公室看《新疆日報》要聞,局領導安排我立即去縣委副書記、縣長居來提·喀斯木同志的辦公室接受工作任務。“小楊,自治區申遺辦決定要把溫宿縣的托木爾山區納入到新疆天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范圍,最近專家組要過來考察自然風光資源特征和物種分布情況,你比較熟悉情況,請你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什么是“申遺”,還需要和聯合國的專家扯上關系?我很不解,對申遺工作一片茫然,我以為很簡單。直到經歷了沒有節假日的天上、地下,山里、山外,疾雨、烈日,會議、督查……一系列具體、繁雜的事務后,我才深深體會到申遺工作的艱難和繁重程度。
很快,居來提·喀斯木同志要求調整縣申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領導和辦公室負責人。我擔任申遺辦專職副主任,負責申遺辦常務工作。從此,我圍繞申遺工作,在縣領導的關心、支持、重視下,南下湖南、江西學習考察申遺工作,北上天池觀摩學習提名地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經驗,夜飛烏魯木齊和縣領導參加申遺工作動員會。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彤同志分管旅游工作,強力打開申遺工作局面,副縣長周巖同志分管住建工作,申遺工作進入最為緊迫階段時接手開展綜合整治工作,全面加速推進提名地的綜合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2011年10月中旬,國慶黃金周假期剛剛結束,一份沉甸甸的文件傳至手中:2012年6月,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將派出兩名國際專家赴新疆天山考察評估申遺提名地綜合整治工作成效和生態環境管理保護等情況。當時,托木爾提名地最重要的自然遺產展示中心、電子監控系統、環境自動監測系統、專家考察路線綜合整治、牧區草場禁牧限牧、關閉各類礦區等問題均無實質性進展。時間緊迫,不容遲疑。隨后,溫宿縣召開托木爾提名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動員會,28個單位簽訂責任書領受任務。當務之急是規劃設計托木爾自然遺產展示中心功能布局和效果圖,第二步是確定專家考察路線和環境整治工程量。
時間緊,任務重。當第一場冬雪來臨時,縣申遺工作領導小組終于敲定了設計方案,各項工作全面展開。轉眼間,距離除夕還有四天,850平方米建設面積的自然遺產展示中心施工圖紙終于設計完畢并送審。經歷了種種嚴格的審批程序,2012年4月2日,自然遺產展示中心正式動工。此時,距離國際專家驗收還不足三個月。與此同時,提名地內位于溫宿大峽谷區域的移動基站因與遺產地自然景觀不和諧而被列入限時拆除的范圍;挺立著的2.5公里水泥電桿也被施工隊全部拆除,轉為埋設地下電纜為自然遺產展示中心供電;通往國際專家考察的線路上,工人們正在精心治理著道路病害,清理著各類不協調的設施;托木爾區域里的瓊庫孜巴依溝深處,一臺挖掘機不斷地在向深山掘進鋪路;牧民把10余萬頭(只)牛羊圈養起來,整理清潔著房屋院落的環境衛生。自治區、地區和縣委、縣政府各部門相關負責人沿預定的專家考察路線一段一段地查看進展,指出問題,限定完成時間;又馬不停蹄地騎著馬,頂著烈日,跨過湍急的冰河,深入山谷察看預定的考察現場,安排詳盡細致的考察接待方案。5~6月,地區行署、住建局和縣領導幾乎每周兩次沿申遺預定考察路線帶隊督查和解決申遺工作面臨的急難險重問題。
人心齊,泰山移。2012年7月20日,自然遺產展示中心、電子監控系統、環境自動監測系統、專家考察路線綜合整治、牧區草場禁牧限牧發放補償費、提名地之內的礦區關閉及生態環境恢復等工作全面完成。7月29日,托木爾申遺提名地迎來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評估考察。7月31日,自治區申遺辦召開新疆天山申遺工作考察評估反饋會。至此,持續兩年,其中全力加速半年且毫無申遺經驗的我們終于可以放下那顆緊繃許久的心了。
如今的天山托木爾提名地,自然生態環境極大改觀,遷移出來的成群牛羊被圈養在了平原農區,牧民還時不時地騎著馬兒溜達在深山的邊緣,靜靜地凝望著天山美麗的冰峰、山巒、草原、松林、峽谷、河流。
天山托木爾,如今美得讓人流連忘返,美得令人蕩氣回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