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以及教學方法的探索一向是教育工作者最關注的問題。因此,就高職教育中公共關系學課程的開設情況、學生的學習特征、教學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出適用于高職層次學生的、在公共關系課程領域的教學方法,旨在就高職教育公共關系學的教學方法引發進一步的深入探討。
關鍵詞:公共關系學;教學方法;高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C91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2-0136-02
公共關系學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具有實踐性、雙向性等特點。而傳統的公共關系課程的教學方法不能完全適應高職教育公共關系學的教學要求,其教學方法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完善。本文就高職教育中公共關系學課程的開設情況、學生的學習特征、教學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出適用于高職層次學生的,在公共關系課程領域的教學方法,旨在就高職教育公共關系學的教學方法引發進一步的深入探討。
一、高職教育公共關系課程的開設情況
公共關系(Public Relations)簡稱“公關”,它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當今世界任何社會組織的成功都離不開公共關系學,現代社會的公共關系學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中藥作用。關于公共關系的定義多種多樣,一般情況,我們將其定義為社會組織運用有效的傳播手段,使其適應于公眾的需要,使公眾適應于組織要求的一種思想、政策和管理行為。目前,我國92%以上的高校開設了公共關系學課程。在以培養高級技能型應用人才為主的高職院校,公共關系學作為一門重要學科也得到了普遍開設。
高職教育的特色在于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而高職公共關系學課程的設立,主要教學目的在于為學生將來由學校步入社會提供了實踐的平臺。特別是對于未來選擇營銷類崗位的高職學生,公共關系課程的學習會顯得更加重要。作為公共關系教育的任課教師,必須具備品德優秀、理論扎實、技能全面、研究積極等素質。
二、高職學生的學習特征
(一)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情緒化較強,對感興趣的東西學習積極性較高,而對于內容枯燥的內容則學習效率較低。因此,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結合社會實際,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職教育過程中,實踐教學應該是其一大特色,學生對實踐性環節的學習興趣明顯高于理論課程的學習,我們應該通過加強實踐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高職學生的學習動機
動機是導致人的特定行為的重要原因。高職學生的學習動機多種多樣,而且隨著學生生活的社會歷史條件和個人的成長經歷的不同而發展變化。高職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1)自尊心、進取心和不甘落后。(2)為了自己今后能有一份好工作,多掙點錢以使自己和父母能生活得好一些。而學習困難的高職學生,他們往往存在更多的情意障礙,表現為學習動力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提高認識,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特別要關注學習動機不明的學生,幫助他們建立起強烈的學習動機。
(三)高職學生的學習方式
高職學生的學習具有較高的職業定向性。他們在進校之初,自己就已經基本明確將來的工作崗位,并圍繞一定的職業定向學習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高職學生的學習應該有更多的自主權,學習途徑應更多樣化。高職學校應該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學習內容也應該有一定的可選擇性,而且高職階段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如案例分析、專業實訓等),應該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可以發揮的余地。
(四)高職學生的學習方法
高職高專階段的學習不同于中學時期的學習,新生入學后,對高職的學習活動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如何使剛入學的學生盡快適應高職的學習生活,這不僅涉及到教師的教學方法問題,也涉及到學生的學習方法問題。高職學生在學習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比較差,大多數學生還沒有聽記課堂筆記的習慣,這也就要求教師更多的督促和指導。
綜合以上情況,高職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應充分考慮到特定高職學生的特點,不可盲目地照本宣科。教學內容的傳授應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教學方法也應該從因材施教的角度出發,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特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同時,還需要以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進行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高職公共關系課程適宜的教學方法
(一)情景模擬法
情景模擬就是針對學生將來可能擔任的某個工作職務,制定一套與該職務實際情況相似的模擬項目,將學生安排在模擬的工作情境中,解決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如記者會、商務談判、宴請及日常事務性工作,這些都要學生應用溝通、禮儀等相關知識進行場景的模擬。此法比較生動,能夠調動全體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的表演力和想象力得到發揮及展示,提高了實踐能力。例如,模擬某企業的記者招待會,讓學生們分別扮演主辦方、記者、工作人員,教師并協助學生理解記者招待會活動的要求及流程。在“記者”的提問中,同學們的積極性得到了調動,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進一步了解到了學生潛在的能力,也使學生同時體驗到了公共關系工作的意義。
(二)實訓教學法
在學生掌握了相關的公共關系知識后,組織學生到相應慶典活動、展銷會現場觀摩,讓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轉變為感性認知,在開闊眼界的同時,也讓學生真實地體會公共關系的工作內容。
(三)案例教學法
公共關系案例就是在公共關系的研究中的范例。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探討,揭示公關活動的規律,進而用理論規律去指導公共關系實踐的一種教學方法。公共關系教學離不開生動具體的案例,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法,對于管理類課程,尤其是公共關系學課程的教學非常適用。在案例選擇時,必須遵循以下標準:接近性,要選擇接近學生生活真實并感興趣的事件;熱點性,讓學生用理論知識分析新近發生的敏感事件;激發性,結合案例所授內容,激發學生思考實際問題,使學生分析能力得到鍛煉。
(四)調研方案設計
在調研之前,就調研的目的及對象,對調研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全局考量和安排,提出相應的實施方案,并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例如:設計一份調查問卷(針對不同專業設置不同的調查對象及目的),讓每位學生將學過的問卷法、抽樣法、訪談法等調查方法運用到實際的調查中去,并要求學生進行公共關系調研時堅持全面客觀的原則。回收調查問卷后,分析統計相應數據并撰寫分析報告。
四、結語
公共關系學是一門系統性強、綜合性強的學科,涉及許多學科的理論知識,教師要應用相關學科最新的成果,來完善公共關系學的理論體系,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完善公共關系課程教育,讓學生有興趣地學習,并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有所收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科學與創新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最終讓學生的公共關系意識得到培養,公共關系素質得到完善,實際公共關系活動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高職教育公共關系學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方法的選擇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只有通過讓學生真正參與實訓實踐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公共關系的真諦。教師應結合課堂教學,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進行實際的公關演練與操作。教師應積極探索這類能夠讓學生參與演練與操作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專業要求,與相關企業或組織建立起公共關系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策劃一些公共關系活動,使學生了解社會、提升自己,獲得良性互動的機會。這對學生未來就業是大有益處的。
參考文獻:
[1] 熊越強.公共關系事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 李興梅,林娟.公共關系基礎[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
[3] 孔燕,侯平.我國公共關系學的學科建設:進展與前景[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22(3):10-12.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Public Relations Course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ENG Xiang-xin 1,XU Shi-qing 2,ZHAO Jing 3
(1. Tianjin biological engineering vocation Technical College,Tianjin 300462,China;2. Tianjin occupation technical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222,China;3. Tianjin No.1 commercial school,Tianjin 300180,China)
Abstract: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l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 is always the most educators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Therefor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public relations courses,students'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teaching method,research,summarize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public relations field of curriculum in higher level student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iming at public relations teaching method triggered further discussion.
Keyword: public relations;teaching method;high 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