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發展低碳經濟是海南省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海南省的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狀況使其具有發展低碳經濟的有利因素。海南省同樣需要構建一系列適應其發展的機制體系,以更好地推進海南省低碳經濟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關鍵詞:海南省;低碳經濟;機制體系;生態文明
中圖分類號:F062.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2-0199-02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但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中國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之一,在國際上面臨著巨大的減緩排放壓力。在全球氣候危機和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征的低碳經濟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面對能源資源稟賦、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及其分工等基本國情,中國發展低碳經濟成為必然選擇,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理智選擇。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這為發展低碳經濟,建設生態文明指明了方向。海南的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狀況及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決定了其必須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為此,有必要對海南發展低碳經濟的機制問題作一探討,以促進海南省低碳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一、海南省發展低碳經濟的有利因素
海南省是中國最年輕的省份、最大的海洋省份、最大的經濟特區,經過20多年的開發建設,初步形成了以新興工業區、熱帶高效農業基地、熱帶海島休閑度假勝地為特色的產業格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低碳經濟成為海南省在其脆弱的自然生態系統、矛盾的資源供求關系下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全國惟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海南省具有發展低碳經濟的有利因素。
(一)有利的國際背景
環境與發展是當今世界普遍關注的主題,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在全球范圍達成共識。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其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是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深刻反思的必然選擇。
(二)有利的國內環境
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成為舉國共識。我國率先制定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國家21世紀議程。黨的十六大確定了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發展循環經濟已納入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明確提出: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黨的十七大進一步將建設生態文明、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而提出。十八大將生態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 “四位一體”發展為加上生態建設的“五位一體”的嶄新格局。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就是為了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可見,為了解決經濟發展中的資源短缺和環境問題,中央政府已經把循環經濟、低碳發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這些為低碳經濟建設明確了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三)有利的省情條件
海南省的生態環境質量及其在全球生態系統中的地位舉世公認,其最大的財富就是其所具有的獨特的自然資源、雄厚的自然資本。海南省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環境質量好,污染治理包袱小,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因此,海南省進行低碳經濟建設具有明顯的資源環境優勢,尤其是生態經濟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基礎。海南省在全國率先建設生態省,經過起步階段多年建設,具有了良好的基礎,生態省建設的理論、方法與模式得到不斷創新和發展,公眾參與生態省建設的意識和自覺性大大提高,全省上下已經形成了以生態省建設促進海南發展的共識。這些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四)具有發展低碳經濟的后發優勢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為我們發揮后發優勢提供了強大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從客觀歷史整體的高度深入考察并論證了人類社會在生產力推動下由分散向整體的發展趨勢。這種趨勢就是從民族性和地方性的歷史向普遍性和世界性的歷史發展和轉變,世界歷史的未來就是共產主義,人類本身則同時從地域性的封閉條件下的個人向世界歷史性的自由發展的個人轉變。因此,后發國家應當以積極態度應對全球化,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文化成果,抓住機遇,趨利避害,推進民族經濟的發展。
海南省開發較晚,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對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破壞相對較小。作為經濟特區,海南省有條件發揮后發優勢,可以在更高的起點上來發展低碳經濟。因此,海南省可以充分借鑒其他區域發展的經驗,大膽利用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先進成果,破除科技含量低、經濟效益差、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在經濟特區的基礎上,建立低碳經濟特區,實現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
二、構建海南省低碳經濟發展的機制體系
低碳經濟的發展呼喚制度機制創新,其健康穩定發展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與機制。這一機制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完善市場機制和政府干預機制相結合的核心機制
市場與政府都不是萬能的,都有其內在的缺陷。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因此,在低碳經濟發展中,政府與市場必須準確定位,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促進海南低碳經濟發展。
1.發揮市場機制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
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有效方式,即資源在市場上通過自由競爭與自由交換來實現方式。市場機制反應敏捷,市場主體隨時都可能在關注著市場信息,并容易捕捉到其微小的變化,每一個市場主體根據自己獲得的信息進行判斷,采取不同的策略,并對自身的行為負責。發展低碳經濟也必須貫徹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凡是市場能解決的都交給市場,讓經濟主體自行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自覺行動,以確保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的作用。
2.完善政府治理機制,發揮政府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導向作用
對于解決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雙重約束問題,必須發揮政府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導向作用。“放任的市場力量除了偶然之外,沒有也不會創造技術來解決環境問題。”建立健全完善的政府治理機制,優化政府職能,不僅能有效避免市場機制的不足,還能節省治理的制度成本,推動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因此,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完善政府的服務功能,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性制度條件。政府要通過法律法規等制度,發揮政府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導向作用,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通過完善的制度機制支持,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切實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推動低碳發展。
(二)完善低碳經濟發展的法律機制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律制度機制是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得比較晚,傳統經濟發展方式占主導地位,在低碳經濟領域的立法較少,還沒有全面、系統、綜合性的調整低碳經濟的專門法律,因此,必須把發展低碳經濟政策措施納入法制化發展軌道。有效的法律制度安排可使資源環境得到合理開發和保護,即使遭到破壞,也可較快得到修復。解決低碳經濟發展中的“政府失靈”現象也必須以法制為基礎。用法律手段,就是要做到在法制的規制下,從事低碳經濟發展的經濟主體以及政府必須接受低碳經濟相關法律制度的約束。
(三)健全動力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全社會發展低碳經濟的積極性
市場經濟主體天然具有逐利性。發展低碳經濟必須讓經濟主體有利可圖,否則其就沒有動力去發展。但低碳經濟項目一般都是投資巨大、投資期限長、投資回報慢,一般企業難有投資于低碳經濟項目的意愿。因此,要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完善健全的發展低碳經濟的的動力和激勵機制,積極引導經濟主體自覺投身于低碳經濟發展之中。例如,對于發展低碳經濟的行業和企業給予信貸優惠;在證券市場上支持循環型企業上市融資等;對于實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個人所需資金給予利率優惠,加大對低碳經濟科技研究開發的資金扶持力度,通過設立低碳經濟技術開發基金和獎勵基金等辦法,以充分調動企業、個人發展低碳經濟的積極性,推動發展低碳經濟長效機制的形成。
(四)建立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市場化的融資支持機制
積極推進市場化改革,構建財政資金為引導,市場化的融資支持機制,形成以財政投入為基礎,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民間金融相結合的資金協同投入機制。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發揮市場化融資的作用,以政府投資吸引帶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低碳經濟建設,從而形成適應低碳經濟發展需要的多層次、多形式籌資機制,滿足低碳經濟發展的不同層次的資金需求,更好地發揮現代金融服務對發展低碳經濟的支持作用。
(五)建立低碳經濟發展的風險投資機制
低碳經濟項目因具有風險較高的特點致使一般企業不愿涉足,因此,應當建立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風險投資機制,逐步形成以民間資本為主體的多元化的風險資本供給體系。為此,海南省政府要為民間經濟主體參與風險投資提供適宜的制度環境和必要的政策支持,建立低碳經濟發展的科技資金投入的風險分散與疏導機制;鼓勵風險投資從事低碳經濟建設,推動低碳經濟技術創新。同時,要強化風險投資的治理機制和有效的退出機制,避免風險投資家的道德風險和初始投資者的逆向選擇。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建設,以保障低碳經濟融資渠道的暢通;積極參與碳金融交易市場,以推動海南低碳經濟的發展。
(六)建立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的技術創新機制
低碳經濟大多具有技術含量高的特點,因此,科技創新就成為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支撐。海南省在支持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發展低碳經濟的同(下轉214頁)(上接200頁)時,鼓勵研究機構和企業進行科技創新,把科技自主創新作為發展低碳經濟的中心環節。根據海南省低碳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和長遠目標,研究確定發展低碳經濟的重大科技領域,制定推進低碳經濟發展的科技發展規劃。建立健全鼓勵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建立起發展低碳經濟的技術創新機制和技術服務體系。
(七)建立有效的資源與生態保護機制制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對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對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類社會享受一切文明的基礎。發展低碳經濟是實現生態文明的有效路徑。海南省發展低碳經濟雖具有其他省份無法比擬的優勢,但同樣需要建立有效的資源與生態保護機制。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實踐生態文明,就要大力低碳經濟理念,堅持綠色增長,減少開發建設的污染排放和資源消耗以及生態環境影響,以保護好海南熱帶島嶼生態系統,逐步走出片面追求GDP高速增長的誤區,從而使海南省在綠色GDP積累的基礎上實現從經濟特區到生態經濟特區的歷史跨越,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