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分析上市公司管理層個人特征對盈余管理的影響,進一步探討管理層男性高管比例、高管受教育水平、高管年齡、高管任期與盈余管理程度的相關性,并基于該視角提出規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 盈余管理;男性高管比例;高管受教育水平;高管年齡;高管任職時間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2-0160-02
引言
盈余管理在國外是一個被廣泛關注的話題,多年來,國外學者在盈余管理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雖然其研究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所得出的結論大體上具有共同點,即大部分公司的管理者都有可能因簽訂的報酬契約而進行盈余管理,從而自身的獎金報酬得到增加并且其職位保障得到增強,并最終獲得自身利益最大化。
經過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總結,我們概括出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業通過會計政策的選擇和會計估計的變更,來實現其自身效益最大化或企業價值最大化的一種行為。企業管理當局可以通過選擇會計政策和變更會計估計來多計或少計收益、少計或多計費用與成本來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主要表現為管理人員主觀行為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而上市公司管理層的個人特征的不同直接導致其主觀行為的不同,所以最終也會對盈余管理程度造成影響。管理層的個人特征有很多,本文初步嘗試從男性高管比例、高管受教育水平、高管年齡、高管任職期間這四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更深層次上理解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與手段,從而有助于完善監管政策和會計準則,改善公司治理,優化市場資源配置。
一、上市公司管理層盈余管理的動因
綜合國內外學者的觀點和看法,可以總結出上市公司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的動因主要有最大化股票增值收益、增加報酬和提升自己在經理人市場上的聲譽。
(一)股票增值收益動因
股份制企業的管理層持有本公司相當數量的股票,或者擁有基于本公司股票的股權激勵,即享有由本公司股票增值帶來的收益的權利,這就構成了管理層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一個企業的經營業績良好,那么其股票的價格就會上升,由此會帶給持有本公司股票的管理者巨大的收益;反之,則會帶給持有本公司股票的管理者巨大的損失。所以,管理者出于追求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就會在企業經營業績不理想的時候,調整盈余來達到影響股價從中獲益的目的。
(二)管理者獲取報酬動因
報酬由顯性報酬與隱性報酬構成,顯性報酬有公開的獎金、年薪等,而隱形報酬多指職位的穩定度、政治前途等。報酬與企業管理層的經營業績有莫大的關聯,而財務報表中的盈余信息是考量管理人員經營業績的重要依據。因此,管理人員為了獲得更多的獎金、更好的政治前途等,就有可能調整當期盈余使之更有利于自己的目的。
(三)經理人市場聲譽動因
經理人市場是從外部監管公司管理層的重要機制,在健全完善的經理人市場上,聲譽良好、經驗豐富和能力較強的高級管理人員往往會被高薪聘用得到大量的工作機會,相反,則往往面臨失業的危險。一般來說,高級管理人員其代理經營的業績越好,其在經理人市場上的價值與地位就越高。由于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經營業績是和企業財務報告中的盈余信息緊密相連的,所以,盈余管理成為了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在經理人市場上獲得良好聲譽的手段。
二、上市公司管理層個人特征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從如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現狀和高管公司治理的情況來看,研究高層管理者的個人特征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變得非常重要。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操縱著盈余管理行為,所以其行為特征也成為了影響盈余管理的重要方面。高管的背景特征有很多,本文主要從男性高管比例、高管受教育水平、高管年齡、高管任職時間這四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
(一)男性高管比例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通過管理學家的研究證明,女性管理者和男性管理者在行為方式上存在著顯著差異。Peng和Wd (2007)發現,男性管理者比女性管理者更容易表現出過度自信,從而做出錯誤決策。Kxishman和Parsons (2008)對高管性別組成與盈余質量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發現企業高級管理層中包含的女性較多時,企業的盈利和股票回報率比高級管理層中包含較少女性時高,因此,他們認為,企業高管性別的多樣化與盈余質量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存在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在風險偏好和追求成就感的程度等方面,不同性別的管理者之間存在著很大不同。一般來說,女性高管會追求企業長期的穩定增長,因此,男性高管對風險的偏好普遍會高于女性高管。同時,在日常工作中,女性高管則更加認真細心,而在面對重大的關鍵性問題時,男性高管會擁有更好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所以,男女管理者的互助合作能夠使其不同的行為作風和性格特點更好地融合在企業的經營中,從而對提高公司的業績起到推動作用。因此,高管團隊性別多元化的做法是值得很多企業都鼓勵和推廣的。
所以,本文認為,高管性別的過于分散不利于優化公司的經營情況。同時,男性高管對風險的高偏好也會增加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即男性高管越多,盈余管理的概率越大。
(二)高管受教育水平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受教育水平是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綜合反映。通常,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其理解能力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就越高,就越能夠在復雜的經營環境中做出準確的決策。上市公司的高管團隊掌管著公司經營管理的決策權,他們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公司的業績和經營狀況,從而對盈余管理產生作用。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上市公司的高管團隊一般由不同學歷水平的成員組成。那么相對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的高管更能夠為公司經營管理和減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決策和辦法。并且,擁有較高學歷的高管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和管理能力,對于提高企業的業績具有很大幫助,從而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
(三)高管年齡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Prendergast和Stole (1996)認為,年輕的管理者通常會急于表現自己的能力,也比較容易忽視共有的信息而對私有的信息做出過高評價,從而在管理決策中表現得過度自信;而年長的管理者則比較偏好附和歷史經驗和行業標準,通常不愿意做出毀壞積累已久的威望和聲譽的行為,所以決策一般比較保守。管理者的年齡體現了他們對于風險的偏好程度和閱歷經驗的多少,會影響到他們的經營觀點和決策選擇。所以,在經營決策中,年輕的管理者往往會通過調整盈余管理這一便捷途徑來提升公司經營業績,從而達到彰顯自己的管理能力的目的;而年長的管理者,出于對自己在行內多年聲譽和威望的考慮,往往選擇實施盈余管理的可能性相對就會低很多。而且,年長的管理者會較年輕的管理者擁有更加豐富的閱歷和經驗,在公司經營中出現問題時也會更加能夠冷靜理智地去應對。因此,在一個公司中,如果年輕的管理者過多,就越不容易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進行控制。
因此認為,高管年齡越大,其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就越小。
(四)高管任職時間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高管任職時間會對其整個團隊的合作情況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大家在一起工作的時間越長,彼此就越默契越了解,對提高合作的效率有很大幫助。Katz (1982)的研究表明,高管團隊任職時間長,會增加團隊的穩定性,從而對提高其團隊的社會化程度產生積極影響。Eisenhardt Schoonhoven (1990)認為,團隊成員長時間的合作會使隊員們對彼此的溝通和合作更加自信和清晰,從而有利于提高公司業績,并對抑制企業的盈余管理能力產生較好的效果。
三、基于管理層個人特征視角規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議
根據以上的理論分析,結合我國現在公司治理的情況,本文認為,在重視人力資源的今天,應該重視管理層的人力建設,所以更應該從管理層的個人特征方面來對盈余管理的行為進行抑制。因此給出以下建議:
第一,適當提高高管團隊中女性高管的比例。本文的研究表明,男性高管比例越高,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就越高。在我國,由于傳統思想和各種情況的影響,女性成為公司管理層的機會很少。雖然這些年,女性的地位已經逐漸提高,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能力也逐漸得到認可,但是在高管團隊中,女性的比例需要繼續提高,如果女性高管在高管團隊中的比例較低也會限制女性高管的作用。所以,筆者認為,我國上市公司應該提高高管團隊中的女性成員比例,使高管性別制度更加合理,從而實現高管對盈余管理的最有力抑制作用。同時,公司應該對女性高管的有創造性的建議提起重視,從而實現高管對盈余管理的控制作用。
第二,提高高管成員的整體能力和素質。研究結果顯示,高管受教育水平與盈余管理程度呈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說,高管學歷層次越高,其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越小。受教育水平越高,成員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就越高,其綜合素質也會越高,越有利于公司的治理和盈余管理行為的抑制。就現在而言,我國上市公司高管的學歷程度高低不一,有的高管學歷層次較低,通常憑借自己的閱歷和經驗來對公司進行管理,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公司的發展壯大。所以,公司應該提高高管成員的的整體能力和素質,選擇學歷層次較高的人員擔任高管并且鼓勵高管去進修學習,通過學習專業和管理方面的知識,更好地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應用,從而達到抑制盈余管理的目的,最終使公司的經營業績越來越好。
第三,重視高管團隊構成年齡的優化,并適當重視年長的管理者。本文研究表明,一個公司中高管團隊的平均年齡越大,其盈余管理程度也越低。雖然現在年輕管理者普遍都具有高的學歷層次,但是年輕人畢竟閱歷較少、經驗較欠缺而且有時候思考問題不夠成熟冷靜,建議和決策也許會出現問題。年長的管理者相比于年輕的管理者具有更清晰理智的心態和更豐富的管理經驗,能夠為公司提出更多有效成熟的建議,并做出更穩重合理的決策,從而減少盈余管理的行為。因此,我們應該將高管團隊的構成年齡優化并且合理化,而且要重視年長管理者的建議,并適當的增加年長管理者的人數,從而有效的抑制盈余管理行為。
第四,適當的增加高管的任職時間。本文研究表明,高管團隊任職時間越長,越能有效的減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不過隨著高管任職時間的增加,會加強其團隊內部的了解和默契,從而提高公司的業績,降低盈余管理程度。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度的限制,如果超過了這個限制,也許會起到反作用。所以,我們應該結合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適當的設置高管的任職期間。
[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