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異文化泛指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所有現象。異文化包含廣泛,研究范圍也是廣泛的。比如,我國主體民族——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差異就可以稱之為異文化。又比如,中國文化和國外文化也可認為是異文化。隨著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廣泛傳播,異文化之間的排斥、并存和融合也成為非常值得研究的一個學科。在當今,我國外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所選用教材多是以美英等母語說英語國家為背景的。對于中國文化來說,學習者對第二語言的學習無疑也是一種異文化習得的過程。
關鍵詞:第二語言;文化教學;差異性
中圖分類號:H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2-0229-02
隨著改革開放和國際交流的不斷深入,作為跨文化交際內容之一的語言便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對我國目前日益增強的國際地位及日益增大的外語人才需求量,學好外語成為每一位想讓自己國際化的學習者的當務之急。因此,外語教師肩負著越來越現實的教學任務,如何在傳授外語知識的同時傳輸目的語文化(異文化)背景知識,并能夠讓學生可以把學到的知識正確地運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交流中,成為了一個新興的研究方向。對此,近年來我國外語教學界在教學中不斷補充及增加了文化教學成分,并加強了對于文化差異、文化理論研究。
一、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語言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由于語言的產生與發展,人類文化才得以產生與繼承。廣義的文化包括語言,同時文化又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語言,使語言為了適應文化發展變化的需要而變得更加精確和縝密。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表現為多個層面,是文化多個層面的整合體,語言滲透于文化的各個層面,僅僅掌握聽、說、讀、寫,實際上無法真正進行跨文化交際。許多事實也證明,雖然我們很多人英語說得很好,詞匯量也很豐富,而且從語流中應該說很正常,但實際上在跟人交往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很大的誤會、誤解,且難以傳達自己的意思。
外語教學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文化教學。大學英語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除精通英語的語言形式外還應該熟悉西方文化,大量閱讀有關西方文化的經典著作和新的書籍,在教學中進行中西文化的比較,理解英美文化與我們民族文化的差異,從而更好地掌握英語,最終達到提高學習者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體現文化又受制于文化。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每個民族因其不同的地理位置、社會風俗等的不同會存在文化上的差異,這也是造成不同母語背景的人在交流中產生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從文化視角進行語言教學,使學生提高文化敏感性,通過學習第二語言來了解所學目的語的文化。語言作為人類所特有的傳遞文化的方式,與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組成文化的一部分。語言,對于個人感知和理解這個世界具有主要的影響,一定的語言總是歷史地和一定文化相關聯。語言是相關文化的關鍵,各種語言本身只能在語言所處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被充分認識;語言和文化總是被一起研究的。
二、外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
外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與教學是語言學重要課題之一。簡化來說,外語是外國或外族的語言,外語是相對于母語的一種語言。語言是思維與交際的媒介的思想。語言并非先天察賦,也不是靠模仿學會的,不能僅僅為了學習一種語言而學習這種語言。外語作為一種語言,要學好這種語言就要學習它所承載的文化,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用自己構造的語言去與外界進行人際交往,同時這些由自己構造的語言也不斷地受到外界的檢驗、揚棄、修飾或完善。語言學習的內容非常廣泛,根據所學習的目標語言的順序,可以分為第一語言學習、第二語言學習等;根據所學習的目標語言是否為母語,可以分為母語學習、本國的外族語言學習和外語學習等;根據所學習的目標語言是口語還是書面語,可以分為口語學習和書面語學習等。
第二語言獲得是目的語文化獲得的重要途徑,學生對所學語言之文化的認同程度決定學生對第二語言掌握的好壞。文化是人類所獨有的,是區別人類和動物的主要標志。文化是社會遺產。文化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習得的。一個人具有什么文化并不取決于他的種族、膚色,而是取決于他生活的文化環境。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覺的。文化是人們行動的指南。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沉淀、文化的映像,同時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外語教學中必須教授文化,這一點早已是外語界的共識。一個普遍的人類學家的理解是“文化就是生活”。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界學者們認為,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應是一個“語言教學范疇的概念”,屬于應用語用學的范疇。外語界的學者則傾向于人類學的視角,將文化定義為“特定人群的行為模式以及支配行為的價值觀念體系”[1]。此外,外語教育也是一種人文教育,對于目的語文化整體的了解將有助于學習者具有更高的素質和更完美的人格。大學階段特別強調學生的良好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感培養,對于通過對第二語言的學習達到了解“異文化”(目的語文化)提高自身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操是有好處的;反之,隨著對異文化了解的不斷加深,對于第二語言學習會有輔助作用,它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割裂看待。正如美國語言教學家希爾在他的《文化教學》一書中提出了7個具體的文化教學目標:(l)能夠理解人們的社會行為都是遵循著一定的社會文化規約的。(2)能夠理解社會因素制約著人們的言語和行為。(3)能夠理解社會習俗影響人們的社會行為,并且了解外國文化各種日常生活情景中的傳統行為。(4)能夠意識到外語中連最普通的詞匯和短語都承載者文化信息。(5)能夠客觀理性地評價有關一個社會的各種言論。(6)能夠通過圖書館、媒體、他人和個人的觀察來獲得和組織有關外國文化的各種信息。(7)具有了解外國文化的求知好奇心和移情的能力[2]。外語教育中文化教學目標的確立反映出外語教學專家們對語言和文化唇齒關系的深刻認識,順應了跨文化交際對于外語教育的要求,對文化教學的內容和方法起著指導性的作用。文化教學的范圍包括方方面面,目的語文化知識和制約人們行為的各種社會文化規約都是其中的內容。同時,語境和語篇的聯系、口語體和書面語的平衡都使語言教育者重新認識到了文學在文化教學中的地位。為了幫助語言學習者順利地與異文化人們交際,幫助后者在交際中避免誤解前者,文化教學還應包括學習者本人的民族文化。作為一門國際語言,英語具有一種獨一無二的特性:它是一種交際的手段,是一個文化中立的語言,可以承載任何文化信息,而不僅僅是英語國家的文化。文化教學在有意識、有目的地直接介紹文化知識的同時創造語言和文化環境,使學習者在外語語言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地體驗異文化,既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又重視行為能力的以學習為中心的基于任務的文化教學法,我們稱之為綜合文化教學法。
三、英、美外語教學文化研究的簡況
國外對外語教學的文化研究有不同的觀點和做法,在英國,傳統的外語教學將文化教學寓于文學教學。無論中學或大學外語專業都通過教授文學或使用文學材料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交際法的普及,教材中增加了日常生活的題材。在大學外語專業,除了文學課程,還開設了歷史、概況、經濟等課程。學生的外語實踐不足,作為教學的補充,學校安排學生到所學語言國家學習或工作一年或半年,以提高他們的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了解該國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社交準則等[3]。
在美國,外語教學經歷過語法—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認知法、交際法這個過程。對于在外語教學中應對文化因素予以足夠的重視,美國的語言教學專家C·C·Fries早在《作
為外語的英語的教與學》一書中就提出過這樣的看法:為了實際交際,完全掌握一門語言,并做到真正理解,需要對各種句子的使用場合的許多特點作系統的觀察和記錄。這種系統的觀察和記錄必須細致入微和富有同情心,其目的既不是為了自己的做法為依據來衡量對方,也不是為了發現奇特的風俗,而是為了盡可能充分地理解、感受和體驗[4]。
無論在英國還是美國,在過去十幾年來都加強了對文化的研究,在教學中也增加了文化的內容。英國主要是交際法教學和語用學研究;美國主要是多學科的跨文化交際學研究。美國學者認為價值觀念和傳統看法是文化的核心,只有分析這個核心才能真正理解各種文化行為。
四、結語
目前,我國借鑒歐美的做法,同時根據我們已經總結和積累的經驗,對外語教學中的異文化背景的重視逐漸凸顯。雖然系統深入的對比研究還在進一步開展,但在高層次已經開設了語用學、國情語言學、跨文化交際學、語言與文化等課程。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在外語教學中必須注重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了解和熟悉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目的在于更順暢地進行交際,對于其他國家文化中的優秀成分我們應該十分認真地學習和汲取。
在外語教學中應重視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傳播方式;文化又是語言的內核;外語教學既要把握好傳遞知識的語言教學,又要立足文化這一根本出發點,三者有效結合,在外語教學中確立一種文化立場。這樣有利于學生很快理解并掌握外語知識內涵,認識到中西方文化的背景差異,從而真正有效地把握外語的運用,尤其對于外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我國,如果不重視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和文化理解,便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一門外語。只有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注重文化背景的講解,樹立文化差異意識,建立一種文化立場,才能說我們了解了語言,才能迅速走向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順利進行跨文化交際活動。但能否說外語教育就是一種語言教育呢?語言教育就是外語課程和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要回答這一基本問題,顯然需要從語言學、文化學、價值論的角度來重新解讀外語課程。
參考文獻:
[1] 胡文仲,高一虹.外語教學與文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 余娟.從語言學習到文化理解[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5).
[3] 胡文仲.英國外語教學的格局與變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7,(4).
[4] Fries,Charles C.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