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證券電子商務是以互聯網絡為媒介、運用IT技術對證券公司業務流程進行重組,為客戶提供全面證券投資服務的一種商業模式。網上證券交易、網上證券發行、網上支付和網上信息服務是它的4個基本內容。證券電子商務對證券市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改變了傳統證券市場的市場結構和競爭格局、改善了證券市場信息資源的配置、沖擊了券商原有的生存空間等方面。中國證券業已經實現了證券電子化交易。但目前我國證券電子商務面臨著交易風險、信息基礎設施與制度建設等主要問題。只要各方重視問題,并積極采取對策,我國證券電子商務就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關鍵詞:證券電子商務;交易風險;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F713.38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2-0149-02
在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信息化正日益融入人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在這一變化過程中,證券業成為網絡經濟發展的急先鋒,證券業與網絡經濟結合即形成了證券電子商務。證券電子商務是指電子商務在證券領域的應用,是證券業以因特網為平臺,向投資者提供的全新證券業務。隨著電子商務在金融領域的進一步延伸,證券電子商務的范疇也在不斷的擴大。
一、我國證券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證券市場是一個快速多變、充滿朝氣的市場。在證券市場發展過程中,證券電子商務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目前我國比較典型的證券電子商務領域集中體現在證券電子商務促進證券經紀業務的拓展和延伸。
(一)交易撮合“無紙化”和證券交易“異地化”
一方面,我國證券交易市場完成由手工競價到電腦自動撮合、由分散過戶到中央登記結算、由實物交收到電子簿記的過渡,實現了證券交易方式從“有紙化”向“無紙化”的轉變。這種轉變不僅在效率方面發生了“質”的飛躍,也為我國證券電子化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交易所建成的“衛星證券通信網絡”,使得在國內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利用該網絡實時接收兩個交易所的行情等交易信息。
(二)交易席位“無形化”和資金清算“電子化”
首先,“無形化”的交易方式代表著全球證券市場的發展趨勢,交易所開發的“無形化電子交易系統”提高了證券市場交易的效率;其次,“證券資金法人結算”制度標志著證券資金清算進入全新的“無紙化”時代,而且對整個金融業的電子化進程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影響深遠。
(三)委托方式“多樣化”
我國證券交易委托方式已從傳統的柜臺填單委托發展到條碼委托、電話委托、遠程終端委托、網絡委托,方式日趨多樣化。最近,券商借助電信、電視等現代化媒體將電子商務的概念引入證券交易市場,交易手段不斷創新[1]。
二、我國證券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基礎設施問題
證券電子商務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依托互聯網絡,以在線方式開展傳統證券市場上的各種業務,因而網絡信息技術的瓶頸也會給證券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在股市行情火爆時,常常會出現網絡掉線及堵單現象;同時,投資者的收入水平、電腦的普及程度以及投資者對電腦的掌握程度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網上證券交易所能達到的規模。因此,改善信息基礎設施方面的硬環境條件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
(二)安全問題
互聯網絡本身即為一個開放的網絡,任何人均可使用它。同時,網絡產品的共享性、可變性和再創造性就使網絡安全問題提上日程,成為證券電子商務所面對的首要問題。隨著網絡系統處理能力和網速的不斷提高,證券電子商務中網上交易系統的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因為證券的網上交易往往涉及巨額資金,在數據的傳輸過程中,一旦受外部攻擊造成系統終端,或網絡犯罪使信息泄漏,客戶數據就可能被盜或被更改,甚至將會造成資金重大損失。因此,網上交易業務必須首先解決安全問題。而目前我國證券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技術系統的被攻擊、入侵、破壞,以及客戶委托及資料被盜或被篡改。
(三)法律問題
盡管我國證券電子商務已經取得了飛速發展,但到目前為止,專門針對證券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尚未出臺。有關網上證券交易者的資格審查、網上證券交易的技術標準及技術體制、網上證券交易的市場監管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和標準,致使券商網上證券交易業務開展底氣不足。行業壁壘高,分業經營的障礙一時還難以打破,非證券公司不能從事網上證券業務,限制了網上證券交易技術水平的提高。已經出臺的《網上證券委托暫行管理辦法》,表明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和積極態度。不過就長遠而言,我國證券電子商務的發展仍急需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框架,以保證傳統交易和網上交易在制度上的規范一致,提高網上交易在法律上的確定性。
(四)監管問題
首先,我們還沒有建立起一個適應網上證券交易特點的監管體系。在這一監管架構中,不僅組織結構、參與部門可能會有別于傳統的證券監管體系,而且監管工具和手段也會明顯不同。其次,是監管依據尚不足。從目前我國的情況看,雖然證監會和相關部門對網上交易的準入和安全問題出臺了一些規則,但法規制度建設還遠遠不適應監管的需要。有關網上交易的資格審查、網上交易的技術標準和技術體制、網上交易的信息資源管理、網上交易的市場監管都還缺乏明確、公開、統一且可操作性強的具體標準,網上安全設施也還只是由各個券商自行設定。
三、我國證券電子商務的發展策略
證券電子商務是世界金融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證券電子商務是在金融市場逐步放開過程中提高中國金融業競爭力的先決條件之一。各方都要重視證券電子商務目前存在的問題,并積極采取對策,以使我國證券電子商務得到更大的發展。
(一) 強化網上證券交易基礎建設
近年來,中國互聯網業務發展迅速,網上證券交易也取得了快速發展,但離信息經濟時代的要求還相差甚遠。且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經濟中心及沿海開放城市,內陸廣大地區還很薄弱,廣大的農村更是一片空白。發展網上證券交易的前提是加強整個國民經濟的信息化建設特別是證券市場的網絡化建設。因此,需要國家從產業政策上加以引導、從財稅政策上加以扶持等方面共同努力,推動整個國民經濟各部門的信息化建設;需要政府出面主導并整合現有各大網絡體系的資源,以優化配置、促進集中、提高效率;需要提高網上交易主干網、券商與交易所之間以及券商與所屬各營業部之間網絡的通訊容量、速度、安全性、穩定性及可靠性,可考慮網上券商在兩市交易所各專門設立網上交易專用席位,證券營業部的網上委托下到券商總部后則直接下到交易所,減少券商總部到營業部的回單環節,提高網上交易的速度。
(二)提高證券電子商務安全性
控制風險的技術措施應在券商建立風險防范機制的基礎上,運用互聯網的技術進行落實。要在網上證券交易系統中建立網絡安全防范體系,防范系統風險和控制風險;要加大硬、軟件建設,特別是軟件的開發;要不斷采用新的安全技術來保證網上交易的信息流通和操作安全;要加快發展更安全的信息安全技術,使正確的信息及時、準確地在證券投資者和券商之間傳遞。網上證券交易系統要使用己經通過國家安全權威機構認證的安全產品,有效保證交易數據的安全,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截獲、修改。要大力發展數據庫及數據倉庫技術,防止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
(三)建立監管制度,加快立法
證券電子商務的發展仍急需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框架,以保證傳統交易和網上交易在制度上的規范一致,提高網上交易在法律上的確定性。國際證券市場發展趨勢表明,電子網絡交易方式已成為證券經紀業務發展的主流方向,我國證券市場要與國際接軌,只有順勢而為,盡快制定相關政策,讓券商放開手腳開展網上證券經紀業務。保證市場規范,形成有序競爭格局,大力培育網上證券市場,鼓勵企業積極發展新業務,為未來證券市場的發展注入創新活力,應當成為完善與改革網上委托資格認證制度的方向。此外,必須以制度形式確立數字簽名技術,并加以大力推廣,確保證券電子商務中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
(四)加強證券電子商務的風險防范和控制
建立風險防范機制是針對某些攻擊或威脅而設計的,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單獨或組合使用。網絡中所使用的風險防范機制主要包括加密和隱藏機制、認證機制、審計機制、完整性保護機制、權利控制和存馭控制機制、業務填充機制。
(五)加大對信息監控和管理
在證券市場中,信息對投資者是非常重要的。互聯網已成為一種廣泛、實時的通訊方式,具有低成本、互動性、超鏈接、分散性、匿名性、靈活性等特點。正是由于互聯網具有以上的特點,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的特點,大量發布一些非法信息,甚至從國外發布過來,給投資者帶來的一定的風險。《網上證券委托暫行管理辦法》中的第二十三條規定,“證券公司開展網上委托業務的同時,如向客戶提供證券交易的行情信息,應標識行情的發布時間或滯后時間;如向客戶提供證券信息,應說明信息來源。并應提示投資者對行情信息及證券信息等進行核實。”[2]按法規要求加強對信息內容的監控。
參考文獻:
[1] 李琪.證券電子商務[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2] 王學東.電于證券與投資分析[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