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用回歸分析方法對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 稅收增長處于合理增長范圍;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關系基本協(xié)調;稅收收入增長的強勁勢頭保持一段時期是沒有問題的;稅收收入必將進入與GDP增速協(xié)調發(fā)展的軌道。
關鍵詞:稅收增長;經濟增長;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2-0143-02
一、理論框架
經濟是稅收的源泉,經濟決定稅收,而稅收又反作用于經濟。即稅收既能促進經濟增長又能阻礙經濟增長,這是稅收與經濟關系的一般原理。稅收怎樣影響經濟? 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如何? 美國著名學者拉弗通過拉弗曲線闡明了稅負水平與經濟增長的關系,見圖1。
圖1 拉弗曲線
在稅率為0時,稅收收入為0;稅率為100%時,將無人工作,生產停止,無稅收收入。若稅率降至B點,則生產恢復,有少量稅收;當稅率降至B點時,生產擴大,稅收增加。同樣,若稅率從0升至B點,收入也會增加,但不會影響生產。在A點,生產量和稅收收入達到了最大值,超過A點,生產和稅收都會下降。結果表明,宏觀稅負水平與稅收收入及經濟增長之間既依存又制約。所以,應該存在一處既能兼顧稅收收入又能促進經濟增長的最佳宏觀稅負水平。
要理清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也離不開對稅收彈性的分析(稅收彈性用E來表示)。當E<1時為缺乏彈性,表示稅收的增長速度慢于經濟的增長速度;當E=1時稱為單一彈性,它表示稅收與經濟是同步增長的;當E>1時稱為富有彈性,它表示稅收增長快于經濟增長速度。
二、實證研究
影響稅收收入增長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幾個:(1)從宏觀經濟看,經濟的整體增長是稅收增長的主要原因。(2)公共財政的需求。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絕大部分,預算支出所表現的公共財政的需求可能會對當年的稅收收入有所影響。(3)物價水平。我國的稅制結構以流轉稅為主,以現行價計算的GDP等指標都與物價水平有關。
為了反映上海市稅收增長的全貌,這里選擇“上海市財政收入”中的“各項稅收”(簡稱“稅收收入”)作為被解釋變量,以反映上海市稅收的增長;選擇“上海市生產總值(GDP)”、“財政支出”和“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作為解釋變量。
構造模型如下:Yt=β0+β1 X1t+β2X2t+β3X3t+μt
其中,Yt——第t年稅收收入(億元) X1t——第t年上海生產總值(億元)
X2t——第t年上海財政支出(億元) X3t——第t年商品零售價格指數(%)
三、相關統(tǒng)計數據的搜集
為了估計模型參數,從歷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中搜集1978—2009年的統(tǒng)計數據。
四、模型參數的估計
Yt=β0+β1 X1t+β2X2t+β3X3t+μt,μt為隨機誤差項,通過Eviews3.1,根據統(tǒng)計數據,得到如下回歸分析結果:
=-529.6376+0.002056X1+0.754296X2+5.682894X3
SE (228.4194) (0.028093) (0.146957) (2.094008)
t (-2.318707)(0.073175) (5.132769) (2.713884)
R2=0.9867392=0.985318 DW=1.357135 F=694.4962
從回歸估計的結果看,在假定其他條件不變得情況下,GDP每增長1億元,稅收收入將增加0.002 056億元;在假定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財政支出每增長1億元,稅收收入將增長0.754 296億元;在假定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零售商品價格指數每增長1個百分點,稅收收入將增長5.682 894億元。
五、模型的檢驗
(一)經濟意義的檢驗
從偏回歸系數的符號和系數的具體取值兩方面考慮,回歸結果符合經驗理論和經驗判斷。
(二)統(tǒng)計檢驗
1.擬合優(yōu)度檢驗
可決系數 R2=0.986 739,調整的可決系數2=0.985 318,這表明模型擬合的較好。Y(稅收收入)的變化的98%可由X1(GDP)、X2(財政支出)和X3(商品零售價格指數)這3個變量的變化來解釋。
2.方程總體線性的顯著性檢驗
針對零假設H0:β1==β2==β3== 0,若給定顯著性水平α =0.05,查F分布表得臨界值Fa(k,n-k-1)=F0.05 (3,32-3-1)=2.95,而F=694.496 2,遠大于臨界值2.95,所以拒絕零假設,認為回歸方程顯著,即“GDP”、“財政支出”、“商品零售價格指數”這3個變量聯(lián)合對稅收收入的影響是顯著的。
此外,還可以利用回歸分析結果中給出的P值迅速作出判斷:如果假定顯著性水平為5%,Prob(F-Statistic)=0.000 000,遠小于0.05,則可以拒絕所有系數都為零的假設。
3.變量的顯著性檢驗
分別針對零假設H0: βj=0(j=1,2,3),若給定顯著性水平α =0.05,查t分布表得臨界值
六、計量檢驗
(一)異方差的檢驗(White檢驗)
1.檢驗的具體步驟
根據White檢驗的基本思路,可建立輔助回歸模型:
在得到回歸分析的參數估計結果后,通過Eviews3.1軟件,此時屏幕上將出現White檢驗的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White檢驗的結果
2.判斷是否存在異方差
從圖2可以看出,nR2=22.506 19,給定顯著性水平,比如α =0.05,查χ2分布表得臨界值χ2
0.05=41.337。由于nR2<χ2
0.05(28 ),所以接受零假設,認為模型不存在異方差。
(二)多重共線性的檢驗
1.從可決系數、F檢驗和t檢驗綜合判斷共線性
從圖1可知,可決系數(R-squared)R2=0.703 318,由此可知模型擬合較好;F統(tǒng)計量(F-statistic)為5.794 840,并且F檢驗的伴隨概率Prob(F-statistic)很小,方程具有顯著性。而一個回歸系數的t檢驗伴隨概率大于5%,有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
2.用相關系數法進行共線性診斷
通過Eviews3.1軟件,在命令窗口鍵入COR X1 X2 X3,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由相關系數矩陣可以看出,部分解釋變量相互之間相關系數較高,存在某種程度的多重共線性。
3.序列相關性檢驗
由圖2可知,DW=2.969 510,此時2 七、赤遲信息準則(AIC)和施瓦茨準則(SC) 在本例中,Eviews軟件的估計結果顯示AIC值與SC值分別為20.822 75和21.280 79,應與只包含“上海生產總值”與“上海財政支出”這兩個解釋變量時的相應的AIC值與SC值進行比較。而且,只包含兩個解釋變量的AIC值與SC值應大于包含3個解釋變量的AIC值與SC值,說明“上海生產總值”與“上海財政支出”可作為解釋變量包括在模型中。 八、建議 經過實證分析,得出上海市稅收收入與GDP的關系,并得出結論:最有效提高稅收收入的方法是要提高人們的收入,減小人們的收入差距。由于我國目前的稅收征管水平在短期內將面臨較大的困難,因此,近期內稅收征管難以成為推動稅收增長的最重要力量。為此,我們國家應該對稅種的征管,特別是主體稅種的征管,多添加一些部門,多增加一些工作人員,乃至全社會一起共同努力,這樣既解決了稅收征管問題,也可以相對的解決一些就業(yè)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逐步完善,上海市的GDP也將逐步穩(wěn)定發(fā)展,稅收體制也將更加理想,這樣就能保持上海市的GDP和稅收同步協(xié)調增長,使得上海市的稅收與可稅GDP總量之間保持著高度正相關,讓可稅GDP與同期的稅收之間,能夠一直維持著長期、穩(wěn)定的均衡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共同推動上海市的經濟飛速平穩(wěn)的發(fā)展,使得上海市的經濟實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