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農村文獻信息資源個性化服務的需求,利用云計算的強大優勢,以移動通訊網絡為信號傳輸方式,以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為基礎,搭建了一種基于云計算的高校與農村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將面對終端用戶的應用服務與文獻信息資源的數據處理分開,搭建兩臺服務器:云計算中心和移動終端服務器,所有的計算都由這2臺服務器來完成。在1個農村、1所高校、1間云計算機房組成的實驗對象上對這種基于云計算的農村與高校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模式進行了小范圍的驗證。
〔關鍵詞〕云計算;移動圖書館;資源共享;社會服務;農村文獻信息資源建設
農村信息資源建設是指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建立符合農村人口需求的網絡服務、遠程教育、培訓指導、信息咨詢的系統工程[1]。對農村信息資源的建設不僅可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且還促進了文化傳承,提升了居民科學素質。
高校圖書館歷來承擔著開發文獻信息資源、傳播先進生產技術、提高人類科學素質等重要責任[2]。以高校圖書館電子信息資源為基礎,搭建農村與高校信息資源共享建設平臺,高校圖書館以幫扶的角色參與到農村信息資源建設工作,這是社會賦予高校圖書館的重要責任,也是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職能的體現。
筆者近幾年以高職院校圖書館館員的身份常參與社會服務工作,在多次進村入戶的現場培訓中,發現廣州北部山區大多數農村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現狀與農民文獻信息資源的實際需求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農村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缺乏整合共享機制,文獻信息資源平臺重復建設,文獻信息資源種類單一、更新速度緩慢,無法滿足農民對文獻信息資源的實際需求[3]。另一方面,作為IT基礎設施的云計算,它的服務、交付、使用模式已經開始影響互聯網的發展方向,一些長期困擾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和文獻信息網絡服務的棘手問題被云計算從基礎層面解決了[4]。云計算為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建設帶來了一個新的應用模式。
為適應農村基礎網絡設施受限的環境,貼近農村人口最普及、最易學的設備終端操作習慣,改變農村文獻信息資源現存的被動交流方式,高校與農村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以移動通訊網絡為信號傳輸方式,以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為基礎,搭建了一種基于云計算的農村與高校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應用平臺。它將面對終端用戶的應用服務與信息資源的數據處理分開,設立兩臺服務器:云計算中心和移動終端服務器,所有的計算都由這兩臺服務器來完成。農民通過手機就可以接受來自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員的云服務,突破了傳統文獻信息資源共享需以局域網為最大使用范圍的缺陷。
3結語
高校與農村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平臺這樣貌似分散、實質協同合作的架構,以極小的成本取得了極大的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合理分配了優勢、有效的資源到文獻信息資源匱乏的偏遠地區,解決目前農村存在著的文獻信息資源擁有量小、品種單一、內容陳舊、實用性差、更新速度慢、技術不對口的問題。高校與農村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在農村與代表知識是第一生產力的高等學校之間搭建了一個無障礙交流平臺。讓村里人不用出家門就可方便、及時的接觸到各種最新鮮出爐的資訊、最有價值的信息,可以自由選擇來自高校的專家學者對自己進行一對一的指導。農民獲取文獻信息資源的方法變得簡單又方便。滿足了農村人口的信息需求,提高了農村人口的幸福指數[9]。
高校與農村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也創新了高等院校組織專家、學者、行業帶頭人等進村開展科普活動的傳統社會服務模式,科普志愿者可在任何地方通過移動多媒體終端(如手機)跟農民進行交流,解答農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遇到的難題。高校社會服務工作將更加人性化、親民化、智能化。高校社會服務模式將率先走向社會工作云服務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張艷婷.農民對信息資本占有的馬太效應分析[J].情報科學,2010,28(4):575-578.
[2]張力,侯婷.基于圖書館聯盟的我國地區性合作儲存庫建設研究[J].現代情報,2010,30(3):42-44.
[3]暨群霞.我國農村信息服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6):137-139.
[4]陳晨.基于云計算的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系統研究[J].現代情報,2011,31(10):169-172.
[5]王紹光.大轉型:1980年代以來中國的雙向運動[J].中國社會科學,2008,(1):129-148.
[6]王俊輝,曹靜,凡燕,等.基于Android手機系統的農村信息服務平臺[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4):370-371,405.
[7]羅曉濤.探索移動圖書館服務新模式——以上海圖書館“手機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3,33(2):98-101.
[8]湯妙吉.“云”上建移動圖書館[J].中國教育網絡,2012,(2):76-77.
[9]葛艷,于春莉,徐大勇,等.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比較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35(6):60-62.
(本文責任編輯:馬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