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對鏈接分析領域的社會網絡研究現狀進行了簡要的概括,然后從泰晤士高等教育2013年世界大學排名中選取了排名前30位的高校,根據高校網站間的相互鏈接數量建立多值有向網絡,然后通過Ucinet軟件對其進行社會網絡分析。將分析得到的社會網絡指標以及根據鏈接數量計算的距離與高校的排名、總評分及各個一級指標的評分進行了相關分析,分析發現高校網站的總距離S和入度總距離SI均與高校的論文引用指標呈現顯著的負相關性。
〔關鍵詞〕鏈接分析;社會網絡分析;高校評價;相關分析
1鏈接分析領域的社會網絡研究現狀
自互聯網誕生以來,它就開始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經濟、技術、科研等領域,互聯網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超鏈接(后面均稱鏈接)作為網絡中最常見最重要的成分,其分布和指向的質量都對網站或網頁的中心地位和權威性產生著重要的影響[1]。目前有關鏈接的研究和應用主要包括利用鏈接的特征分析網絡信息資源的拓撲結構[2]、發現有價值的網絡資源[3]、進行信息資源的聚類[4]與自動分類、對搜索結果進行排序[5]以及對信息資源進行評價等等[6]。
在鏈接分析的過程中,常常會融合很多分析方法,也包括一些其他學科的方法,而社會網絡分析就是比較常用的一種[7]。它是西方社會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國外從30年代末出現并在最近20多年得到重要發展的研究社會結構的最新方法和技術,也是一種全新的社會科學研究范式[8]。在利用鏈接進行社會網絡分析時,主要是將鏈接網絡與社會網絡、引文網絡進行比較[9],旨在探討新的研究視角,或者將社會網絡分析的方法用來分析鏈接網絡[10],旨在為實現對象間的關系分析提供支撐或說明[11]。
通過對鏈接網絡進行社會網絡分析,可以得到很多社會學的指標,比如度數中心度。而很多研究正是利用這些指標與信息資源的評價結果進行相關分析,探究這些指標與信息資源質量的關聯性[12]。本文擬以高校網站的鏈接關系網絡為研究對象,首先將一些常用的傳統社會網絡分析指標與高校的評價結果進行相關分析,然后再從其他的角度(比如距離)探究與高校評價的相關性。本文不僅與高校的評價結果進行相關分析,還具體與評價體系的各一級指標的得分進行相關分析,力求從鏈接特征挖掘出與高校評價的內在聯系。
2研究思路與數據采集
本文將選取全球頂尖的30所高校進行分析,根據高校網站之間的相互鏈接數量建立包含30個節點的多值有向網絡,然后運用社會網絡分析軟件Ucinet對其進行中心性分析,并利用SPSS軟件將得到的中心性指標與高校評價排名的結果以及評價體系下各一級指標的評分進行相關分析,若不存在相關性,則考慮從鏈接網絡中挖掘出其他新指標,并據此探討新指標與高校評價結果的相關性。
4結語
通過對高校網站間的鏈接網絡進行社會網絡分析來與高校評價進行相關性探究體現了網絡計量研究與社會網絡分析的交叉與融合。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與普及,網絡中可以用來計量的各種數據資源正呈現指數級的增長[20],網絡計量研究尤其是鏈接分析也將更加緊密的與社會網絡分析結合在一起[21]。
本文所做的研究對高校網站鏈接網絡進行了社會網絡分析,并且將分析得到的傳統的中心性指標以及轉化而來的距離指標與高校評價結果及各個評價指標的評分進行了相關性探究,并且發現了某些內在的聯系。但本研究僅僅考慮了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而高校評價體系可以考慮的因素和指標很多[22],根據評價機構的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此有關高校網站的社會網絡分析指標與其他高校評價排名是否存在相關性還有待進一步探究。同時,本研究僅僅根據鏈接數量挖掘出了距離這一項新的衡量指標,可能還存在很多其他新的衡量指標或者新的距離度量公式,這些都有待在后續的研究中做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肖錚,莊建,莊重.基于鏈接結構的PageRank排序算法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20):5509-5511.
[2]廖小琴,孫建軍,鄭彥寧,等.網絡學術信息的核心優勢研究評述——信息分布與鏈接結構視角[J].情報科學,2012,(9):1431-1435.
[3]楊光.鏈接分析在企業競爭情報活動中的應用[J].圖書情報工作,2005,(1):25-27,74.
[4]高琰,谷士文,唐.基于鏈接分析的Web社區發現技術的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6,(7):183-185.
[5]梁永演.淺析搜索引擎的超鏈接分析排序算法[J].圖書情報論壇,2011,(Z2):48-50.
[6]吳夙慧,孫建軍,鄭彥寧,等.鏈接分析研究進展[J].情報科學,2013,(4):155-160.
[7]張小茜.我國招聘網站間超鏈接的社會網絡分析[J].情報探索,2011,(11):95-98.
[8]林聚任.社會網絡分析:理論、方法與應用[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4.
[9]鄧中華.社會網絡、引文網絡和鏈接網絡之比較[J].圖書館雜志,2008,(9):6-10.
[10]廖小琴,劉虹,孫建軍.鏈接網絡與核心節點評價指標研究綜述[J].情報雜志,2012,(5):166-171.
[11]殷之明,馬瑞敏.國內圖書情報領域應用SNA研究綜述[J].圖書情報知識,2009,(6):64-69.
[12]田宏,萬果鋒.一種新的網絡核心挖掘方法在情報分析中的應用[J].情報學報,2011,(2):212-218.
[13]姜力力,田瑩,馮建錚.世界大學排行榜發展趨勢比較研究——“U-Multirank”與“THE”比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2):6-8.
[14]蘇玉宏.世界大學排名:評價全球大學系統的窗口[N].中國教育報,2013-06-09,(007).
[15]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3-2014——Times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3-14/world-ranking,2013-12-30.
[16]Ahrefs Site Explorer-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AhrefsSiteExplorer,2013-12-25.
[17]Ahrefs Site Explorer Backlink Checker[EB/OL].https:∥ahrefs.com,2013-12-25.
[18]劉軍.整體網分析講義——Ucinet軟件實用指南[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97-107.
[19]王建冬,孫慧明.基于網站鏈接分析的“211工程”高校排名實證研究[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8,(9):64-69.
[20]楊家興.基于網絡計量的211高校圖書館網站鏈接及流量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
[21]齊惠穎.Web中的社會網絡分析技術[J].情報科學,2009,(12):1871-1875.
[22]李海濤.國內外高校評價體系最新內容比較及其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3):40-45.
(本文責任編輯:馬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