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特別適用于像小學信息技術這類操作性強、實際操作要求高的學科。因此,就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應用進行探究,尋求一條適宜學生學習、有利于學生發展成才的途徑,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一、設計操作性情境,促進學生熟練技術
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特別是一些計算機的基礎應用,學生需要大量反復地操作練習來加強記憶和促進掌握。眾所周知,機械重復是最令學生厭煩的,對持續注意力薄弱的小學生更是如此。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建議采用情境教學法,通過設計操作性情境,來降低重復操作的乏味感,提升學生實際操作練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熟練技術。操作性情境一般采用分割法和成就法,即通過情境設置,將冗常的練習內容分割成一個個小段,每完成一段都會有成就激勵,從而實現情境教學促進學生練習的目標。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鍵盤輸入”這部分內容時,我們知道要真正熟悉鍵盤區域,尤其是主鍵盤的26個字母鍵區,就必須讓學生反復操練。為了讓學生的機械訓練不枯燥,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操作性情境:“同學們,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好不好?”筆者問,學生答好,筆者開始營造情境:“從前有三只小豬和豬媽媽生活在一起,一天豬媽媽要出門,于是豬媽媽跟小豬說:我要走了,如果有人要來的話,必須說出密碼:ASDFIUWEMJPOJKGHJL才能讓他進來。同學們,密碼很重要,大家快用鍵盤輸入幾遍,把它記下來吧。”學生都紛紛進行輸入練習。等學生練完之后筆者接著說:“為了避免密碼被大灰狼破解,過了不久,豬媽媽又更換了密碼SLDJFIOEJOLJLWOUPXNKNCBH。大家再輸入幾遍記下來吧。”像這樣,通過創設有趣的操作性情境,提升學生訓練熱情,促進學生熟練技術。
二、設計互動性情境,引導學生討論辨析
互動意味著經驗的傳遞和觀念的交換,是推動學生思維拓展、認知創新的火種。我們在設計互動情境時一般采用博弈型情境,即通過創設展現平臺和對弈氛圍,盡可能地制造矛盾和話題,盡可能多地讓學生主體參與到討論和爭議中,讓學生在情境中迫不及待地要發表觀點,情不自禁地要進行分析,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在同學啟發下,對信息技術形成更為全面的認知和更為深入的理解,促進學生思辨能力提高。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畫圖工具”相關內容時,筆者首先問學生:“同學們,大家一定很熟悉哆啦A夢吧。”筆者邊說邊在屏幕上打出哆啦A夢的圖片,“同學們,如果我們要用畫圖工具畫哆啦A夢,能不能畫出來呢?”以學生非常熟悉的卡通形象作為內容設置問題引發學生互動,學生自然興致勃勃,紛紛參與課堂互動,“老師,哆啦A夢的頭和手是圓的,用橢圓工具就能畫了。”一個學生回答。“老師,哆啦A夢的口袋是個半圓,沒辦法畫。”另一個學生拋出疑問。筆者順勢引導:“如果沒辦法畫,就讓哆啦A夢沒有口袋吧。”學生當然不允許哆啦A夢沒口袋,積極動腦,一位學生回答:“老師,我們可以先畫一個圓,然后擦掉上半部分,再畫一條橫線就是一個半圓了,這樣哆啦A夢就有口袋了。”像這樣,制造話題,引導互動,利用課堂問題激勵思考,促進學生辨析,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工具運用能力。
三、設計創造性情境,鼓勵學生自主創新
創造性情境設計是指通過相關情節、內容的設計編排,營造良好的氛圍,進而促進學生主動創新的教學形式。小學信息技術創造性情境,一般采用“欲望刺激法”:首先向學生展示相關信息技術存在的無限可能;接著為學生實踐展現該項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最后分析本次應用的理論依據和相關技巧。通過這樣一步步地演示推進,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誘惑和可能的情境,讓學生情不自禁地想要去創造,自覺自愿地著手創造。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word”的應用教學中,筆者首先向學生呈現了多份編排精美的報紙,讓學生初步形成自己進行精美排版的心理欲求。接著筆者用word中的藝術字、插入圖片等手段,排版了一份主題為“我的校園”的文檔,通過這一步學生認識到用word可以進行排版。最后筆者向學生布置練習題目:“請大家選擇最喜歡的內容,用word編排一張手抄報。”通過創造性情境創設,一步一步地將學生的創造火焰點燃、壯大,再用一項開放性的實踐任務,促成學生的創新行為,從而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創新,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情境化教學符合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特點,有效應用能夠極大促進小學信息技教學。但要真正發揮這一教學方法的效用,核心還是學生,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思學生所思,想學生所想,以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趨勢為標桿,進行相應內容的情境創設。只有這樣,情境教學才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才能真正促進信息技術教學開展,才能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
(江蘇省泰興市江平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