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在學習《金岳霖先生》一文之前,有學生向我反映:“老師,有些課文內容我讀不懂,即使課文學完了,老師提的問題我也理解了,但是我對文章有些地方仍然有疑惑?!薄袄蠋?,你課堂上提的一些問題太簡單了,沒有挑戰性,我不愿意答,太難的,實在是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圍,我不會答,可是對一篇文章我還有些其他不懂的地方,老師卻沒有講?!睂W生的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給予學生的未必就是學生真正需要的。該如何提供給學生真正需要的東西呢?又該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呢?在教學《金岳霖先生》時,我臨時改變了教學流程,做了一次有效地嘗試。
二、課堂實錄片段
師:課前讓大家做了預習,同學們提出了許多疑問,老師把大家提的問題做了整理,主要集中在這些方面:(ppt展示) 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品讀,我們一起解決這些問題。①為什么作者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寫一寫”?②為什么“聯大的許多教授都應該有人好好地寫一寫”?③為什么要寫聞一多和朱自清先生?為什么要寫王浩?④金先生為什么覺得枯燥的邏輯符號好玩?⑤金先生去講“小說和哲學”,為什么最終的結論卻是小說和哲學沒有關系?⑥汪曾祺為什么要畫那樣的一幅畫送給王浩?師:作者說自己“對金生生所知甚少”,我們從這所知甚少的內容中讀到了什么呢?請大家快速閱讀文章,完成填空:從____中我讀出了金岳霖的____。(根據學生所答內容板書)……生:從金先生對王浩的教學可以看出金先生的教學方式很特別。師:這是一種旁若無人式的對話教學,似乎是置其他學生于不顧,但卻也看出他在教學時的全情投入,特立獨行。課文中寫王浩,說他成為了國際知名的學者,是為了寫出……生:寫出金先生的學問深厚。師:為什么?生:因為“王浩的學問,原來是師承金先生的。”
師:所以寫王浩就是寫……生:金先生師:這是什么手法?生:襯托。師:很好!可是文章中作者為什么要送給王浩那樣的一副畫呢?我們先看一下畫中畫了什么,宣威火腿是什么,對了,是云南的特產。這里我先介紹一下當時西南聯大師生們的生活狀況。……在這樣的環境下,師生二人,一個專心地學,一個認真地教,這背后恐怕既有他們對于所學的由衷地喜愛,還有他們對于多難的國家那義不容辭的責任?!瓗煟鹤髡邔懲鹾?,就是為了寫金岳霖先生,這種襯托的手法,文章中有沒有其他地方也用到了?……師:好,通過大家一起努力,我們通過對文章的細節描寫,讀到了金先生身上尊重他人、詼諧風趣、學問精深、重情深情、真誠童真等特質。但你們有沒有發現自己在品析的過程中漏了一些東西?生:漏了一些細節。師:哪些細節?生:文章第2節的眼鏡及走路姿勢的描寫,第6節“我覺得他很好玩?!鄙旱?節金先生說小說和哲學沒有關系。師:對,這兩個問題,你們預習時就提出來了。生:還有第12節坐三輪車逛王府井。師:很好,大家發現了這些問題,說明我們都有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大家前面沒說這些內容,看來這些內容對大家而言是有難度的,那么,我們就再細細地品讀一下這些內容,然后集眾人之力,看看我們能不能從中再讀出一些味道來。請每個學習小組任選一到兩個細節描寫進行品讀,先自己獨立評點,然后再交流匯報。……生:金先生獨特的眼鏡寫出了他的怪和有趣,但我們還讀出了其中的辛酸和不易。
生:從“他就這樣穿著黃夾克,微仰著腦袋,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聯大新校舍的一條土路上走著”讀出了他的辛酸、孤獨。生:還有堅毅。師:很棒,這句話猶如一個長鏡頭,很好地反映出了金先生的內心世界?,F在,大家在回頭看一下第10節,你們有沒有什么要補充的?生:這里除了有童真外,還有執意不成家的孤獨辛酸。師:很好,金岳霖先生就是這樣,一直孤獨卻又執著地行走在他的研究和情感之路上?!瓗煟褐链耍覀兞Ⅲw地走近了金岳霖先生。在他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他形于外的幽默詼諧、機智風趣、尊重他人、學識淵博、特立獨行,也感受到了他蘊于內的真誠坦率、單純天真的赤子之心,更感受到了他身上深藏其中的孤獨辛酸,以及他面對世俗、面對困境時的剛毅堅卓的精神。師:現在大家還有問題嗎?沒有的話,我們回頭看看大家預習時提出的問題,還剩第一和第二兩個問題沒有解決了,你們現在能告訴我答案嗎?生:金先生和西南聯大的很多教授身上都有著剛毅堅卓的精神,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地寫一寫。師:這兩句中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我們一起把最后兩句讀一讀。生齊讀。生:懷念、傷感、期盼、尊敬。師:很好,大家從文章中讀出了蘊涵其中的傷感、懷念、尊敬、虔誠而殷切地期盼之情,也許呂冀平先生的《負暄瑣話·序》中的一段文字是對這篇文章最好的詮釋(PPT展示),齊讀。
三、案例反思
首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為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常常會采取一些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墒聦嵣希瑢W生即使再熱烈的討論那也是在老師預設之下進行的,這是一種看似主動實是被動的學習方式。這樣的課堂教學是無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因此,我們必須將主動權真正地下放到學生的手中才行。
其次,讓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貫穿教學的始終。在這個過程中首要的是要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堂課主要采用課前預習和課堂生成的方式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課前的預習改變了以往做題的方式,而是采用開放的預習方式,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自己提出不懂的地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生成情況,有意識地提醒學生發現問題,比如學生在品讀時就發現自己忽略了一些細節,有些細節品讀得不到位的問題。但是學生提出的問題并不是都有價值的,這就需要我們根據教學目標作出取舍并作出排序,使之更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推進。在本課教學中,問題4、問題5與人物的細節描寫有關,問題3、問題6與寫作方法和人物形象有關,問題1和問題2則涉及到文章的主旨。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可根據課堂的生成情況先解決問題3和問題6,然后再解決問題4和問題5,最后解決問題1和問題2。這樣的排序體現了問題的層次性,同時也更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第三,采取獨立評點與學習小組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F在的課堂教學,面對一些疑難問題,老師大多采取學生討論的方式解決。采取這樣的方式目的在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方法固然沒錯,但是卻要因文而異。在語文學習中,并不是所有的文章、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學生討論的。比如初讀似水,再讀似酒的《金岳霖先生》。熱鬧的討論交流是無法讓我們真正走進人物的心靈深處,唯有個人化的靜讀、細讀方能讓我們感悟到平淡似水的文筆背后的洶涌的感情。但由于每個學生對語言、對生活的感知度不一樣,他們對這些問題的思考結果也會不一樣。適當的小組交流,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先進行對話,讓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進行對話。這對一些語言、生活感知度較差的學生來說,是一次輕松的學習、品味的機會。
這節課雖然較好地完成了預期的教學任務,但仍然有許多的缺憾,也留下了許多思考的地方。比如如何培養學生提出高質量的問題的能力,如何培養學生判斷問題的價值及篩選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后期教學中要思考解決的。
(江蘇省南京市大廠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