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目前學校著力推行“學講方式”的課堂改革形勢下,高中生物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 要邁好“五步”,給學生“五學”留足時間和空間,推進課堂改革的實現。
關鍵詞:生物課程;學講方式;“五步”;“五學”
高中生物課程相對于初中生物課程,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都明顯更進一步,初中生物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考查,高中生物的考查則更側重于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去年秋季開學之后,本地教育主管部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推行了“學講方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把學生推到臺前,讓學生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夠把知識“學進去”,還能夠把知識“講出來”。新型的“學講方式”教學模式要想高質量地得以實施,不在于學生,而在于一線的教師。筆者作為一名生物教師,以生物教學為例,認為教師應該主要邁好“五步”。
一、教師“讓一步”,給學生留下“自學”的空間
在預習環節需要“生進師退”,這是“學講方式”對教師教學行為的具體要求。原來的教學方式上,教師總是特別積極,總是把學生看成沒有任何自主能力的“機器”,完全需要自己去給這部機器設置程序。受傳統的教學習慣影響,教師沒有指導學生預習的意識和習慣。其實,在教學的整個環節中,預習環節不但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比如學習“有性生殖”一節,可以布置學生先預習這一節,學生通過預習就可以理解有性生殖這一概念所關聯的大部分內容。學生是否預習,能否在教師上課前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真正自主思考,不但決定著這節課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而且對于學生的高效參與課堂、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以及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師“慢一步”,給學生留下“互學”的話題
學生在預習環節也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夠解決,由于學生個體學習水平有差異,小組合作的水平也不盡相同,因此,就會出現個體甚至小組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這個時候,要學會“慢一步”,不要急于挑明答案,給學生“互學”留出時間。比如在學習“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一節時,對于基因重組的意義學生一時難以完全理解透徹,這時教師要注意把持住自己的“嘴”,要有足夠的耐心,要明確知道,這時候需要的不是教師的答案,而是教師的引導。教師“慢一步”,學生才能有合作交流的話題,才能給學生的下一步表現作鋪墊,如果教師在學生預習時,一產生疑問,就滔滔不絕地在講臺上講起來,那就又回到了教師“一言堂”的老路。
三、教師“退一步”,給學生提供“教學”的舞臺
教師在學生有疑問的時候還要學會“退一步”,把舞臺讓給學生。當學生在預習的時候發現了問題,傳統的課堂上學生都會把目光聚焦在教師的身上了,這個時候也是教師最為得意的時候,因為此時最能體現出教師的價值,教師往往都是當仁不讓地走上講臺,娓娓講來。當教師體會到被需要的時候有一種想“講出來”的沖動,這正是馬斯洛“自我實現的需要”的體現,其實深入地思考一下就會明白,教學的中心是學生,為什么不利用學生也會有“講出來”的沖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筆者在教學時,發現很多小組對于“重組DNA技術”的利弊問題一時無法理解,我就鼓動理解的學生上講臺給其他學生講一下,學生開始還有點放不開,當慢慢適應了之后,我發現學生漸入佳境,等到問題解決的時候,聽講的學生不由自主地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講課的同學一臉的自豪,臺下的同學一臉的佩服,自此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更高了,都期望也能到大家面前一展身手。教師“退一步”,把黑板與講臺讓給學生,“生生互教”的教學效果真的不可估量。
四、教師“停一步”,給學生提供“問學”的時機
“學講方式”的教學模式實現了由重教師到重學生的轉變。雖然課堂上有關教師的事情都退居幕后,但也不能就此全盤“去教師化”,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的角色也永遠不能舍棄?!皩W講方式”下重要的一種課堂組織形式就是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針對學生依照自己的個體思維無法解決的問題時進行的。當學生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能無所事事,既不能站在原地不動,也不能在教室里盲目走動,而是要有明亮的慧眼,靈敏的聽覺,發現小組存在的問題。例如,在學習“關注人類遺傳病”的時候,發現有的小組對于“染色體導致人類遺傳病”的這一問題討論不清,我就在需要引導幫助的小組旁邊“停一步”,仔細“看一看”,認真“聽一聽”,適時“點一點”,給學生提供“問學”的時機。引導學生把思維打開,或者把問題引向深入,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
五、教師“緩一步”,給學生留足“悟學”的時間
在常規的教學活動中,在課堂教學活動總結環節上,教師要么沒有課堂總結,喜歡不論講到哪里只要下課就此停住,這種隨機性結束,使課堂缺少了總結,不利于學生對課堂的知識進行整體性地理解。還有的教師課堂總結都是自己包辦,致使學生一看到老師總結了,就開始收拾課本準備下節課的學習了。“學講方式”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要“緩一步”,給學生“悟學”的時間,讓學生參與課堂的總結。比如在“關注人類遺傳病”一節課結束時,可以讓學生總結這節課,學生可以概括遺傳病的類型,總結人類對于遺傳病重點要采取的應對策略等。這種方式主要強調學生的參與,促進學生回顧、整理、總結、深化甚至升華知識。學生“悟學”的形式不必拘泥哪一種形式,可以多種形式結合,無論是自主總結,還是小組交流,抑或是全班交流,都可以。在內容上,重在感悟知識形成的過程,以及在知識形成過程中學生參與活動的感受,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知識探究的熱情。
高中生物教師在實施“學講方式”的過程中,既要有改革課堂的精神和勇氣,也要有改革課堂的技巧和實力。精心設計好課堂的每一步,給學生充分施展“五學”的空間和時間。我們相信,生物課堂一定會一如生物界的許多生物一樣,生機勃勃,異彩紛呈。
參考文獻:
[1]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江蘇省邳州市炮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