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這個稱呼時常能讓我們感到它的重量和責任。人們的評價也各有不同,常見的中性評價是精明、認真、嚴肅……,偏負面的評價是太精明、認死理、很嚴肅。對于稍年輕些的教師而言,有著豐富經驗形成的權威性認識與話語主導地位,是他們要追求的目標。至于有著30年以上教齡的資深教師,則面臨著其他情況。在醫學界有著豐富從醫經歷的醫生,被人們稱作老醫生,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可信度的加大。而一句“老教師”的評價可能意味著知識的老化、看法的迂腐、專業知識結構可能滯后。也可能還有其他看法。無論怎樣,對于教師而言,所追求的都應該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教師的苦惱除了來源于社會和相對固定的考評機制外,也包含了一些其他因素。例如,語文閱讀教學時,經常涉及到美德,我們教師講課時常下意識地自問:我們自己做到了沒有?學生也許會在心里想“老師教我們的這些道理、情感,你們自己做到了沒有”。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困惑,為什么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總是存在問題,教師抱怨學生不理解文本,學生抱怨“做語文閱讀沒有什么成就感”“答題錯誤率高”,閱讀教學中師生差異性很大。只有我們教者掌握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的語文課堂才具有吸引力,才充滿無限生機。
郝鐵軍在《三個尊重,三個突破》中闡述了新課程改革理念,其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現在語文閱讀教學也應該發生變化。新課標在教學建議部分對閱讀有這樣的表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們不應該要求學生用同一種方法分析課文的結構、用同一種理解來解釋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感情色彩,而是要尊重每位同學,采用差異性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中,差異性是指從教學需要入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材內容和要求的不同注重個體差異。師生年齡,閱歷,情感,理解能力,表述能力等都有區別,要注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設置教學目標。讓學生主動學習,享受閱讀的快樂。與作者跨越時空地交流思想、感情,以達到較好的人文關懷,促使教學效果得到優化。
我們在正視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間差異性的問題后,可確立研究的目標與內容。①師生閱讀過程中造成差異存在的現實。②師生閱讀過程中造成差異的因素所在。③對師生閱讀過程中的差異性,在正視的基礎上如何彌補。
我在反思后采用了以下幾種研究方法去實施。
(1)觀察法。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和學生的外顯行為和內斂特征進行觀察。如不同階段的學生對課文《背影》的認識,即使同一位教師由于年齡、心理的變化對《背影》也有不同的認識。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常常被感動,而在這時,我們的學生卻有著遠少于我們的人生體驗、人生經歷,或許還無動于衷。有時我們困惑,這樣淺顯的道理學生怎么就不理解呢?例如,對“孝”的認識,對父母的理解,關愛,試想我們在他們那樣的年齡,做得比他們又好多少呢?文學大師朱自清在《背影》的表述,我們也明顯感受到大師也是過了一段歲月,才逐漸地感受到了濃濃的父愛。
(2)調查研究法。對我校和周邊地區語文教學的現狀進行比較深入地調查研究,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調查數據處理,撰寫調查報告。可以形成課題研究的方式,進行申報,以形成相對固定的人員,有研究的步驟、計劃。也可以在相對固定的場合如學校的教研活動、教師論壇沙龍等,也可利用市區的教研活動中的討論環節等。也能在骨干教師網絡培訓的論壇中進行,這樣時間上相對充裕,形式上也比較寬松。
(3)運用實驗研究法。在研究目標的指引下,分類構建重點閱讀內容。依據記敘文、說明文等文體。就會感覺到我們男同學在說明文閱讀及議論文閱讀中相比女同學有一定優勢,而在抒情散文、敘事散文中的表現要略欠于女同學。也要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把學生簡略分成:有廣泛閱讀的同學與閱讀很少的同學;性格內向、感情細膩的同學與性格外向、粗線條的同學;喜歡小說的同學和喜歡散文的同學等。
經研究后形成的結論有這樣的兩方面:第一,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師生差異性所涉及的一個核心概念是“閱讀”。“閱讀”源自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有自發的,有集體組織的。師與生對生活的理解、生活體驗與經歷的不同,也與文字理解的水平有緊密關系,具有廣泛性、現實性、個體性、主觀性等特征。第二,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師生差異性所涉及的另一個基本概念是“師生”。這里所說閱讀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以激發學生的閱讀廣度與深度,幫助學生理解閱讀內容,使學生多角度認識閱讀,感受閱讀,升華閱讀。在課堂中的語文閱讀,老師及時指導是必要的。
反思后,我們還需要繼續關注具體的差異點。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差異性我們有了清晰的認識,還需要我們從教學實際入手,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個體差異,如師生年齡、閱歷、情感、理解能力、表述能力等。在語文閱讀教學路上,沒有捷徑可走。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設置教學目標,不斷總結教學規律。讓學生主動學習,享受閱讀的快樂,與作者跨越時空地交流思想、感情,以達到學得愉悅、自然,真正體現人文關懷,促使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優質化。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蔣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