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的成敗直接決定著高考語文成績,提高寫作能力獲取高分并非遙不可及。從標題、立意、謀篇布局、表達技巧等方面去大膽創新,結合優秀作品案例,一定會有所提高。
關鍵詞:初中生;作文;創新;學生成才
“有創新”是中考作文發展等級的要求之一,是對撰寫文章標題、創新立意、謀篇布局、表達技巧等方面的要求,它是學生在中考作文中獲得高分的關鍵。
一、標題創新
考場作文的擬題要能體現文章的主題,具有高度概括性。要求確切、精煉、生動、新穎、富有意蘊。要遵循兩個原則:①題目要體現文章的主題。②題目的表達方式力求新穎,給讀者強烈的印象。那么,平時的作文訓練中,考生應該從那些角度去撰寫題目呢?
(1)修辭式。考生在撰寫題目的時候,可以使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方法,使標題生動形象。如《一箭雙雕的決策》《小心背后的陷阱》,就是利用了比喻的修辭,增強了讀者的視覺印象。如《世界很小是個家》《一花一世界》,就應用了夸張的修辭格,將世界濃縮成一個家,體現了親近團結地球村理念。用佛家“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禪理,給讀者一種寧靜的閱讀感受。
(2)呼告式。用呼告的方式擬題,給讀者一種真實誠懇的印象。如《媽媽再給我一點愛》,引起讀者共鳴;《請大家不要為難我》,讓人頓生憐憫之意;
(3)設問式。設置懸念,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如《我是誰》《誰是最可愛的人》。
(4)對偶式。利用古詩文中的對偶技巧,使標題整齊劃一,音律和諧。如《追尋不同答案,砌成完整世界》《煙隨風逝,名隨史留》《出乎其外、入乎其內》《眼前同一水,筆下情各異》。
(5)化用式。借用古詩文名言名句或化用中外名著題目,增強標題的文化底蘊。如《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朋友是怎樣煉成的》。
二、立意求新
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方式主要為材料作文。材料中包括題干、題目要求、題目素材等。考生要學會分析材料中的主要事件、意義等,關鍵要能聯系生活實際,確定立意的現實意義,學會辨證地研究看待問題,防止看問題片面化。作文立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求創新。
(1)走出僵化思維。文學理論中有個詞叫“套板反應”,說的就是思維定勢。這是中學生作文立意的瓶頸,造成了千篇一律的弊病。我們要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細節的好習慣,平時多看多記多想,提高思想認識,進行創新立意。
如一篇《孟德之臉——陰險豪邁》的作文中寫道:“后人評價你的陰險,割發代首,臉上充滿陰險之容,致修之死,臉上洋溢陰險之本性,挾天子令諸侯,暴露出你陰險之臉。可我更看重的是你的豪邁,討董卓、誅呂布、滅袁術、征袁紹……你率領士兵南征北戰,盡顯你的豪邁之氣。‘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你橫槊賦詩,豪邁的氣概在你臉上蕩漾,你款待云長,厚葬楊修,豪邁的氣質又充滿你的笑臉。”戲劇上,老百姓的眼中,曹操的形象總是鼻子上一塊白,一副奸臣的樣子。毛宗崗父子改編的《三國演義》里也采用了尊劉貶曹的思想,對曹操形象大加貶抑。此文作者卻打破了傳統觀念,用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曹操,寫出了另類的曹操—陰險但不乏豪邁。
(2)巧取立意角度。一千個觀眾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選好立意角度是作文成功的關鍵。這就要求作者獨辟蹊徑,力避拾人牙慧,平庸膚淺。可以小中取勝,以小見大。考生還應對生活現象作較深刻地剖析,透過現象看本質,在立意中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我們還可以反彈琵琶,反向立意。如將“逆境出人才”說成“逆境不一定出人才”,將“開卷有益”說成“開卷未必有益”,將“阿Q精神要不得”說成“要有阿Q精神”。
針對同一則材料大部分考生的立意可能是:①把握正確的人生方向,走好人生的岔路口;②知足者常樂,貪得無厭終害己;③魚和熊掌不可得兼,要學會取舍。我們要創新作文立意,就應該寫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的作文。針對這則材料,我們可以反向立意,寫一篇積極昂揚的英雄贊歌,反彈琵琶。
三、表達求新
近年來,有一種文學形式在作文的戰場上獨樹一幟。它采用典雅的方陣,清新的詩句,文化的符號,精致的文言,從歷史的天空、文學的殿堂、語言的魅力、詩詞的意境中直襲一個個話題。這就是人人 “爭相仿效,竟成為一種時尚”的文化底蘊類文章。中考滿分作文的世界中,最璀璨、最耀眼的是那一顆顆閃爍著文化底蘊光芒的星辰。如《刺秦》《人間四月天》《諫屈原書》《晶瑩雪,寂寞林》《生命的絕唱》等。我從多年的作文課教學中,總結出下列幾種寫文化底蘊類文章的方法。
(1)典型人物法。選取歷史上或文學史上一個典型人物,運用描寫、敘述或議論等多種方法構思成篇。如江蘇一考生的《水邊的女人》,根據虛構的文學形象生發議論,將《紅樓夢》中的人物黛玉的人生事件作為論據,以此論證靈動與穩重的話題。湖北一考生的《菊花人生》,一反千百年來人們為陶淵明歸隱的灑脫而叫好,卻透過他灑脫的外表,透視到他內心的苦痛,品出了陶淵明“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的菊花人生之味。
(2)文言底蘊。隨著課本中文言文課外閱讀量的加大,學生對文言文語感的加強,在寫作中夾雜文言文的現象也逐漸增加。在作文里,語言只是一種載體,文言文濃縮了中國文化的精華,我們有義務去認真學習它,從中取經,從而豐富我們的思想。如香港一考生的《儒兵辯》,巧借文言文作為自己思想的載體,把傳統文化思想和自己的思想結合,通過文言語言精練地表現出來。對儒道、兵事進行辨述,儒道如心,兵事如形,一以載道,一以濟世,殊途同歸,兩者缺一不可。
總之,要想考場作文“有創新”,平時的作文訓練要做到:題目撰寫新穎別致,審題立意獨辟蹊徑,表達方式推陳出新。
參考文獻:
[1]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學論文選集[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2]薛金星.全國新課標卷高考語文18題[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甘肅通渭常河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