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營造質疑氛圍,建立新型師生關系,設計充滿情趣的導語,創設質疑情景。為學生提供質疑的機會,在預習中、課堂上及課后大膽質疑。引導質疑的方法,提示質疑范圍和思路。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質疑能力;質疑氛圍;師生關系;自主學習;主體性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由疑而思,由思而悟。教學中讓學生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是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人、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先機,更是學生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質的突破口。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呢?
一、營造質疑氛圍
內在動機的激發是促進學生學習的真正動力。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需求,產生學習的內驅力。
(1)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些信任和尊重,多些啟發和鼓勵,創造一種教師殷切期望,學生個體積極參與,群體努力齊進的新型師生關系。如教學《凡卡》一文時,學生讀文后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凡卡·茹科夫和他的爺爺康斯坦丁·瑪卡里奇為什么不同姓呢?”這個問題與文章中心沒有聯系,為了不打擊學生質疑的積極性,我微笑著說:“這位同學讀書很認真,其他同學還有問題嗎?”同學們都紛紛提出了問題,“凡卡在鄉下很快樂,為什么他的爺爺把他送到莫斯科?”“做禮拜是什么意思?”學生積極參與,認真思考質疑,這與教師的及時肯定和鼓勵是分不開的。
(2)設計充滿情趣的導語。設計一個具有驚奇感的導語,能使學生帶著極大興趣進入新課的學習,促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如在教《蟋蟀的住宅》時,我這樣導入:“同學們,我們知道,蟋蟀是戰場上的勇士,也和蟬一樣,是有名的歌唱家,可你是否知道,它還是一名出色的建筑師呢?讓我們一起學習《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這樣的導語,可使學生迅速產生疑問:“蟋蟀的住宅會是什么樣子呢?”“它的住宅是怎樣建造的呢?”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二、提供質疑的機會
我們的學生是聰明的。質疑的氛圍一旦形成,思維的火花就會迸發出來,表現出極強的參與意識,許多問題就會在學生渴求知識的過程中應運而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為學生提供質疑的機會。
(1)預習中質疑。學習一篇文章,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預習時間,讓他們邊讀邊思考,在讀文中獲取知識、產生疑問,并把問題寫在預習本上。教師收起這些問題,仔細歸納處理,就會驚喜地發現學生們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參與教學,獲得新知,印象深刻。如我教《草船借箭》一文,預習時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誰去草船借箭?”“用什么辦法草船借箭?”“從哪些地方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從這些問題中,可看出學生預習的效果很好,認真讀書思考才能提出“為什么說諸葛亮神機妙算”這樣貫穿全篇的問題。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自學質疑能力一定會提高。
(2)課堂上質疑。在課上,要放手讓學生提問,互相交流,打開他們的學習思路。如我教《一夜的工作》一文,剛在黑板上寫完課題,學生就紛紛提問:“本文寫誰的一夜工作?”“一夜的工作情況怎么樣?”“一夜的工作量有多大?”……同學們學習的興趣濃厚,可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學習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有些問題迎刃而解,卻又提出了新的問題“題目是一夜的工作,為什么在文中還寫了總理和我一起吃晚餐的情況呢?”這個問題提得好,這是學生再讀課文后提出的疑惑并大膽提出來的,很深刻。因此,即使在教師講課時,也應允許學生隨時提問,捕捉他們思維的火花。
(3)課后質疑。當學生獲取知識后,思維活動并沒有結束,還應激勵學生活躍思維,延伸對所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從而由課堂的學習引導到課后的主動質疑。如學完《林?!芬晃?,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小興安嶺的景色也很美麗,它是不是也與社會主義建設緊密相連,具有興國安邦的意義呢?”這個問題就由課內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三、引導質疑的方法
“授人以魚,只供一日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币虼?,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必須指導學生會學習,使他們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習,不失時機地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質疑也一樣,不僅要讓學生敢于質疑,還要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
(1)提示質疑范圍。教師在鼓勵學生質疑的同時,也應告訴學生質疑的范圍很廣,質疑的角度也不盡相同,可以從文章的課題、內容、結構質疑,也可以從句子、詞語、文字以及標點著眼提出問題。如《偉大的友誼》一文,可從題目上質疑?!拔闹兄v的是誰和誰之間的友誼?”“為什么說他們的友誼是偉大的?”也可以從內容質疑。“文中從哪兩方面講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舉了哪些事例?”當然也可以從句子質疑。如《金色的魚鉤》一課結尾一句:“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可質疑“魚鉤長了紅銹,為什么還閃著金色的光芒呢?這個句子矛盾嗎?”總之,通過讀課文,認真思考,學生們就會從這些方面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2)提示質疑思路。教師應告訴學生質疑思路,啟發他們提出問題。常用的有解釋性提問,一般用于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如《林?!芬徽n就出現了許多詞語和句子可質疑,“孤峰突起、千山一碧、盛氣凌人是什么意思?”文中“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币痪涿枥L了怎樣的畫面?當然,還有其他提問的方式,不過不管哪種類型的提問,它們之間是密切聯系著的,不能截然分開。
學生的語文能力存在著差異,因此,提問水準也會參差不齊。剛訓練時,學生的提問可能是漫無邊際的,隨意性很大,有的甚至是低水平的重復。但是,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學生的“質疑”能力一定會提高,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會充分體現,就會為語文教學的優化高效打下堅實的基礎。
(河北省冀州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