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目前正在全市范圍內推行“學講方式”課堂教學改革,“學講方式”明確提出:以學生自主學習作為主要教學方式。目前當務之急就是建立起有效的學習機制,培養學生高效自覺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創設有趣情境,使學生樂于自主學習
(1)以“投其所好”激趣。在教學中,要抓住學生生活中的“樂點”,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學《雨后》一課,先告訴學生們老師小時候在雨后最喜歡做的事,還沒等我說完,好多學生都爭相要講自己的雨后故事,特別是踩水的樂趣和怕回家被大人批評的心情,講得比詩中的描寫還具體、生動,這樣就把學生帶入其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回味生活、聯系生活的同時,趣味盎然地走進了課堂。
(2)以“表演”增趣。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特點,模仿表演最能誘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適當地進行表演,讓學生主動參與表演,既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又提升了學生的濃厚興趣。例如,筆者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引導學生充分朗讀、理解課文內容之后,我讓學生練習分角色表演。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如何分配角色,體會課文內容,再在小組內練習表演,最后推薦表演好的小組進行班內表演。學生們情緒高漲,人人都當了一回小演員,課堂上充滿了歡樂,學生在表演中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表演中加深理解了人物的性格,在饒有興趣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二、營造寬松氛圍,使學生敢于自主學習
鄭飛所長指出,教師在“實施自主”學習時,首先要充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能力的差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自主學習。在課堂上我們常常見到全體禁聲的現象,令聽課老師也為之揪心,究其主因,在于氛圍。因為只有在和諧、寬松的氛圍下,學生才能敢于自主學習。例如,教學《臺灣的蝴蝶谷》一課,課文教學接近尾聲時,我讓學生放飛想象,大膽設想:假如我是一個昆蟲學家,我會拿起昆蟲網,捕捉好多好多蝴蝶,回家做標本。班里立刻沸騰了,有的說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可以抓一只做標本的;有的說這些蝴蝶太美了,我也想抓一只,但美是屬于大自然的……在孩子們的言辭中,我領略到他們智慧的閃光,知識的積淀,真情的流露。只有在這樣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提供探究機會,使學生得于自主學習
教師要切實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把發現和感悟留給學生,在課堂上多給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多給學生一些學習領域,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活動去探究。不要以講代學,越俎代庖,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教學《三袋麥子》一課,以往教師多是在學完課文后,直接揭示學習課文后要明白的道理。而現在的教師在新教學理念的熏陶下,多是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比較小豬、小牛、小猴對待麥子的不同做法,談談自己的看法。在教完這一課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給學生創設探究的機會: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課文,想一想小豬、小牛、小猴看到麥子后個人有個人的做法,你同意誰的做法呢?能說說自己的理由嗎?同學們各抒己見,再用上板書的詞語“吃掉、晾曬、種下地”令我吃驚的是,很多同學說出自己獨特的看法。一個學生說“老師,我喜歡小豬,我家是賣豬肉的,我就喜歡像小豬那樣愛吃的人,不然我家豬肉就沒人買了……”有趣、秩嫩的語言引起哄堂大笑。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主動地“讀、想、說”,深化對課文語言的感受、內化和運用,大膽說出自己獨特的看法,這就是語文教學的真諦。這一“笑”值得我們深思,給學生一個探究平臺,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就容易被調動起來。
四、運用激勵評價,使學生勇于自主學習
在消極的環境中,人的行動也大多是消極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表演性評價,多講一些“你讀得真有特色!”“你知道得真多!知識真豐富!”“沒想到你這么有創意!”等激勵性話語,把握住教師的評價權和評價方式,為學生自主學習壯膽。
例如,教《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在指名朗讀課文時,一位平時讀書不太好的學生當時讀得特別有感情,尤其是“‘你這可惡的小傻瓜!’法布爾一回到家,父親就怒氣沖沖地責罵他,‘我叫你去放鴨子,你倒好,只顧自己玩,撿這些沒用的玩意兒!快給我扔了!’”這一段讀得非常投入。當他讀完后,我帶頭鼓掌,并真誠地說:“你都讀進作者的心里了,你真了不起!”其他同學聽了都紛紛舉起了小手,爭相朗讀,都讀得很好,我也分別給予了恰當的評價。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致高漲,我又讓他們進行小組賽讀,看哪個小組能夠奪到紅旗。每個小組都讀得很投入,結果四個小組讀得不分上下,第三小組略勝一籌,奪到了頭獎,其他小組的學生還懊悔不已。老師簡簡單單的一句激勵話語,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這就是賞識、激勵的評價方法所起的獨特作用。
五、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均于自主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受教育的機會是均等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面向全體學生,避免形成少數優等生“一統天下”的局面,要追求人人參與的目標。在教學中要積極鼓勵目標自學,通過自己的學習方法去達標,也可開展多種形式的“小組討論”、“同桌檢查”等,做到人人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意關心、鼓勵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切實保證面向全體學生。在教學《嫦娥奔月》一課時,我安排了學生自讀課文的環節,自讀完成后,我從正反兩方面來調動學生,并設計了不同層次的訓練任務,先易后難,本來沒有信心的學生,在我的鼓勵下勇敢地站了起來,在課堂上都擁有了用武之地。
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系統的過程。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運用合適的教學手段竭力為學生營造氛圍,提供機會,運用多元化的評價助推學生進步,為學生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M].吉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鄭飛.學講計劃的解讀與應用[J].徐州教育科研,2014(2).
(江蘇省睢寧縣沙集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