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標指出在小學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能背誦優秀詩文50篇。還要求學生喜歡閱讀,能閱讀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感受閱讀的樂趣。這些足以體現課外閱讀要從小學低段的學生開始抓起。課外閱讀不僅是語文活動的主要內容,而且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如何指導小學低段的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
一、潛能識字,課外閱讀積累詞匯
(1)結合生活識字。社會是本大書,生活有多廣,學習語文天地就有多大。識字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可以從各種商標中識字,如娃哈哈、旺仔牛奶等。可以從各種路牌,單位門牌,廣告牌中識字,還可以從看書、讀報、看電視中識字。學生們有時動筆記一記,有時動手剪一剪,貼一貼,有時遇到不認識的字去猜一猜,查一查,問一問。他們 “識字庫”里面的內容精彩紛呈,每隔一段時間開展識字交流會,使他們識字的興趣更濃了。
(2)讓生字開花。自從二年級學會了查字典以后,我就在學生預習時查字典給生字擴詞。一方面熟練查字典,另一方面積累詞匯。學生們有時說出的成語老師都未曾想到,對于好的成語,我會讓他領著大家讀,這樣學生收集成語的興趣更濃了。利用這個作業,學生課外閱讀了字典這個無聲的老師,也大大增加了孩子們的詞匯量。
二、自主閱讀,課外閱讀匯聚“活水”
一個人深厚的知識底蘊是從哪里來的呢?是讀書。豐富的閱讀,積淀了他們廣博的學識。“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讀書成為學生生命一部分,讓他們心靈與書本對話,沉浸在讀書的樂趣中。
(1)多方舉措,引發“我要讀書”的內因。①名言故事啟內因。“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名言領著學生讀,講解其中的含義,并要求學生銘記在心。讓學生收集關于讀書的成語,如牛角掛書、鑿壁借光、懸梁刺股等。學生從收集來的成語中明白古代的文人墨客十年寒窗苦。利用晨會讀古今中外名人讀書的故事,在學生的心田里埋下我要讀書的種子,激起讀書欲望。②語文課堂激興趣。知識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課外閱讀,語文課本無非是個例子,老師要把學生閱讀興趣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如學完《狐貍和烏鴉》后,引導學生讀《伊索寓言》。③班級圖書齊奉獻。環境造就人,為了在班級創設一種濃厚的“書香”氛圍,我動員學生從家中帶來自己喜愛的書充實班級圖書角,看到圖書角有那么多有趣的圖書,他們都尋找機會讀書,形成課外閱讀的內驅力。
(2)多處采擷,滋養學生們的心田。①每日必背,讓學生童年充滿詩情。孩子的天性是詩人,他們的心與詩最近,所以課外閱讀從讀古詩、童謠開始。一年級時學生就背誦了近百首古詩和《千字文》《百家姓》,二年級上學期背《三字經》,下學期背《啟蒙巧對》。班級也開展學唱“古詩文歌曲”活動,“古詩誦讀”比賽,在濃濃的詩歌氛圍中,感受古詩魅力,也常下載一些優美的童謠,讓學生們有感情地誦讀背誦,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生課外也寫起稚氣的童謠。②每日必讀,采得百花釀成蜜。學好語文,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是閱讀增強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素養。所以,我讓他們與書籍為友。每學期,我們都有必讀書目和推薦書目,班級規定學生每天中午一進教室就靜靜地讀課外書,每晚至少讀三十分鐘的課外書。我還要求學生每天閱讀時能摘抄一個好詞和一個好句。每天把摘抄的一個好詞和好句背給家長聽。學生如一只只勤勞的小蜜蜂在萬紫千紅的花園里采蜜,只有“采得百花”,才能“釀成蜜”。學生們每讀完一本書,就在讀書筆記第一頁“百花園”畫一朵喜歡的花,在花上寫下書的名字。一個學期下來,小朋友的“百花園”里百花盛開。③親子閱讀,徜徉書海情意濃。家長會上,我多次向家長說明閱讀的重要,建議家長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舍得給孩子買書,勤于為孩子借書,樂于陪孩子讀書。每天睡前二十分鐘,是親子共讀的時間,鼓勵家長大聲讀給孩子聽。親子共讀是快樂的,沒有壓力的。讓溫馨充滿心靈,讓書香彌漫家園。
(3)評價激勵,課外閱讀顯生機。只有盡量為學生提供展示閱讀成果的舞臺,才能更好地鼓勵學生多讀書。我經常把綜合實踐課作為平臺開展一些語文閱讀活動。一“講”,讓學生們盡情講述讀書所得。如“童話故事會”“新聞褲褲袋”“好書我來報”“識字交流會”等,對于低段的孩子來說,可能只有一、兩句話,但這足以說明他已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書籍了。二“展”,即在班級的墻報欄展示學生們優秀的讀書筆記本,手抄報等。三“評”,活動中評出“故事大王”“朗讀之星”,每月評出“班級十佳閱讀之星”。
在活動中學生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樹立自信,培養興趣。課外閱讀有檢查才會有落實,有測評才會有促進。如果長此以往地訓練,我想學生一定會收獲很多,閱讀能力會明顯提高,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