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反映生活又服務生活。語言離開了生活,就變成了空殼,沒有實際內容。要建造一座學生的認知建構與知識的獲取之間的橋梁,使學生的認知過程與知識結構協同發展,這座橋梁就是生活。
關鍵詞:生活;實踐;體驗;人才
語文來源于生活,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處處存在著語文知識。作為教師的我們,常常抱怨學生的作文空洞,言語不優美,這是由于學生缺乏善于觀察的眼睛,缺乏用心去體驗生活。是我們沒能把語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沒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語文。語文學習天然與生活相聯系,如果讓語言離開了生活,就變成了空殼,也就沒有了實際內容。我們要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靠的就是生活。所以,我們要首先從豐富學生生活,拓寬學習渠道入手,善于發掘和利用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家庭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學習語文。
一、貼近校園生活的語文充滿魅力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學校生活是最主要的。我們現在的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而這豐富多彩的活動卻處處都是學語文、用語文的好渠道。校園生活是一個大舞臺,這些豐富的故事,都可以讓語文學習充滿魅力,讓學生體會到別樣味道的“語文大餐”。
在一、二年級,利用每周三的晨會課讓學生說說發生在身邊的趣事,比如誰撿到東西交給老師了,誰主動幫助同學掃地了。在三、四年級,開展“記錄下那一瞬間”活動,讓學生們去說、去寫。由于這些都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故事,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就比較真實深刻,也就能夠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看法。通過這樣的反復訓練,學生對周圍的事情就會逐漸關心起來,并且會習慣對身邊的事發表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就在不斷地說和講中得到了提高。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秋游》這篇文章時,我通過媒體的演示和動情地范讀,讓學生感受到秋游的快樂,并組織孩子一起到操場上,讓大家尋找秋姑娘的足跡,并告訴他們,你們也可以和文中的小伙伴一樣,躺在草地上,或者對著藍天喊上幾嗓子,學生們非常高興,一個個興奮得不得了。回到教室后,我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他們有的說:“秋天來了,小草穿上了黃毛衣。”有的說:“我很快樂,我對著白云喊‘你好嗎?’,白云笑瞇瞇地看著我。”有的說:“躺在草地上的時候,小草在跟我玩游戲,他們悄悄地撓我癢癢。”……還有很多充滿童趣的語言,我想這都是來自于他們對生活的親自體驗。接著我讓孩子們朗讀這篇課文,孩子們動心動情,秋游的快樂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深刻地理解了“情動而辭發”的真諦。因此,我認為,在生活中教學可以創造出更多精彩。
二、走進社會生活的語文擁有智慧
學習語文,必須走向社會,社會是學習語文更為廣闊的一個舞臺,我們鼓勵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我們會發現,只有真正把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結合在一起,語文才能獲得更多的源頭活水,學生也才能迸發更多的智慧。
走向生活的拓展過程可以由多種形式實現,但前提卻是教師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學生自主的活動。學了《東方明珠》一課后,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上海也充滿了向往。這就是一個開展生活語文學習的好契機。我們鼓勵學生在課后開展“小導游”的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要求學生通過上網、查閱書籍、繼續了解東方明珠這一雄偉的建筑。然后通過圖片配文字的方式寫出自己對于東方明珠的喜愛。這不單是對課文的再次解讀,更是富有生活氣息,富有實踐意義的學習語文的過程。
比如布置的作業也可以社會化,讓學生走向社會,走進生活。在二年級上冊練習4中就有要學生說說去市場買菜的內容,我預先讓學生回家跟媽媽一起去菜場體驗一下,看看菜場上有什么蔬菜,是怎樣的,你們最后買了什么菜。第二天學生上課時就有話可說,因為他們已經了解到怎么買菜。這樣比我單純的說教有用得多。還可以讓學生課外做一些社會調查,宣傳等實踐活動。我們生活在絲綢之都盛澤,可以讓學生通過采訪、參觀訪問等一系列活動去研究絲綢的發展歷史和加工制作過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另外,只要留心,就會發現校外的教育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如一些名勝古跡,英雄事跡等都是很好的教育資源。
三、融入家庭生活的語文富有生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每一個家庭的成長環境又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富有學習生命力的家庭環境則為學生帶來取之不盡的財富,同樣的學習只有貼合學生的成長環境,融入學生的家庭,才能使語文真正富有生命。
我們知道,每個孩子的家庭都有各自的特點,語文教師可以抓住每個學生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創設更有生命張力的語文活動。例如,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服裝的,則可以讓他設計一下服裝廣告,不管是從創意還是從語言的設計上,都是對學生語文學習及運用的一次實踐,也許會帶來不一樣的成就感,促使學生更加熱愛學習。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水果的,則可以讓他寫一寫有關水果方面的文章,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許會采訪家長,也許會采訪顧客,這樣的學習,不是簡單地寫文章,對于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又是一次提升的機會。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我們會發現學生的積極性高漲,家長更是倍加贊許。例如,對一年級學生,可以讓家長和學生一起給家中的物品、擺設做標志牌,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戲,把認識事物與識字相結合。我們在看電視、書報時讓孩子把新認識的字剪下來,然后貼在“采蜜本”里。或者和孩子說說每一天的所見所聞,把識字、說話和觀察社會、觀察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讓家庭生活富有“語文味”,充滿溫馨、快樂,也使語文更富有生命的張力,生活的氣息!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只有把語文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學習才不會空洞乏味,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像生活一樣多姿多彩,學生才會更懂生活,更會生活!
(江蘇省吳江市盛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