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難是當下小學生語文學習中最為苦惱的事情。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大多數同學感覺作文難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沒有寫作素材,要解決作文難的困惑,我們就必須從學生的寫作素材入手,給予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
一、節日文化素材的創設要求
兒童之所以喜愛過節,就因為節日能夠帶給他們快樂與自由,學生們在節日里可以和同伴或家人享受一段快樂的時光。有了快樂的情感體驗,學生們自然愿意和別人分享交流,這不就是作文的寫作素材嗎?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緊緊圍繞傳統與現代節日,并由這些節日生發出相關話題的寫作資源,讓學生將自己親身經歷和獨特感受與他人交流,用文字記錄。
在創設寫作話題資源的過程中,我們也力求遵循兩個重要原則。首先,是節日內容的選擇和設定要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確實是學生人人參與,有話可說的符合兒童生活化特點的經典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其次,借助這些節日盡情釋放學生的快樂天性。作文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平常的作文對于學生而言有著太多條框式的限制,學生在寫作中畏首畏尾,不能真實地做到“我手寫我心”。在利用節日素材進行寫作時,我們提倡要讓學生將真實、鮮活、別致的節日文化體驗和屬于自我的心理感受不加掩飾地落于筆下,讓兒童在聚焦節日的過程中回味快樂,享受童趣。
二、節日文化素材的寫作運用
(1)傳統節日文化素材的挖掘。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眾多,而且隨著歷史的積淀,這些節日都擁有了豐富的習俗,伴隨產生了大量詩文傳說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飲食文化。雖然地域差別不同,但節日的文化內涵相似,將這些傳統節日進行充分挖掘,提取學生的生活體驗,再經過有意識、有目的地整合與歸納就可以形成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的重要習作素材。
在對這些傳統文化節日中的寫作素材進行挖掘的過程中,我們一般圍繞“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幾大重要節日的時間節點,按照“查閱資料、體驗活動、成果展示”等形式將學生對于某個節日的理解與體驗進行整理,在此基礎上再創設出“迎春、消夏、賞秋、品冬”四個自主節日。讓學生們帶著要求和目標感受四季的不同魅力,同時也留下自己快樂的童年記憶,珍藏起一段美好的回憶。而在每一個節日之際,我們都是由節日生發出一系列寫作話題,通過系列化的寫作內容來完整呈現出節日的多姿多彩。
如圍繞“端午”節日主題,我們又派生出“歷史上的端午、舌尖上的端午、記憶中的端午”等相關話題,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圖片搜索、主動采訪、親身體驗、視頻回放”等形式,將有關“端午”的歷史文化、特色飲食、節日活動等進行搜集歸納。有了這些細致而豐富的準備活動和直接參與,學生才能樂意也容易寫出一篇篇充滿生活情趣的快樂作文。
(2)個性節日文化素材的挖掘。兒童節是學生最為期盼的節日,但一年一次的兒童節對于學生而言實在是太過稀少。于是,我們在平時圍繞學生的語文學習創設出許多個性化的節日。如“神話節”“寓言節”“諺語節”等,在這些節日里,我們讓學生自主搜集相關的故事或成語,然后讓大家或介紹、或表演、或展示,最后根據大家的參與形式和參與體驗寫出作文。這些作文有的是記錄活動過程,有的是表達內心體驗,有的則是經驗介紹。無論內容如何,學生都在節日的氛圍中懂得了尋找和發現,也在寫作中鍛煉了技能。
三、節日文化素材的操作策略
節日文化的挖掘與運用,最終是為學生的寫作服務,而對于節日里的話題寫作,教師不是直接放手讓學生去寫,而是在學生參與的整個過程中給予他們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參與節日之中,豐富個性體驗是寫作的基礎,因此,教師首先要發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其中,并讓他們知道自己需要做些什么,要關注什么,對于個性化節日,教師則可以在班級中劃分好小組,給予他們明確的目的和任務。
提供寫作話題,指導表達技巧是寫作的保障,在每個節日的主題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每次作文為什么寫,要寫什么,需要怎么去寫。在寫作之前,可以開展主題交流會,讓學生先說后寫。而對于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教師則可以結合活動的體驗個別輔導。
交流寫作經驗,分享寫作樂趣是寫作的動力,學生在完成習作之后,教師要定期開設“匯報會”,將本次節日中涌現出的優秀習作進行展示匯報,讓學生向大家交流自己的寫作體驗。匯報的主體不是少數的幾個人,只要學生的作文中有亮點、有價值,都應成為交流匯報的主角。
經過一年來的實踐和摸索,利用挖掘和整理節日文化寫作素材,我們切實幫助學生提升了寫作的興趣和技能。有了源頭活水,學生對于寫作話題和寫作素材的選擇和甄選,也有了更多自己的思考,作文難的現象有了明顯的好轉。
(福建省漳浦縣石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