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重要作用,歷來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和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其生命成長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承擔教育的重任,更擔負著提升學生生命質量、促進學生成才的責任。
關鍵詞:生命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實踐探討;成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初中語文教學變得越來越靈活多樣,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但是也存在一部分語文教師喜歡用傳統的“注入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雖然在短時間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長此下去,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對學生審美能力、探究能力以及促進學生均衡有個性發展沒有益處,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與生命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比如《散步》《熱愛生命》《紫藤蘿瀑布》等。這些文章都是作者對生命的深刻思考,能夠引導讀者進一步感悟與體味生命的意義,從而更加珍愛生命、關愛生命。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對生命教育予以足夠的重視,并對語文課文中關于生命的元素進行充分挖掘。從而喚起學生的生命意識,引導學生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進行體悟,從而更加熱愛生命。
一、從作者著手,對學生的生命意識進行喚起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很多作者的生平事跡都將強烈的生命意識完整地展現出來了。雖然很多作者在生活中飽受著各種打擊與挫折,但是他們并沒有對生命失去信心,而是以一種非常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生命態度笑對生活與人生,使得自己的生命能夠綻放出絢麗奪目的光彩。所以,教師在教學課文的時候,可以將作者作為著手點,對作者的生平以及文章的寫作背景進行較為詳細地介紹,并將生命教育滲透其中。這樣,便能通過作者較為高尚的精神境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讓學生感悟與思考生命,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珍愛生命。
比如在學習《我與地壇》這篇課文時,教師便可以通過介紹史鐵生的生平事跡,將較為強烈的震撼與啟迪帶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樂觀積極的生命態度,并對這一生命態度進行學習。史鐵生是我國著名的電影編劇、小說家與文學家。曾被下放到山西延川插隊落戶,插隊3年后因為突發脈管炎,雙腿癱瘓。雖然這樣,他仍舊在北京的新橋街道一個工廠做工,直至后來病情加重才回家養病。即便是這樣,史鐵生仍舊沒有放棄自己,他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寫作之中,將寫作與生命完全地同構在了一起。可以說,史鐵生是在用自己殘缺的身體,將最健全且豐滿的思想表現出來了。從某種程度上說,史鐵生在生活中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但是他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的卻是歡樂與明朗,能夠將我們的內心照亮。
二、通過文本的解讀,讓學生感悟生命的真諦與意義
科學家伽利略說過:“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幫助他們去發現。”在語文教學中教會學生質疑,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文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作者的情感、思想以及意志全都包含在內,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最好材料。通常語文課文的文本,主要來自于名家名作,大多蘊含著較為豐厚的精神底蘊。這些潛在的真實情感,容易對學生的心靈產生較大的觸動,并將學生的思維火花點燃起來。使得學生能夠真實地體驗到心靈的愉悅,并能引起情感的共鳴,對生命的本真進行認知。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時,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探究,對文本的深層內涵進行挖掘。使得學生能夠與作者、文本進行生命的交流,對生命真諦與意義進行感悟。
比如《散步》一文,通過祖孫三代飯后散步這一非常普遍的現象,道出了生命的真諦與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對文本的深層內涵進行挖掘與思考探究。可以提出如下問題,文中說:“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作者為什么這樣說?請簡要分析這句話的含義。“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中的“責任的重大”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內涵?這樣,通過較為細致地對文本進行探究,可以讓學生明白親人以及生命真正的內涵,進一步感悟生命的真諦。
三、通過活動的開展,豐富學生對生命的體驗
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具有一定價值的實踐活動,對學生自我體驗生命的價值進行引導,使得學生能夠將生命的理念轉化為一種生命的自覺,從而對生命的質量進行提升。所以,教師在進行生命教育的時候,要積極地開展各種實踐體驗活動,使得學生的生命體驗得以豐富,增強學生對生命的實踐感悟。
例如,教師可以以課本的內容作為載體,指導學生編演課本劇,通過劇情重現與角色扮演,使得學生能夠體悟到人物豐富的表情與內心變化,進而引發學生對命運、人生以及社會進行思考,從而更加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敬畏生命。教師也可以通過各種主題活動,比如“熱愛生命”的主題班會或者手抄報以及黑板報的評選活動,對學生的生命情感進行豐富,對學生的感恩情懷進行培養,并對學生珍惜與尊重生命進行教育。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以生命教育為模式的語文教學體現了一定的語文教育教學目標,影響到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這需要教師耐心細致地工作和高度的責任感,并且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創新,為學生將來具有較高水平的人文素養和成長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煒.在中學語文課中進行生命教育的思考——對新課程改革的幾點反思[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09(6).
[2]汲安慶.“應需”旗幟下詩意的無聲運行——葉圣陶語文教育觀中“潛在詩意”的審視[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2).
(江蘇省邳州市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