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說:“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第一步。”文本細讀是課堂教學的前提,更是課堂教學的精彩之源。
關鍵詞:文本細讀;成長兵法;主要特征;解讀策略
一、從篇章脈絡出發整體細讀
文本細讀的“細”易被誤認為是“細碎”的細,這樣就自覺或不自覺地遠離了教材的整體,在丟棄全局的情況下在“細”處作文章。因此,在細讀文本時把握好文本的篇章結構,就會對文本有一個更具高度的宏觀認識。可以了解文本主要寫了什么,細看段落層次的安排,梳理文本結構的脈絡,歸納文本的寫作特點等。例如,黃厚江老師在教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就緊抓 “歌”和“送”字做文章。今年武進區的語文“送培下鄉”課《西湖漫筆》也是扣住“綠”字細做工,學生對文本的把握自然比較精準。
二、于細節蘊意處局部細讀
(1)擦亮語言,推敲詞句。張志公先生曾經指出,語文教學要走一個來回,從語言文字出發,到思想情感;再從思想情感出發,重新回歸語言文字。細讀中的擦亮語言,就是從語言出發,再回到語言。出發點是語言,歸宿還是在語言。中間是什么?中間是語言所承載的形象、情感和思想。歌德說過:“內容人人看得見,涵義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對于大多數人是一個秘密。”此處所謂的形式,即是指語言形式。所以,要把語言擦亮,就要用語言的眼光去看文本,方能在觸摸文本、咀嚼語言、悉心體會中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之內蘊。①細讀重點詞語、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解讀文本首先要充分尊重文本,要善于抓住文本解讀的關鍵點,即重點詞語的品讀,而不是對文本所有詞句的解讀,更不是對詞語、句子孤立地解釋。所謂“一字未宜忽,讀讀悟其神”(葉圣陶),而這也是凸顯語文的學科性質,還原語文味的重要途徑。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有一句話說:“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其中就有一個非常值得推敲的詞:“敢”。敢還是不敢?小女孩一整天都不敢,為什么現在這個時候又敢了?所以一個“敢”字就足以引出一連串對這個小女孩悲慘命運的思考。②細讀文本中一些特殊標點的運用。標點是與語言緊密相連的,有時文本中的一個逗號、一個句號都代表了作者一定的思想與感情。文本細讀關注語言,同樣要關注與之有關的標點符號,從而讀出文本的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比如教學《故鄉》時,可以抓住人物對話中出現最多的省略號來品味少年和中年閏土的形象,進而理解作品的深刻含義。
(2)留心細節,存疑探味。文本細讀還要關注文本的“空白點”。如結構上的分節分段換行,是“空白”;欲言又止“話到嘴邊留三分”是“空白”;置疑不管、無可奉告也是“空白”……面對閱讀材料時,教師引導的關鍵點就在于帶著學生發現“空白”與存疑探疑中讀出真味。例如,《七顆鉆石》這篇童話就可以嘗試用一句有哲理的話來補寫結語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文本要旨。
(3)關注手法,感知獨特。文學作品是語言的藝術,但語言并不是直白地敘述,而是借用雙關、反語、擬人、比喻、夸張、排比等表現手法來表達。在細讀文本的時候,要關注到語言是通過怎樣的表現方式呈現的,為什么要用這種獨特的表現方式,從而在與文本的對話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例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就有無限趣味”, 首先兩個“不必說”勾起讀者興趣,“單是”更引人入勝,兩個“不必”本已情趣盎然,可見那“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更是其樂無窮啊!還有后面的“油蛉”“蟋蟀”等同樣豐富了童年的樂趣。
(4)聯系背景,明世知人。一位語言學家認為:“語境是語言產生意義的原因和前提,語境是在‘文本’之外的,與‘文本’相對的概念,是沒有在文本中出現,但卻決定著文本意義的那些事件,是文本意義產生的原因。”這就是所謂的“大語境”。文本細讀就是要深入到作者靈魂深處和文化深處,還原寫作初衷和民族心理,從而更深層次讀懂文本的“原味”,即文本原有的真實的思想。
例如,《海燕》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海燕)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向烏云,它叫喊著,——就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里,烏云聽出了歡樂。”這里“碰”和“沖”是兩個動詞,分別表現出兩種狀態:“碰”是低翔,“沖”是高飛,描繪出海燕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和烏云翻滾的天空中無畏翱翔的雄姿。結合這一點,再看兩個“一會兒”,就會發現它不僅寫出了速度,更顯現了海燕在惡劣的環境中縱橫決蕩的英雄氣概。聯系這首散文詩的創作背景是大革命即將來臨時黎明前的那段黑暗,我們就不難聯想到,詩人賦予海燕的,是勇敢無畏的革命先驅的形象。于是文本中那些普通的動詞甚至是副詞,也都有了值得關注的價值。
當然,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聯想改寫、評點體味、比較對照等。文本是有生命的,有靈性的,是獨立存在的,這需要我們用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去激活和點燃。當我們語文教師不是以教師的眼光去解讀文本,而是以一個純粹的閱讀者尋覓那些觸動心弦的細節,發現自己熟悉的生活,發現人生的價值,發現生命的真諦時,心中自會充盈著喜悅。從這個意義上說,文本細讀也在提升我們的生命質量。讀“厚”教“薄”,收獲閱讀教學別樣的精彩!
參考文獻:
[1]孫雙金.教師要做文本和學生的知音[J].中學語文,2011(5).
[2]易三德.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策略[J].中學語文,2007(26).
[3]朱淑戀.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策略[J].中學語文,2008(3).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洛陽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