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延美+++王鳳洲
【 摘 要 】 物聯網作為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將在各個方面決定未來世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而自智慧地球、感知中國等戰略提出以來,世界各國也紛紛開展物聯網領域的規劃布局,將物聯網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物聯網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在這空前火爆的物聯網宏觀背景下,微觀企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物聯網影響。在這一背景下,通過分析物聯網環境對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影響。本文認為,物聯網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將更加信息化、虛擬化、智能化。
【 關鍵詞 】 物聯網;企業內部控制;控制環境
1 引言
從1995年朦朧中的物聯網到1999年物聯網概念的最早提出,從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對物聯網新概念的提出到2009年世界各國對物聯網的戰略規劃,短短20年,物聯網就從科幻設想中走了出來,并迅速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
2 物聯網概述
1995年,比爾·蓋茨在其著作《未來之路》中最早描繪了物聯網原型,網絡連接用品是進入一個新的、媒介生活方式的通行證。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出了早期的物聯網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在其《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中,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即物聯網是由任一事物在任一時間、任一地點的連接產生的全新的動態網絡。2009年,歐洲物聯網研究項目組在其《物聯網戰略研究路線圖》中指出,物聯網將是未來互聯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動態的全球性網絡基礎。通過采用標準化和通用的通信協議,物聯網可以自由、自主地配置網絡環境。
在物聯網概念發展的同時,各國也紛紛開展物聯網領域的規劃布局,將物聯網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其中有日韓的“智慧泛在”構想、美國的“智慧地球”戰略、歐盟的“物聯網行動計劃”、我國的“感知中國”戰略等,同時德國、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也都在加緊部署物聯網經濟發展戰略。物聯網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
物聯網的出現使得人和物在任一時間、任一地點進行實時通訊成為可能,同時創造出大量創新應用和服務,從而將提高生活質量并減少失衡現象,也為很多創業企業提供新的收入機會。例如2004年全球RFID產品和服務收入高達15億到18億美元。分析家預測,由于單位無線傳感網絡價格的下降,應用無線傳感網絡的行業,如汽車、國家安全、醫療、航空航天等遠程監控等,將更廣泛地運用無線傳感網絡。企業應當調整其公司戰略來更好地利用物聯網的市場潛力。目前,企業正在使用物聯網的一些低端技術來優化內部流程、擴大傳統市場并拓展新業務。
物聯網在帶來潛在利益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挑戰。物聯網要求企業能管理和培育快速創新。此外,數據和隱私保護也是企業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并從獲得利潤以及發展前景,將是未來企業關注的一個重點。
雖然物聯網還是一個新興領域,但是其發展極其迅速且影響廣泛。物聯網核心技術日趨成熟,物聯網產業鏈初具規模,物聯網應用領域也在逐步拓展,由此可以看出,物聯網方興未艾,其發展必將在各個方面決定著未來世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同樣,物聯網也必將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經營與發展,特別是對企業內部控制提出了挑戰。
3 物聯網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新變化
在世界各國掀起物聯網狂潮的宏觀背景下,微觀企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物聯網影響。物聯網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改變了實體商品開發、制造、運輸和銷售的傳統方式,推動了服務交付方式的變革。而隨著企業內部移動電子商務刷卡服務的推廣,企業員工考勤、企業門禁、車庫管理、安保、內部消費支付等功能的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環境也在發生變化。
3.1 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更加信息化
給原材料貼上RFID標簽,可以讀取原材料庫存狀況、用料情況以及需求狀態等庫存信息,并據此提高庫存量、運輸量等相關數據的準確性;給產品貼上標簽識別碼,可以獲取產品的原材料、生產批次、生產成本、質保情況等生產信息,也可以獲取產品的銷售單價、單位利潤等銷售信息,能夠確保質量控制,提高產品周轉效率;給員工使用企業工作卡,可以獲取員工的出勤次數、缺勤次數、請假狀況、曠工情況等考勤信息,為員工績效考核提供更可靠的數據。以上RFID、傳感器等物聯網基礎技術的投入與使用為企業提供了更好的信息獲取、信息處理與信息共享的能力,從而使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更加信息化。
3.2 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更加虛擬化
從RFID標簽、企業一卡通中讀取的大量數據通過傳感器等設備傳輸到企業物聯網云計算數據中心等待處理;物聯網電子商務支持手機支付,促使企業銷售方式發生改變,從原來的店面銷售等傳統銷售方式向虛擬化的網上銷售等新興銷售方式改變。計算機技術、傳感器技術、RFID卡技術、集成電路、泛在網路等一系列技術與設備的投入與使用使得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更加虛擬化。
3.3 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更加智能化
物聯網最重要的特征是智能性,智能技術也是物聯網技術的關鍵與核心。使用物聯網智能技術,辦公人員可提供相關服務定制和交付,還可坐在安全的工作環境中,遠程操控挖掘機、收割機、粉碎機、建筑設備等完成復雜、艱苦和危險的任務。使用智能攝像頭和麥克風,管理者可實時監控視頻會議,也可與用戶交談與溝通。此外,物聯網智能計算機還可承擔數據整理和挖掘工作,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更加準確可靠的數據支持,還可直接作出決策。
4 結束語
自2009年以來,物聯網在世界各國掀起研究熱潮,物聯網技術不斷更新,物聯網產業快速發展,在這空前火爆的物聯網宏觀背景下,微觀企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物聯網影響。在這一背景下,通過分析物聯網環境對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影響。文章認為,物聯網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將更加信息化、虛擬化、智能化。
面對更加信息化、虛擬化、智能化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企業必須建立健全企業物聯網治理結構,科學設置物聯網管理內部機構,合理分配物聯網管理職責權限;加強物聯網技術宣傳與普及工作;培育關注物聯網發展,掌握物聯網技術的企業文化;注重物聯網技術投入與使用的審計工作。
參考文獻
[1] 張鐸.物聯網大趨勢[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8.
[2] 畢開春,夏萬利,李維娜.國外物聯網透視[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6.
[3] ITU.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Executive Summary[R].2005.
[4] CERP-IOT(IERC).Internet of Things Strategic Research Roadmap[R].2009.
[5] 姚旭東.國內外物聯網發展的比較研究及反思[J]. 2011.
[6] 李虹.物聯網:生產力的變革[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6.
[7] 烏珂曼(德)等.物聯網架構:物聯網技術與社會影響[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8] 劉玉廷.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論[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2.2.
作者簡介:
溫延美(1986-),女,漢族,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會計2011級研究生。
王鳳洲,男,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會計系,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