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采用文獻資料、訪談、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方法對太極拳在延安大學開展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延安大學開展太極拳教學時間短,課時比重相對較少,缺乏專業的太極拳教師,太極拳比賽活動少,學生沒有建立起長久記憶等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以期為太極拳在我校更好的開展、普及,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和終身體育理念提供參考。
關鍵詞 太極拳 開展 現狀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體育鍛煉。太極拳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修身養性、觀賞娛樂、陶冶情操、促進社會和諧和精神文明建設。太極拳源遠流長,拳理博大精深,乃中華民族體育文化之瑰寶。太極拳又是一項易開展和內容豐富的運動項目,且不受場地、器材、季節、年齡、性別的限制,尤其在當今各高校擴招、場地緊張的情況下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延安大學公共體育太極拳教學開展的現狀
1.1太極拳教學時間
太極拳的開課時間都是新生進校開始第一學期學習的體育課程,總學時16學時,每周只上一次體育課,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既要讓學生掌握復雜多變、內涵深刻的太極拳技術動作要領,又要求其獨立完成成套套路,達到考核目標,顯然是很有難度的。而太極拳的動作繁瑣加上新生進學校對體育知識的陌生,可以分析出延安大學太極拳開課學時少,教學時間相對較短。
1.2延安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掌握太極拳的程度
由于教學時間短,課時比例相對較少,教學效果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并不理想,非體育專業的學生由于課時相對較少,教學的結果是學生“ 比葫蘆畫瓢”,學完了考完了,也忘得差不多了,經調查可以看出忘記一半及全忘率達到66.9%,但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既要讓學生掌握復雜多變、內涵深刻的太極拳技術動作要領,又要求達到考核目標進而建立起熟練掌握程度,從調查效果看是沒有達到,這對于旨在終身體育的體育教學來說,簡直難以想象。
2太極拳師資隊伍狀況
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直接組織者和承擔者,對于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為太極拳的教授者,示范動作不僅要準確優美、富于韻味,講解要抓住要點、生動形象,而且要對太極拳的哲理性、健身性和積極性有全面而深刻地認識。我校從事太極拳教學的專業太極拳教師不是很多,高級職稱人數有限,大多數為中級職稱。也有個別武術教師也教授太極拳,但太極拳專項技術不是很好,動作技術不規范,理論知識不扎實。訪談中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太極拳教師的動作不統一,個別動作不夠規范,有的教師不能講解出太極拳動作的攻防含義,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太極拳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學生課余時間太極拳開展的現狀
3.1學生課余時間太極拳開展的形式和途徑
調查顯示,在396名學生參加課余太極拳練習人數中,與同學一起聯系的占到37.1%、通過武術協會的占到29.3%、通過網上視頻的占到16.2%,調查得出,我校學生練習太極拳活動的形式選擇率最高的是與同學一起練習,還有的選擇參加武術協會,訓練的地點大多在田徑場和窯洞廣場。還有少部分人是通過網上太極拳視頻形式學習的,課余時間自己在田徑場或宿舍練習。
3.2學生課余時間練習太極拳的內容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學生課余時間習練太極拳的內容大多數選擇24式太極拳,然后是楊式太極拳和其它式太極拳。說明我校24式太極拳普及的較好,大部分同學能學會24式太極拳并運用到課余時間主動進行練習。楊氏太極拳占到了42.9%,是我校今年公共體育新開設的課程,但是所占比例不高。對比楊氏太極拳和24式簡化太極拳的動作難易程度,明顯看出24式簡化太極拳更容易些,通過對大部分學生的訪談,大部分學生高中時學過24式簡化太極拳。
3.3太極拳比賽活動現狀
大學生體育活動的蓬勃發展,為大學生體育活動拓展了廣闊的空間,而比賽是激勵體育活動有序進行的重要因素。目前,我校在開設太極拳比賽活動方面不容樂觀,據調查,除體育專業的個別同學在參加武術套路比賽時有選擇太極拳套路作為比賽項目的,其它形式的太極拳比賽幾乎沒有。其他省市有的高校為了促進太極拳的普及,專門進行全校性的太極拳比賽,教練由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學生擔任,這對太極拳的普及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過開展太極拳比賽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激勵更多的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提高同學們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同時也會更好地推動太極拳運動在高校的推廣。
4結語
我校太極拳課程課時少,學習時間短,教學效果不很理想,學生課下練習少,能夠熟練掌握太極拳的人數少,終身體育意識沒有在太極拳教學中很好的體現。我校開展太極拳比賽活動方面不容樂觀,應多組織一些不同形式的太極拳比賽。我校在教師的職稱結構合理,但是很多教授動作不規范。學生課余學習太極拳的形式最多的是與同學一起學習,其次是武術協會,最后是網上學習。學生課余時間練習太極拳內容大多是24式簡化太極拳,原因是動作相對楊氏太極拳簡單。
參考文獻
[1] 趙鐘華.論武術文化的現實價值[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7(02).
[2] 駱春燕.論體育教育專業技術課程的價值取向——以武術課程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05).
[3] 尹海,曹英.提高高校武術普修課學生學習興趣的研究[J].博擊(武術科學),2006(08).
[4] 鄭勤.關于發展高校武術教育的思考[J].湖北體育科技,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