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信息網絡技術已經普遍應用在了社會的諸多體系中,其中,以計算機技術為標桿的信息網絡技術更是在各個行業里獲得了全面的應用。眾所周知,高職院校是以職業作為教學導向,為社會輸送綜合性技術人才的中心,為現今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本文按照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實際探索了問題生成原因,并且,指出了計算機教學改革中可以應用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教學改革
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如今,依然有部分高職院校教師對計算機教學普遍不夠重視,在課程安排上依然單純的沿用過往的理論化、程序化教學,導致計算機教學不能理論聯系實際,教師教學理念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制約了學生的競爭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本文深入探討了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的教育策略,以提高高職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綜合素質,為學生順利就業奠定基礎。
1 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課程設置不合理
計算機課程設置不合理是當前高職院校存在的普遍問題。如今,尚有許多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課程在設置上,依然沿用的是普高模式,并未把符合當地及全國的市場產業結構的深刻革新趨勢當成判定專業教學主旨框架的核心標準,這樣以來,往往會使得課堂的教學計劃沒有任何突破。與此同時,教學模式沒有第一時間適應市場的需求實施戰略整合,進而致使高職院校所培養出的人才與市場的實際需求格格不入,學生所學的計算機專業和現實脫節,最終帶來嚴重的教育資源的浪費[1]。
1.2 師資力量存疑
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師資隊伍水準參差不齊同樣也是制約計算機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通常情況下,高職院校所聘任的許多計算機教師其學歷水平比較于一些本科院校明顯偏低,甚至不符合專業標準。并且,無論是教師的理論修養亦或是實踐、以及科研水平都無法讓人滿意,高職院校在整體的研究水準以及教研氛圍上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另外,也由于高職院校對計算機教師缺乏一定的重視,學生也并未真正認知出計算機學習的現實意義。
2 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重點
部分高職學校由于其辦學條件受限,不能夠較好的實現計算機專業各個種類的硬件配置要求,而硬件配置又是當前計算機教學無法規避的需求“硬傷”。對此,就要高職院校可以較好的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切合實際為出發點,把學生的學習問題當成是高職院校教學活動的發展核心。高職學校可利用和眾多大中型企業進行緊密聯系,例如,可以通過“人才輸送”式的培養計劃,最大程度上爭取“外資引進”。并且,利用在企業所安排的實習崗位訓練學生在實踐中的應用水平,院校與學生都應當深刻理解,在行業前線所學習到的知識及技能永遠都是在學校所有無法完美學習到的珍貴經濟。另外,為了能夠更好的利用社會資源,也可把數個高職學校進行緊密結合,一齊出資創設出專屬的計算機實踐基地,一方面,不但省去了高職院校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方便的互相交流經驗,從而掌握最新的技術[2]。
3 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實施路徑
首先,高職院校需要健全完善對計算機任職教師的引進體制、升職體制、合理的薪資制度、以及競爭機制。惟有確保教師的付出能夠與其回報達成正比,才可以最大程度上發揮教師的積極性,進而為學生講授富有積極意味的計算機知識。其次,高職院校還應當充分重視對計算機教師的專業水平的培養和定期培訓,因為只有在教師充分具備了最新的計算機技術后,才可以把最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系統的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以后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定優勢,先聲奪人。最后,高職學校還需要重視本科學校進行聯系,例如:可以定期的要求該行業的領軍人物到學校和學生展開一對一的交流,其目的旨在讓學生督促自己,重視計算機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高職計算機人才的培養標準,一方面需要做到以市場環境對人才的要求作為培養的依據,另一方面,也需要結合企業的發展及當地的經濟發展態勢,嚴謹細致的調查研究其對計算機應用的具體實施要求,讓師生可以把教學內容與方向緊隨市場需求變化而變化,讓學生可以再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后,可以輕松地適應崗位要求。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在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設置中,教學改革應當緊密圍繞在社會需要方面。無可否認,在教學改革的初步實施階段,必然會面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但惟有把教學改革的方向與重點牢牢抓住,再逐漸地把教學的改革思路進行有序延生,對改革的路徑實施進行定期的科學探討,就能夠讓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質量獲得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寅菊.淺談職業學校計算機實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22(15):236-237.
[2]張萬鈞.求活,求新,求練——中職計算機教學的現狀與改革[J].考試周刊.2011,13(5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