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迅速發展,以互聯網、手機為主要媒介的新媒體在高校中使用廣泛,新媒體已成為廣大團員青年接收信息、利益表達與民主參與的重要渠道。由此可見,新媒體的傳播對高校團員青年的思想和價值觀已產生深刻影響,給高校共青團工作帶來了沖擊和機遇。因此,高校共青團應該重視新媒體在團員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作用,充分發揮新媒優勢,努力加強高校共青團工作。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共青團工作;影響
新媒體的發展和傳播,不僅給新時期高校共青團工作提供了新的平臺、溝通渠道和創新點,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沖擊和壓力。對此,高校共青團必須提出有效舉措,科學利用新媒體,促進高校團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1 新媒體對高校共青團工作的主要挑戰
⑴共青團在組織引導團員青年時遭遇更多競爭。在數字世界里,人人都有發言的權利,在管理機制缺失和監督不利的現實情況下,各種不同立場、不同觀點的信息充斥于新媒體中,直接影響著青年人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和道德標準,其中不乏一些反主流價值觀的內容,對高校共青團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使共青團開展組織引導工作時面臨更多的競爭。
首先,網絡信息往往缺少主流思想的引導,新媒體使青年人花費大部分的時間在看信息、找信息,忽視了發現和思考的重要價值。在缺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引導時,青年人很容易在信息繁雜的環境中迷失自我,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和人生選擇。其次,網絡信息中充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和社會思潮,沖擊著青年的價值觀,使團員青年對世界真實面目不能有理性、完整的了解。高校青年都處于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雖有獨立行動的能力,但思想上還不夠成熟,容易被各種外來思想、價值觀念所影響。
⑵新媒體改變了傳統的團員教育方式。新媒體的普及發展,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團員意識教育的主客體關系。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育的主體和客體之間有明確的劃分,權職明確,所運用的主要方法是以理論灌輸為主,實踐活動為輔的教育方式,從而達到團員意識教育的預期目標。新媒體極大豐富了團員青年獲取資訊的途徑和方式,也增強了團員青年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傳統的政治灌輸方式已明顯不被接受。隨著團員青年的自主選擇性的日益提升,教育主客體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主客體之間的平等關系日益形成。這就要求共青團組織改變傳統觀念,積極利用新媒體技術,在教育的過程中加強方式方法的創新、注重主客體之間的平等互動和對受教育者的熏陶感染。
2 新媒體為高校共青團工作帶來重要機遇
⑴新媒體幫助共青團以低成本高覆蓋影響高校青年。影響和覆蓋全體青年是共青團實現教育引導功能的基本任務。高校中,青年聚集的程度較高,但仍有部分青年游離于體制外,共青團如果僅僅依靠傳統的提出倡議、組織活動、召開會議等方式已經無法實現對全體青年的有效覆蓋,也無法有效掌握青年的思想動態,為青年提出因地適宜的組織引導。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自由便捷的廣闊平臺,并且人們通過新媒體查詢和發布信息近乎免費,所以新媒體的普及率極高,共青團組織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成本低、見效快、高覆蓋的特點,影響和覆蓋高校青年,實現教育引導的重要目標。
⑵新媒體的發展促使共青團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新媒體的表達形式豐富多樣,可以集文本、圖像、視頻、聲音等信息為一體,對青年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也為共青團工作提供了重要啟示。近年來,高校共青團已逐漸將新媒體作為一個重要平臺,利用微博、微信、微電影、網游等形式,不斷對共青團工作方式方法創新,滿足青年的多樣需求,從而達到吸引青年、引導青年的效果。
一方面,新媒體促使共青團組織加強對團干部的新能力培養。新媒體在團工作中的運用效果得到了廣大團干部的認同,這種運用也已成為一種趨勢,隨著新媒體運用覆蓋面的擴大,促使共青團組織對提升團干部使用新媒體的能力的加強,讓團干部熟悉、掌握和運用新媒體,學會通過新媒體開展日常,加強與青年聯系、宣傳團的工作和在網上引導青年。另一方面,新媒體的發展助推了共青團在新領域取得新成果。近年來,高校共青團積極參與建設網站網頁、網絡電臺、出版電子圖書,開通博客、微博、微信平臺,設計網游、動漫,拍攝微視頻等,推出了一系列深受團員青年喜愛的文化產品和活動。
當前,迅速發展中的新媒體對青年的思維方式、心理發展、價值判斷和行為引導等產生著日益深刻的影響,也給高校共青團工作帶來了挑戰和機遇。新媒體也已得到了中央及各部門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團中央在各大會議和文件中多次強調共青團與新媒體結合的重要性,要求各級團組織充分利用新媒體,善于總結規律,全面提升新媒體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共青團可以充分利用技術,通過網上互動的方式,直接與青年進行交流,密切與青年的關系,全面而真實的了解青年的思想動態和價值取向,有利于增強共青團工作的及時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和根植。
[參考文獻]
[1]周源源,費國強.微博視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1(5).
[2]田瑜,李建峰.共青團運用互聯網教育服務青少年的途徑探析[J].邊疆經濟文化.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