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現代社會的工業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城市人口密集、廢氣污染、塵埃飛揚、噪聲擾人、“熱島效應”等現象,使得大都市環境日益惡化,嚴重地損害都市人的身心健康。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低碳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立體綠化已經成為了全球的建筑發展新趨勢,本文結合我國城市建筑立體綠化的要求及發展進程,在建筑結構、覆土設計及植物選型上做出了一些應用探討。
關鍵詞:城市建筑;立體綠化;設計應用
1 城市建筑立體綠化的概念及發展趨向
城市建筑的立體綠化,廣義是指充分利用三維空間進行綠化,最大限度的增大綠化量。包括選用多層次的植物,加深植物密度,例如使用灌木、喬木、草坪等進行穿插設計,對地面綠地、墻體、屋頂進行綠化,使園林植物在城市建筑物表面生長發育的形式,都是立體綠化。而狹義是指不使用一般的城市保留綠地進行的綠化建設。狹義的立體綠化是針對原先的園林綠化設計來提出的,也指除了地面綠化形式的其它綠化方式,如墻面、屋頂綠化等。
2 立體綠化與建筑的生態意義
⑴立體綠化使綠色在建筑的三維空間中得到延伸,人們可以獲得良好的心理美感。正因為如此,它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使緊張和疲勞的心情得到緩和,使激動不安的人們恢復平靜,尤其在高樓林立的建筑群中,綠色將成為人與環境對話的切入點,人們推開門窗就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走上陽臺就可以享受大自然恬靜的生活,其樂無窮。
⑵立體綠化對日益惡化的居住環境提供了改造的可能。渾濁的空氣與噪音是當今居住環境中最難回避的污染,但是開展立體綠化后使綠化面積相對加大,可以有效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減少外界空間域圍護面之間的熱量交換。立體綠化還可以有效改善用地緊張狀況,對建筑物還有隱丑蔽亂的作用。建筑物的外墻面直接與外界空氣接觸,長期受到日曬雨淋,不可避免會產生風化作用,導致開裂、褪色,而立體綠化中的植物就像一面綠色保護網,可以有效地保護建筑墻面不再直接受到風吹、日曬和雨淋。
3 城市立體綠化的應用形式
⑴順應建筑物及地勢坡度進行綠化覆蓋,采用與園藝小品結合的方式,進行有藝術化的渲染,特別是在建筑物的架空層,高架橋體底部空間等進行多層次的綠化設計,已經成為趨勢。
⑵地面立體綠化:這種綠化形式是指采用不同高度的植物進行交叉種植,從而實現增加立體綠化面積但是卻不增加地面綠化面積的方式。但是這種形式往往不被人列入立體綠化范圍,現在的城市綠化大到廣場小到單位庭院綠化,對地面綠化往往只滿足鋪一片簡單的草坪了事,雖然這種綠化方式便于管理和護理,但是由于其缺少了喬木和層次利用,浪費了大量的上層空間,因此加強這部分的層次綠化也是立體綠化的一個有效的應用措施。
⑶建筑物墻體、圍欄、屋頂綠化:對城市建筑的實體墻、圍欄采用各種攀援植物進行綠化,數株藤木就可以起到遮蔭、覆蓋墻面、改善環境的作用,形成蒼翠欲滴的綠色屏障。此外通過設置陽臺花圃及屋頂花圃的方式,讓城市居民在陽臺、窗臺種花擺花,在樓頂進行綠化種植,進而使生活環境綠意濃濃,體現出自然生息。
⑷臨時綠化:在道路交通的樞紐及保留綠地上使用小型盆栽進行臨時擺設,通過加設立體綠化造型的方式在橋梁兩側適當設置種植槽栽植園林植物,可以增加綠視率,起到吸塵.降噪的作用,使道路橋梁等不再是一個硬質的交通載體,進而變的生氣盎然。
4 建筑立體綠化的設計形式
在城市立體綠化中,最為重要也是最體現設計價值的,就是建筑物的立體綠化,包括建筑立面和建筑屋頂兩種主要部位的綠化設計。
4.1 建筑立體綠化的形式
垂直綠化:也叫墻體綠化,可以顯著減少通過外墻和窗洞的傳熱量,降低室內內表面溫度,改善室內熱舒適性或減少建筑空調能耗;降低風速,延長外墻的使用壽命;減弱城市噪聲,大幅增加綠化面積,組織立體生態環境,形成覆于墻面的綠化圖案式,美化城市環境,改善“熱島效應”。
屋面綠化:屋面綠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有效減少傳熱量,保護屋頂結構和延長防水層的使用壽命;可以固定二氧化碳,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收集空中懸浮物;可以增加城市綠地面積,豐富城市景觀層次,改善城市氣候環境。
4.2 建筑立體綠化的植物選型
由于建筑立體綠化的土層較薄,土層的溫差大,用水不便,因此最好選擇耐干旱.耐瘠薄.抗寒性強的植物,避免選擇生長迅速.形態高大的喬木和根系生長快的竹類植物,以防其破壞建筑結構。作為建筑立體綠化常選的植物有:紫荊、紫薇、龍爪槐、構骨、爬山虎、葡萄、大麗花、百枝蓮、海棠、臘梅、瓜子黃楊、葉黃楊等。
5 結束語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建筑立體綠化成為提高城市綠化空間的有效途徑,也是擴大城市園林綠化的發展方向。本文通過對立體綠化的概念及類型的論述,以期為綜合利用城市空間.推廣立體綠化.提高城市綠化率的工作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世界屋頂花園的歷史與分類.中國園林.
[2]生態園林與城市環境保護.中國園林.
[3]屋頂綠化及輕型平屋頂綠化技術.中國建筑防水.
[4]植物配置與栽培應用大全.
[5]北京城市綠化生態效益的研究.
[6]攀援植物造景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