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為藏羊羔羊夏季的育肥提供參考。[方法]選用6月齡歐拉型藏羊羔羊90只分為放牧組(對照組)和放牧補飼組(試驗組),在夏季牧草旺盛期進行補飼育肥,研究青藏高原夏季不同育肥方式對藏羊羔羊育肥性能和肉品質的影響。[結果]試驗組羔羊的凈增重和平均日增重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羔羊的宰前活重、胴體重、屠宰率、胴體凈肉重和胴體凈肉率均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而試驗組羔羊的骨重、肉骨比、花油重和板油重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羔羊的肌肉內脂肪含量為3.43%,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歐拉型藏羊羔羊的肉色評分、大理石和熟肉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和對照組羔羊肉中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的含量均高于FAO/WHO的標準模式。[結論] 通過夏季補飼可進一步提高歐拉型藏羊羔羊的育肥效果。
關鍵詞 歐拉型藏羊;羔羊;夏季;育肥;效果
中圖分類號 S826.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5-08619-04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attening Tibetan lambs in summer. [Method] 90 sixmonthold Oula Tibetan sheep lamb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azing group (control group) and grazing + supplementary feeding group(test group). The lambs were fattened by supplementary feeding in summ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ttening ways in summer 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on the fattening performance and meat quality of Tibetan lambs. [Result] The net weight gain and average daily gain of lambs in tes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 The slaughter weight, carcass weight, dressing percentage, net weight of carcass meat, net meat rate of carcass of lambs in test group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1) . The bone weight, meatbone ratio, oil weight and leaf fat weight of lambs in tes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 The content of intramuscular fat in lambs in test group was 3.4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 The meat color score, marbling score, cooked meat rate of lambs in tes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ontents of lambisoleucine, leucine, lysine, phenylalanine+tyrosine in the meat of lambs in tes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FAO/WHO standards. [Conclusion] The fattening performance of Oula Tibetan Sheep lambs c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by supplementary feeding in summer.
Key words Oula Tibetan Sheep; Lamb; Summer; Fattening; Effect
歐拉型藏羊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黃南州的河南縣與甘肅省瑪曲縣等地區,其明顯特點是體大肢高,背腰比較寬平,后軀比較豐滿,產肉性能明顯優于其他類型藏羊。分布于青海省的歐拉型藏羊成年公羊和母羊的平均體高為74.73和70.67 cm,分別比高原型藏羊高6.54和5.56 cm;成年公羊和母羊剪毛后活重為65.81和47.68 kg,分別比高原型藏羊高16.12和6.11 kg;秋后屠宰胴體大,屠宰率高,成年褐羊平均胴體重和屠宰率為26.44 kg和47.23%,分別比高原型藏羊高8.06 kg和6.62%。歐拉型藏羊在無補飼、無棚圈的高寒牧區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具有產肉性能高、耐粗飼、早期發育快、肉質嫩、無膻味和不膩口等特點。筆者選用甘南瑪曲完全放牧條件下歐拉型藏羊為試驗對象,選用6月齡歐拉型藏羊羔羊進行夏季放牧+補飼的育肥模式,在夏季牧草旺盛期通過補飼育肥研究歐拉型藏羊羔羊夏季育肥的效果,以期為藏羊羔羊夏季的育肥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甘南州瑪曲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麓,東北部與碌曲縣相連,東南部以黃河為界與四川的若爾蓋縣、紅原縣相鄰,西南、西北部與青海省的甘德縣、瑪沁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相接,地處100°45′~102°29′ E,33°06′~34°30′ N。境內海拔為3 500~4 000 m ,年平均氣溫1.1 ℃,最高氣溫 23.6 ℃,最低氣溫 -29.6 ℃。高寒潮濕,氣候多變,無絕對無霜期;年日照時數為2 583.9 h,日照率為58%;年均降雨量為 615.5 mm,多雨季節集中在 5~9 月份。土壤依次分布有棕色土壤、高山草甸土、亞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沼澤土和泥炭土等 6 個土類,呈微酸性到堿性,土壤全硒含量為(0.137 9±0.436)μg/g(n=13),水溶性硒含量為(0.005 6±0.002 2) μg/g(n=3)。全縣有天然草場 85.87 萬 hm2,可利用草場 83 萬 hm2,占草場面積的 95%以上?;局脖活愋蜑閬喐呱讲莸?、高山草甸、灌叢草甸、高山灌叢沼澤化草甸、高寒草甸及草原化草甸。根據我國植被區劃,瑪曲縣草場植被屬于川西、藏東高原灌叢草甸區。牧草種類以禾本科、莎草科和薔薇科等分布為主。一般 4 月下旬牧草開始萌發,9 月中旬枯黃,青草期約為 120 d,枯草期長達 240 d 左右,各種牧草的含硒量為(0.029 6±0.018 2) μg/g(n=44)。
1.2 試驗動物
選取當地牧戶2戶,每戶選取6月齡羔羊羯羊90只,體重相近。試驗前對其進行稱重,按同質原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經方差分析發現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
1.3 試驗設計
試驗為單因子試驗(放牧頻率相同,時間相同),設2個水平的放牧處理:①放牧(對照);②放牧補飼組。自2011年6月10日至2011年9月20日,進行歷時100 d的試驗。預試期10 d,正試期從6月20日至9月20日,共100 d。
1.4 飼養管理
試驗開始前,對試驗羊進行打耳號、稱重,注射三聯四防免疫疫苗,并進行驅蟲處理。羊只按當地農民的放牧習慣進行出牧和歸牧,出牧前和歸牧后在牧主家飲水,整個放牧期間試驗組出牧前補飼150 g補飼料,對照組正常放牧。
1.5 補飼飼料配方與營養水平
1.6 測定項目與方法
1.6.1
屠宰試驗及樣品采集。根據生長試驗結束時各組的稱重記錄,每個組挑選出5只與該組平均體重接近的試驗羊,試驗羊在試驗結束當天早晨空腹稱重,禁食、禁水24 h,次日屠宰前再次空腹稱重。試驗羊采用頸靜脈放血屠宰。用容器收集全部血液后稱重。屠宰后的胴體沿背中線分半,右半部分進行常規屠宰指標測定,左半部分進行凈肉率的測定。羔羊屠宰后,24 h內立即進行肉質測定。
宰前活重、胴體重、凈肉重、屠宰重,頭重、蹄重、心重、肺重、肝重、復胃重、脾重和腎臟,均按照屠宰試驗常規方法測定。
①眼肌面積:測定倒數第1肋骨和第2肋骨之間脊椎上眼肌的橫切面積(使用日產求積儀求出眼肌輪廓的面積);
②GR值:指第12肋骨和第13肋骨之間距背脊中線11 cm處的組織厚度(用游標卡尺測定);
③pH:分別在1和24 h使用pH 計測定背最長肌的pH;
④肉色:用 OPTO-STAR 肉色測定儀測定肉色;
⑤失水率:參照趙有章《羊生產學》的方法測定失水率:
失水率=(肉樣壓前質量-肉樣壓后質量)/肉樣壓前質量×100%。
⑥熟肉率:取一側腰大肌中端約100 g左右,進行測定(蒸60 min,取出靜置,冷卻30 min后稱量);
⑦系水力:參照趙有章《羊生產學》的方法測定系水力。
1.6.2
樣品采集。從每只屠宰試驗羊第12根肋骨后取背最長肌15 cm左右(約300 g),后肢的股二頭肌300 g;將所得肉樣塊均用尼龍袋封口包裝,貼上標簽,置于0~4 ℃貯存,用于測定肉品質各項指標。
1.6.3
肌肉常規營養成分測定及其方法。宰后2~3 h內取試驗羊背最長肌和后肢的股二頭肌各100 g混合樣品進行以下指標測定:
①干物質含量的測定:采用烘箱干燥法測定。
②蛋白質的測定:采用凱氏半微量定氮法。
③肌肉內粗脂肪的測定: 采用索氏脂肪提取法測定。
事先在105 ℃下恒重提取瓶,然后采集的新鮮肉樣用絞肉機絞碎,稱取 10 g,置于105 ℃恒溫干燥箱中烘至恒重,取 2~3 g(精確至0.000 1 g)肉樣裝入脂肪包中,將脂肪包放入浸提管內并加入乙醚,在80 ℃左右的水浴鍋上進行抽提 10 h以上后,取出脂肪包放入通風廚中,并取下提取瓶,在105 ℃烘干至恒重(2 h以上),稱重。
④粗灰分:采用高溫干燥法測定粗灰分含量。
⑤氨基酸:采用全自動氨基酸分析儀測定氨基酸含量。
2.4.4
肉中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評價。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評價是參考FAO/WHO(1973)提出的氨基酸評分標準模式和中國預防醫學科學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提出的全雞蛋蛋白模式進行評價的。由表8可知,試驗組和對照組羔羊肉中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含量均高于FAO/WHO的標準模式,色氨酸與標準模式含量接近,蛋氨酸+胱氨酸、蘇氨酸和纈氨酸含量較低。當以FAO/WHO的氨基酸評分標準模式(AAS)為參考量時,羔羊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為蛋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為蘇氨酸;當以化學評分(CS)為參考標準時,第一限制氨基酸為蛋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為色氨酸。羔羊肉的EAAI為0.93,大于0.80。由此可見,羔羊肉是人體良好的蛋白源,能較好地滿足人體需要。
就特定動物而言,不同部位和年齡不會影響肌肉中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雙金[12]報道不同動物肌肉中限制性氨基酸是不同的,其中纈氨酸是羊肉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吳偉[13]研究發現100日齡羔羊肉中賴氨酸、蘇氨酸和組氨酸含量達到了理想氨基酸比例。因此,羔羊肉的營養高于普通羊肉。該試驗研究表明試驗組羔羊肉中必需氨基酸比對照組豐富,特別是纈氨酸和蛋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通過補飼育肥后歐拉型藏羊羔羊肉更具有保健性。動物的胴體重與各種氨基酸含量呈顯著正相關[14]。隨著動物體重的增加,其氨基酸的含量也隨之增加。
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取決于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種類是否齊全、數量是否充足、比例是否恰當。若食物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種類、數量、比例與人體蛋白越接近,其營養價值就越高;否則,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就會受到限制。同時,蛋白質質量評價是國際上非常關注和有爭論的主要課題。
氨基酸評分(AAS)是正確判定各種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高低的重要指標,由于雞蛋蛋白質氨基酸組成與含量和人體氨基酸組成模式極為相似,所以其消化吸收率極高。因此,在進行氨基酸評分時通常以雞蛋氨基酸作為標準。食物蛋白質氨基酸模式與人體蛋白質構成模式越接近,其營養價值越高,通常以雞蛋蛋白質氨基酸作為其標準氨基酸模式,氨基酸評分最低的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化學評分(CS)通常是客觀評價第一限制氨基酸的有效方法。該試驗結果發現試驗組和對照組羔羊肉中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含量均高于FAO/WHO的標準模式,色氨酸與標準模式含量接近,蛋氨酸+胱氨酸、蘇氨酸和纈氨酸含量較低。當以FAO/WHO的氨基酸評分標準模式(AAS)為參考量時,羔羊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為蛋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為蘇氨酸;當以化學評分(CS)為參考標準時,第一限制氨基酸為蛋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為色氨酸。羔羊肉的EAAI為0.93,大于0.80。由此可見,歐拉型藏羊羔羊肉是人體良好地蛋白源,能較好地滿足人體需要,屬于高質量蛋白源。
3 小結
在青藏高原藏羊羔羊的夏季補飼是必要的,不僅可以提高其育肥效果,而且對減輕青藏高原草原超載和促進牲畜的適時出欄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才項吉.精料補飼水平對藏羊育肥性能的影響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1(8):84-85.
[2] 王繼卿,周智德,李少斌,等.高寒牧區羔羊育肥效果分析[J].畜牧與獸醫,2011,43(4):41-44.
[3] 孫玉國.不同組合的全飼糧顆粒料育肥羔羊的效果[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00.
[4] 程勝利.不同營養水平全飼糧顆粒料對育肥羔羊生產性能、瘤胃氮代謝參數及血清脲氮的影響[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02.
[5] 許貴善,刁其玉,紀守坤,等.不同飼喂水平對肉用綿羊生長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數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12,24(5):953-960.
[6] 張晉青,岳度兵,羅海玲,等.日糧中維生素 E 水平對敖漢細毛羊內臟器官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2010,64(17):43-46.
[7] 許東梅,周玉香,崔保國.寧夏黑綿羊肉質品質的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2003,39(4):32-33.
[8] 馮濤.日糧蛋白質水平對舍飼羔羊育肥性能及肉品質影響的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5.
[9] 王永,鄭玉才,梁梓,等.草地藏系綿羊羊肉品質特性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06(10):111-114.
[10] 李永軍,宋雅琴,婁玉杰,等.郭爾羅斯細毛羊肉用性能測定及肉質分析[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7,19(4):70-74.
[11] 毛學榮.歐拉型藏羊的肉質分析[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05,53(3):3-4.
[12] 雙金.豬、羊和兔肉中氨基酸的含量與營養評價[J].內蒙古農牧學院學報,1998,19(2):23-31.
[13] 吳偉,鄧波,孫飛舟,等.百日齡羔羊肉生產研究[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0,22(1):13-17.
[14] 張寶榮,郭英全,聞殿英.豬肉中氨基酸與胴體重和瘦肉率變化關系的分析[J].黑龍江畜牧科技,1998(3):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