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奇臺縣小麥滴灌技術現狀及節水增產關鍵技術的探討,介紹小麥滴灌節水增產原因和節水增產關鍵技術并提出奇臺縣滴灌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播種適期為9月15~25日;選用早熟、高產、優質的冬小麥品種;滴灌帶滴頭間距宜為30 cm,滴頭設計流量3.2 L/h,滴管帶鋪設間距為60 cm;冬小麥全生育期施尿素600 kg/hm2,灌水量4 200~4 500 m3/hm2。這可為奇臺縣小麥滴灌技術的大面積推廣示范提供參考。
關鍵詞 奇臺縣;滴灌;冬小麥;節水;增產
中圖分類號 S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5-08530-02
Abstract Through investigation on wheat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status in Qitai County and key technology of watersaving and yieldincreasing, the yield increasing reasons were introduced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put forward: sowing suitable period of September 15 to 25; selection of precocious, highyield, highquality winter wheat varieties; drip tape should be used dripper spacing 30 cm, dripper design flow 3.2 L/H, with the laying of dropper spacing 60 cm. Winter wheat urea 600 kg/hm2, irrigation volume 4 200-4 500 m3/hm2,which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a large area of the promotion of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in Qitai.
Key words Qitai County; Drip irrigation; Winter wheat; Saving water; Yield increasing
小麥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新疆小麥種植面積占全國小麥種植面積的4.6%,產量占全國小麥總產量的3.8%左右[1-2]。奇臺縣是新疆的農業大縣,盛產小麥,種植歷史悠久,小麥皮薄、質白、顆粒飽滿,而且蛋白含量高,出粉率高。目前,全縣小麥種植面積接近6.67萬hm2,約占昌吉州小麥種植面積的40%。奇臺縣自2008年秋季開始在全縣大面積推廣實施農業高效節水滴灌工程,截至2013年6月,已實施節水滴灌面積6.69萬hm2,占全縣有效灌溉面積的60.2%。規劃到2015年,全縣節水滴灌面積達到8.00萬hm2,即以1.00萬~1.33萬hm2/a的實施規模增長,屆時全縣節水滴灌面積將占全縣總有效灌溉面積的72%。小麥采用滴灌技術后,可節水30%~50%,增加土地面積5%以上,平均產量達到8 250 kg/hm2,單產較常規種植提高2 250 kg/hm2以上,平均節本增效3 900元/hm2。
因此,為使廣大農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滴灌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提高種植效益,筆者通過對近年來奇臺縣小麥滴灌工程建設及運行中的經驗,總結奇臺縣滴灌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旨在為小麥滴灌技術的大面積推廣示范提供參考。
1 小麥滴灌節水增產原因
1.1 節水
滴灌[3]是利用專門設備,將有壓水流變成細小的水流和水滴,濕潤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灌水方式,是一種精確控制水量的可控制的局部灌溉,可適時適量地灌水。其優點為:①滴灌技術將水滴滲到作物根層周圍的土壤中,供作物本身生長所需,使傳統的“澆地”變成“澆作物”,減少了地面徑流,有效杜絕了深層滲漏;②滴灌采用管道輸水,減小了輸水過程中的水量損失;③采用微灌,其灌水所濕潤土壤面積的濕潤比只有15%~30%,降低作物棵間蒸發。因此,采用微灌技術大大提高了田間水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水的無效損耗。據調研及研究資料,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可節水20%~30%。
1.2 節肥
小麥滴灌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通過生育期多次追肥來滿足各時期對肥料的需求,肥料隨水滴施,肥水耦合性好,能均勻地緩慢地進入到小麥根系密集層土壤,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避免了過去那種機械條施和人工撒施的揮發、淋溶、滲漏所造成的土壤污染和浪費。亦可做到適時適量,對作物生長極為有利,較常規地面灌溉節肥20%左右。
1.3 增產
小麥滴灌實現了科學調控水肥,按作物生長需求供水供肥,作物根部疏松,形成良好的水、肥、氣、熱小氣候環境,為作物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滴灌技術的應用提高了灌溉保證率,作物從下種、出苗起,就得到適時、適量的水和養分供給,作物各類生長指標均優,增強了抵御不良氣候條件的能力,保證了作物穩產高產。
1.4 增地
采用滴灌技術后,常規地面灌溉的農渠及田間輸水渠道由埋入地下及地面移動的輸水管道代替,無埂與渠道,空間增大,田間基本苗增多,能增加小麥單位面積收獲株數,可節省土地5%~7%。同時,滴灌節水技術增加了作物對地形及土壤質地的適應性,滴灌的灌水強度可根據土壤的入滲特性選用相應的灌水器,并對其調節,不產生地表徑流和深層滲漏。
1.5 防病
傳統的灌溉方式往往使得病蟲害發生的概率比較高,而一經澆水就使得這些病蟲害得以傳播,從而造成了更大的影響。而滴管技術采用管道輸水,杜絕了病蟲隨水流動傳播的路徑,可有效地抑制病蟲害的發生。
2 小麥滴灌節水增產關鍵技術
2.1 滴灌冬小麥高產產量結構指標與生育期劃分
收獲穗數690萬~720萬穗/hm2,穗粒數28~30粒,千粒重45 g以上,單產7 500~9 000 kg/hm2。冬小麥生育期見表1。
2.2 田間毛管布置方式
通過設置40、60和80 cm間距的毛管布置方式試驗,得出奇臺縣滴灌小麥毛管布置間距宜在60 cm左右,即保證小麥根系范圍內能獲得的水分,又能節水增產。毛管宜采用單翼迷宮式,滴頭間距為30 cm,滴頭設計流量3.2 L/h滴灌帶,每條滴灌帶4行小麥。播后及時布置好滴灌管網,及時滴出苗水,有利于一播全苗和培育壯苗。
2.3 水分管理技術
滴灌小麥全生育期滴水9~10次,灌水周期6~7 d。冬小麥播種后宜在3~5 d內滴出苗水600~900 m3/hm2,從10月底至11月初滴冬灌水900~1 200 m3/hm2,確保冬小麥安全越冬。4月中旬返青水滴水450~600 m3/hm2。拔節期加強水肥管理,共滴水2次,每次滴水量525~675 m3/hm2。冬小麥孕穗~抽穗期是決定穗粒數的關鍵期,共滴水2次,每次滴水量450~525 m3/hm2。冬小麥灌漿期是決定粒重的關鍵時期,此期加強水肥管理可提高小麥粒重,共滴水2次,每次滴水量600 m3/hm2。冬小麥乳熟期滴最后一次水,滴水在6中旬,滴水量375 m3/hm2。
2.4 養分管理技術
冬小麥全生育期施尿素600 kg/hm2、優質農家肥15~30 t/hm2、磷酸二銨300 kg/hm2、硫酸鉀90 kg/hm2。播種時1/4的尿素和全部的農家肥、磷酸二銨、硫酸鉀混勻后均勻施入耕層中。苗期看長勢,弱苗田隨水滴施尿素30~45 kg/hm2,以促進幼穗分化;旺苗田不滴肥,著重控制。拔節期滴肥2次,每次隨水滴施尿素75~90 kg/hm2。孕穗~抽穗期滴肥2次,每次隨水滴施尿素45~60 kg/hm2。灌漿期滴肥2次,每次隨水滴施尿素60 kg/hm2。6月上旬選擇晴朗天氣葉面噴施3%的尿素和0.4%的磷酸二氫鉀。
2.5 配套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選用新石冬8號、冬33號、新冬20號、新冬22號、新冬28號等早熟、高產、優質的冬小麥品種。種子要求經過精選處理,并進行藥劑拌種,用種子量0.3%的三唑苯酮或拌種雙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可防除小麥散、腥黑穗病。
(2)精細整地。提倡深耕,耕深23~25 cm,播前8~10 d澆足底墑水。合墑后精細耙耱,耙透、耙平、耱實,消滅明暗坷垃,使土壤松碎,上松下實,達“齊、平、松、碎、凈、墑”6字標準。
(3)適墑時及早進行整地。耕深25 cm左右播種,播期為9月15~25日。播種量為355 kg/hm2,播種深度4~5 cm,播種行距15 cm,等行距條播。
(4)化控除草。返青期選擇無風天氣進行化控,噴矮壯素3.00~3.75 kg/hm2,共噴施2次。化學調控可縮短小麥節間長度,增加莖稈強度,提高小麥抗倒伏能力。返青期選擇無風晴朗天氣進行化學除草,用20%二甲四氯水劑4.5~6.0 L/hm2或用72%的丁酯乳油600~750 ml/hm2,對水600~750 kg/hm2噴灑。
(5)適期收獲。蠟熟中后期為最佳收獲時間,及時收獲,以防止風雨天氣造成損失;及時清糧入倉,以防止雨水造成小麥霉變發芽。
2.6 運行管理
小麥滴灌不僅適用于井灌區、河水灌區,對一家一戶的幾畝小區域也適用(配小型潛水泵和過濾裝置)。對滴灌水源要進行嚴格的過濾,每次灌水都要對系統放水、沖洗;滴灌毛管停水后,及時收回地面管線、管件,并清理、保管。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應隨時觀察管道的管壁、管件、閥門等,如發現滲水、漏水、破裂應及時處理。
3 小結
奇臺縣滴灌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播種適期為9月15~25日;選用早熟、高產、優質的冬小麥品種;滴灌帶滴頭間距宜為30 cm,滴頭設計流量3.2 L/h,滴管帶鋪設間距為60 cm;冬小麥全生育期施尿素600 kg/hm2,灌水量4 200~4 500 m3/hm2。從播種時就開始抓好管理,盡最大可能爭取豐收。
參考文獻
[1] 石書兵.新疆奇臺縣小麥種植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2] 楊文鈺.屠乃美.作物栽培學各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3] 張志新.滴灌工程規劃設計原理與應用[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