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了技術創新聯盟收益分配的問題,構建了技術創新聯盟收益分配指標體系、成員效用函數及分配因子求解方法。建立了Nash談判模型,通過動態規劃方法求解模型求得Nash談判解,并進行算例驗證。
關鍵詞 收益分配;技術創新聯盟;合作博弈;Nash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5-08802-06
我國進入了經濟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發展的新時期,高新技術在未來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中將占有愈來愈重要的地位。但技術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其投入巨大、過程困難、風險較高、預期不明朗,因此,促進企業間聯盟的組建,構建投入困難同克、風險均擔、利益共享的技術創新聯盟,意義重大。筆者基于技術創新聯盟理論,深入系統研究了聯盟收益的分配方法,在此基礎上構建科學分配創新收益為基礎的技術創新聯盟。而技術創新聯盟良好運轉的關鍵是如何合理的分配技術成果帶來的收益。聯盟內各成員企業維系聯結的紐帶是資產,而成員間關系維護與凝聚力增強的關鍵就是利益共享。科學的收益分配格局,一方面能保障聯盟成員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各企業生產經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以及聯盟的合作效率也由其直接決定。為此,筆者將從合作博弈論中Nash談判解的原理來分析構建技術創新聯盟的收益分配問題。
從上面這個實例中可以看出,在綜合考慮各項收益分配因素之后得到的分配結果應該是比較公正合理的。
5 總結
技術創新聯盟既能有效的利用市場競爭機制提高交易效率,又降低了企業間交易費用,有效解決技術創新過程中的巨大投入和風險問題,使企業的創新資源協調互補,產生“1十1>2” 的合作效應,使得聯盟企業“雙贏”或“多贏”[8]。筆者基于界定的技術創新聯盟收益,對技術創新聯盟收益分配模式進行分析,并引入了合作博弈理論。在方法上,對合作博弈Shapley值和Nash談判解進行比較分析;以Nash談判模型為基礎,構建了收益分配模型的指標體系,針對其中兩類指標分別做相應定量或定性處理,最終求得企業分配因子和Nash談判解。筆者所述方法為構建沿創新鏈合理分配的利益共享機制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模式,為技術創新聯盟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提供決策參考。
參考文獻
[1] 錢頌迪,胡運權,薛華成,等.運籌學(修訂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
[2] 郉樂斌,王旭,徐洪斌. 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利益分配風險補償研究[J]. 統計與決策,2010(14):63-64.
[3] 曾德明,黃玉勇,禹獻云. 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知識轉移障礙及對策研究[J]. 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2):64-67,63.
[4] 蔣萌,蘇振民,佘小頡. 基于共生理論-BP神經網絡混合模型的工程聯盟利益分配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11):234-237.
[5] 郭東妮. 基于前沿生產函數的高校技術轉移利益分配研究[J]. 中國科技論壇,2012(8):54-57.
[6] 李建玲,劉伊生,馬欣. 共性技術創新聯盟的利益分配研究[J]. 中國科技論壇,2013(7):51-57.
[7] 李國昊,李滕滕,李守偉. 基于群體博弈的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市場失靈”研究[J]. 上海經濟研究,2013(11):86-95,129.
[8] 趙峰,孫曰瑤. RD聯盟合作伙伴的選擇與聯盟組建的博弈分析[J]. 情報雜志,2010(1):19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