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提出“道法自然”設計的理念融合駁岸景觀設計,從駁岸景觀的類型等方面做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城市水域駁岸景觀設計的思路,使駁岸景觀設計能充分體現和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追求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關鍵詞 道法自然;駁岸;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 S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5-08714-03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提出“山水城市”建設理論,將傳統“山水”文化思想融入現代城市建設中[1],引發了城市規劃與城市生態環境的各個層面的思考,在城市中建造有自然山水的景觀情趣的公共生活空間,是將自然生態系統與人工建設巧妙融匯在一起的城市公共生活空間。城市濱水景觀是城市發展中的重要資源,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景觀形態,是通往城市理想的生態廊道。
1 “道法自然”與駁岸景觀
1.1 “道法自然”的內涵
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的《道德經》。“道法自然”是古代道家、道教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原則,就“道”本身而言,“道”的存在是自然而然的[2]。在老子“道”的哲學體系中,“道”是最高概念,天地萬物在“道”的意義上是平等的,都是按照自己的規律狀態存在。自然是道、天、地、人所遵循的根本法則,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就是肯定客觀自然界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和諧的運行規律, 萬事萬物都必須遵從這一規律, 人類的一切活動自然也不能例外。人類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理解為一種主客二分的關系,對今天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比如在河道濱水駁岸景觀建設中,要充分尊重原有城市肌理和場地的地形地貌,在對周圍環境給予充分考察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準確把握濱水區域在城市整體規劃中的作用和承擔的角色,把適合的景觀形式、風格樣式、景觀小品擺在合適的區域位置。在建設過程中要因地制宜,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融合當地有特色的歷史文化背景,才能充分發揮“道法自然”思想在設計中的指導作用,塑造出與人融合、與環境融合的濱水駁岸景觀空間。
1.2 駁岸景觀的定義
城市濱水駁岸是水體和陸地的匯合邊界,既是水的邊緣,也是陸地的最前沿,處于濱水區的最前沿,是城市范圍中水域與陸地相互銜接的區域,是水域與陸地共同營造城市開放公共環境的主導因素,如圖1。濱水駁岸的景觀較為突出,自然生態性較強,是城市建造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將城市與濱水駁岸景觀高度融合的空間發展模式,是自然生態系統與人工建設系統交融的城市公共開敞空間濱水駁岸[3]。駁岸景觀設計主要基于水系河道的駁岸形態,力求做到景觀設計與駁岸有機結合、融為一體。
1.3 道法自然與駁岸景觀設計的關系
人與自然的關系一直是人們思考的重要問題之一,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統一的,所以城市水域駁岸景觀設計的對象不僅是水體,更是在對濱水空間中的整個駁岸空間進行設計。實踐是使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統一起來的現實基礎,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形成的前提,是構成人類社會客觀現實性的自然基礎,所以設計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景觀中的生態,不能破壞原始的生態系統,應從自然的過程著手,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自然界制約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人類可以在認識自然規律、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發揮自身的主觀需求,合理地改造自然,同時改造人類自身。優秀的駁岸設計把水體和陸地以及周邊的植被很好地融合交織在一起,使之形成一個整體。
2 濱水駁岸景觀的類型與功能
2.1 濱水景觀的類型
城市水域駁岸景觀類型多種多樣,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分類;從人工改造方面來考慮,主要有自然生態駁岸和結合工程材料的人工駁岸;從駁岸形態方面考慮,主要分為單式駁岸和臺階式駁岸。
2.1.1
自然生態駁岸。 自然生態駁岸是在尊重自然條件和保護生態系統的基礎上采取以生態為主,減少水流對土壤的沖擊破壞,減少對沿岸植被的破壞,幾乎沒有對駁岸進行人工處理。
2.1.2
結合工程材料的人工駁岸。 大多數駁岸景觀都進行了人工處理,有一些人工駁岸景觀用的是生物有機材料,即一種運用混凝土預購件、石材干砌、金屬沉箱和耐水木材、多孔性的駁岸材料。
2.1.3
單式駁岸。 單式駁岸對防洪的要求特別高,而且要在腹地小的河段上,一般是建在自然型護堤上,利用植被固土護坡,或者建造重力擋土墻,為確保抗洪能力,再選用鋼筋混凝土等材料加固。
2.1.4
臺階式駁岸。 這種駁岸具有一定的親水性,方便人與水體的互動,極大地滿足人們對于水的心理需求。
2.2 濱水駁岸景觀的功能
從古至今,人類在與水的長期互動中產生了和諧的生活空間,體現了水在城市生活空間的重要性,水在自然中體現了它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也體現了它的價值。人類離不開水,因此現代景觀設計中多次體現了水的必要性和價值。城市濱水區是人類社會城市化的產物。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城市水域駁岸景觀設計的品質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同時希望通過優秀的規劃設計來創造生態和諧的城市濱水區。
2.2.1
水域駁岸要具有親水性。 駁岸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人的親水性,提供更多的親水空間,讓游人更好地體驗親水空間。駁岸景觀把人與自然作為主題設計,使人與自然景觀高度結合。親水平臺、水中步道也是人們能親近水的場地。這類場地能為人們提供生動的游憩空間,同時也要注重駁岸地段的安全性。駁岸與水體是相近的,所以駁岸的結構安全性也是要充分考慮的。
2.2.2
水域駁岸具有觀賞性。 駁岸是濱水景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駁岸景觀中包括臨水步道,是提供給人們一個休閑、散步、觀光的途徑,把人與自然聯系在一起的一個重要紐帶,力求營造出親切宜人的親水空間,使城市水域駁岸景觀發揮最大的景觀價值和使用價值。
2.2.3
水域駁岸具有抗洪性。 在駁岸景觀設計中應該充分考慮駁岸受壓、迎水面坍塌、平面積水等問題。因此在設計上要充分考慮當前城市的氣候條件和季節性變化,在滿足防洪排澇的基礎上,保證邊岸的穩定,防止水土流失,充分發揮自然優勢,進行植物配置。
3 基于“道法自然”的城市水域駁岸景觀設計途徑
城市水域駁岸景觀的設計不僅與城市形象相聯系,而且有助于開啟城市未來發展的一個新時代。在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的環境質量空間的時代里,城市駁岸景觀的存在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水呈現出重要的地位,水的流動性使整個駁岸景觀表現更生動,濱水駁岸景觀設計的對象不僅僅是水體的設計,而且更是對濱水駁岸空間的整體景觀設計。駁岸景觀是城市和景觀規劃中的重要元素,城市的迅速發展也帶動著周圍環境的發展。近年來,改造濱水駁岸逐漸成為我國城市建設規劃的一個重點和熱點,駁岸是水陸之間的紐帶,它是涉及多學科多專業的工程,比如水利、景觀設計、城市規劃、人文歷史與自然生態環境等,因此將各個學科很好地融會貫通在一起,面面俱到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城市駁岸景觀巧妙地解決了人與人、結構與工程、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使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更加融洽,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們的行為方式的要求,使人感到舒適。濱水駁岸景觀是城市水陸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城市駁岸景觀成為城市規劃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不同的陸地與水體交界處,應該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類別的駁岸景觀。
3.1 自然生態駁岸
這種駁岸形式的岸邊植物、生物非常豐富,具有特色的生態植物群落,為濱水空間增添了一道自然風光。它的生態性、自然性、景觀效果好,但是后期維護任務比較重,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同時在安全問題上也是一個隱患,而且容易遭到水體沖刷、人為等因素受到破壞,所以這種駁岸形態更適合應用在園林水景設計中,駁岸景觀不僅僅在城市建設中變得重要,在園林規劃中也變得尤為重要。“園林駁岸”是保護園林中水域不受迫害的設施,同時更是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自然生態駁岸中又可以分出很多種類型,具體內容如下。
3.1.1
山石形式駁岸。 以山石的形式出現,它不僅體現了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建設理論,將傳統“山水”文化思想融入現代城市建設的理念,給人一種回歸自然的體驗,同時還起到保護河岸的作用,如圖2。
4 遵從自然過程的城市濱水駁岸景觀設計
4.1 駁岸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駁岸是水體與陸地交接的特殊地帶,不僅起著防洪排澇的作用,還能涵養植物與水土,防止水土流失[8]。駁岸是人聚集的場所,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所以一定要保證安全性。在不同的城市建造濱水駁岸,應該根據當地的土質水域情況合理選擇建造駁岸的形式,確保駁岸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4.2 駁岸的人性化
駁岸是城市濱水空間中包括了水體和陸地構造的特殊地帶,設計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提供舒適宜人的休憩游樂場所,主要是服務于人,而人的活動已構成了駁岸景觀地帶,因此駁岸景觀規劃設計要實現人性化。
4.3 駁岸的視覺美觀性
駁岸景觀設計中出現的景觀小品、雕塑、鋪裝應具有當地城市的特點,而且還要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傳統設計,其風格要有統一性,設計具有城市的文化歷史和獨特的風格的現代駁岸景觀。駁岸景觀的設計不僅要能滿足其防洪、觀賞、親水等功能,還應同樣重視其表現形式上的美觀,這樣設計的駁岸景觀才能吸引更多的游人來此觀賞游憩,才能體現出駁岸景觀的生態價值。
4.4 駁岸的整體性
濱水城市駁岸景觀設計不是一個單一性質的景觀設計,而是一個綜合性的設計,如果只注重功能性,不注重美觀,就不足以成為一個完整的駁岸景觀。現在城市也愈來愈重視城市環境的景觀美化,這對傳統駁岸景觀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設計要求。駁岸景觀的各段在保持各自獨有特色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完整統一,互相呼應,與城市整個空間格局相融合,而不是孤立的空間個體的隨意單獨存在。
4.5 駁岸的自然生態性
在建造駁岸景觀的時候要遵從自然規律,這也是城市濱水駁岸景觀設計日益發展的趨勢,更是協調人與自然的核心原則,只有人的需求與生態系統達到平衡狀態,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5 結語
城市水域駁岸景觀設計關乎一個城市的形象和可持續性,周邊的親水設施、完善的防洪設施,以及駁岸內的景觀小品都體現了城市水域駁岸景觀的實用性、安全性,使景觀設計更具有人性化。水域駁岸景觀設計要把水體與陸地融合成一個整體,結合當地的歷史背景和特色的地域文化,實現城市的歷史感和美觀性。合理地利用配置植物豐富駁岸景觀,促進生態系統平衡,實現人類和自然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 龔志紅.城市公園人工湖駁岸設計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2.
[2] 樂愛國.“道法自然”的生態意義[J].零陵學院學報,2004,25(5):26-30.
[3] 朱學燕.濱水城市駁岸景觀設計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8:6.
[4] 袁佳利,范俊芳,謝明坤.長沙市城市公園駁岸景觀調查分析與提質改造設計[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8(S1):13-16.
[5] 唐旭軍.論城市濱河步道在駁岸景觀中的設計[J].設計大舞臺,2013(5):99-100.
[6] 孟祥川.淺談園林駁岸景觀設計——以大興新城濱河森林公園南區公園為例[M]//北京園林學會.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北京園林綠化新起點.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88.
[7] 李科,尹航,白松辰.環城水系駁岸景觀設計初探[J].美苑,2013(2):65-67.
[8] 楊劍.遵從自然過程——城市濱水駁岸的景觀設計探析[J].工程與建設,2012,26(4):46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