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為烤煙優良品種的選擇提供科學依據。[方法]以K326為對照,對烤煙新品種(系)畢納1號、安煙1號、6517、YN110、YN116、YN117和YK1005共8個品種(系)進行小區比較試驗,分析比較各品種(系)生育期、田間發病率、農藝性狀、經濟性狀等。[結果]各品種(系)綜合發病率較低,YN117、畢納1號和YN116的農藝性狀表現較好,畢納1號產量最高,YN117均價、產值、上等煙率最高。[結論]從各品種(系)的協調性來看,品種YN117表現最好,可以對其進行進一步試驗驗證。
關鍵詞 烤煙;新品種;對比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5-08522-04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breeding the good fluecured tobacco cultivars. [Method] The polt trial of 8 new fluecured cultivars(lines), Bina No. 1, Anyan No. 1, 6517, YN110, YN116, YN117, YK1005, K326, were conducted taking K326 as control, and then their growth period, field incidence of disease, agronomic traits and economic traits. [Result] The comprehensive incidence of disease of every fluecured cultivars(lines) was lower, the agronomic traits of YN117, Bina No. 1 and YN116 showed better, and the yield of Bina No. 1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average price, output value and firstclass tobacco of YN117 were the highest. [Conclusion] From the coordination of every fluecured cultivars(lines), YN117 shows best, so it should be recommended for further demonstration.
Key words Fluecured tobacco; New cultivars; Comparison trial
烤煙品種區域試驗是新品種(系)選育、引種和生產推廣的重要中間環節,通過試驗可鑒定新育成品系或新引進品種在不同生態區的適應性、經濟效能、質量特色等,為品種審定和良種推廣提供可靠的試驗依據。烤煙品種對煙葉生產的貢獻率為25%~30%,是決定煙葉產質量和獲得理想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1-2]。單一品種在固定地區連續大規模種植,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品種特性退化、抗性下降及病蟲害普遍發生等問題,使煙葉內在品質下降,從而嚴重影響經濟效益[3-4]。引進適宜當地自然條件生長的新品種是緩解和解決單一品種退化的有效途徑[5]。不同烤煙品種對生態環境的適應性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生態條件下品種的農藝性狀、產質量及抗逆性等都有一定差異[6-8]。為研究不同烤煙新品種在安康煙區的適應性,筆者于2013年在安康市白河縣進行了不同烤煙新品種(系)的區域對比試驗,以期為烤煙優良品種的選擇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參試烤煙品種8個,分別為畢納1號、安煙1號、6517、YN110、YN116、YN117、YK1005和K326,選K326為對照(CK)。
1.2 方法
試驗地選擇在陜西省安康市白河縣倉上鎮天寶村三組,海拔810 m,前茬作物為玉米,土壤為黃棕壤,地力中等,肥力均勻,排灌方便。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4行區,行距1.20 m,株距0.55 m,小區面積42.24 m2,每小區64株,四周設有保護行。大田管理和烘烤技術按照當地煙葉生產技術規程執行,同一管理措施在同一天完成。試驗于2013年2月28日播種,采用兩段式育苗,5月13日移栽。施煙草專用肥(N∶P∶K= 12∶12∶16)1 275 kg/hm2,硫酸鉀229 kg/hm2。7月5日開烤,9月5日采烤結束。
按照YC/T 142-2010標準調查煙草農藝性狀,按照YC/T 39-1996標準調查煙草病害,按照GB2635-1992標準對初烤煙葉進行分級,統計經濟性狀。每品種取中部(9~13葉位)煙葉混合樣,寄送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進行化學成分化驗和評吸鑒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物學性狀差異比較
2.1.1 生育期比較。
由表1可知,播種期相同時,6517、YN116出苗最早,對照最晚;6517、YN116成苗最早,YN117和YK1005其次,其余與對照最晚。移栽期相同時,6517現蕾最早,其次是安煙1號,畢納1號、YK1005與對照一致,其余品種較對照晚,YN117最晚;6517中心花開放最早,其次是安煙1號,畢納1號、YK1005與對照相同,其余較對照晚,YN117最晚;6517、安煙1號腳葉成熟期最早,YN117最晚,其余與對照相同;畢納1號、安煙1號頂葉成熟期最早,其次是6517、YN116、YK1005,其余與對照相同;YN110、YN117大田生育期與對照相同,其余較對照短。
2.1.2 植物學性狀比較。
由表2可知,畢納1號、安煙1號、YN116、YN117株型與對照一致,均為塔形,其余品種為筒形;YN110葉形為橢圓形,其余品種與對照均為長橢圓形;YN117葉色為深綠,其余品種與對照均為正綠;所有參試品種莖葉角度與對照均為中;6517和YN110主脈為細,其余品種與對照均為中;畢納1號、安煙1號、YN110田間整齊度均為較整齊,其余品種與對照均為整齊;YK1005成熟特性為較耐熟,其余品種與對照均為耐熟;YN110苗期的生長勢與對照為弱,6517和安煙1號為強,其余品種為中;
6517、YN110、YK1005團棵期生長勢均為強,其余參試品種與對照均為中;畢納1號、YN117現蕾期生長勢為強,其余參試品種與對照均為中。
2.1.3 農藝性狀比較。由表3可知,畢納1號株高最高,其次是YK1005,均顯著高于對照;安煙1號最低,顯著低于對照;其余與對照差異不顯著。畢納1號留葉數最多,顯著多于對照;YK1005最少,其次是安煙1號,均顯著少于對照;其余與對照差異不顯著。YN117莖圍最大,顯著大于對照;其余與對照差異不顯著;YK117節距最大,對照最小,差異不顯著;YN116 和YN117腰葉最長,YN110最短,均與對照差異不顯著;安煙1號腰葉最寬,YN117最窄,均與對照差異不顯著。
2.2 經濟學性狀差異比較
由表4可知,參試新品種中YN117產量、均價、產值最高,YN110最低,所參試品種均與對照差異不明顯。YN117上等煙率最高,與對照差異不顯著;YN110最低,顯著低于對照;其余品種與對照差異不顯著。YN117上中等煙率最高,6517最低,均與對照差異不顯著。6517、安煙1號單葉重最大,與對照差異不顯著;畢納1號最小,與對照差異顯著;其余品種與對照差異不顯著。
2.3 田間自然發病情況 由表5可知,所有參試品種均不同程度發生煙草花葉病毒(TMV),畢納1號平均發病率、病情指數最高,其次是YN110,均高于對照;YK1005最低,低于對照。只有YK1005發生黑脛病,其發病率為6.25%,病情指數為2.72。參試品種均未發生其他病害,總地來看,各參試品種發病率較低。
從圖1~8可以看出,YN117、畢納1號、YN116和對照的性狀間協調性較好,YN110協調性較差,尤其是葉面積、上等煙比例表現差;6517的葉面積、上等煙比例較小,其他協調性較好;YK1005葉片數、葉面積、上等煙比例表現不好,安煙1號株高、葉片數、葉面積、上等煙比例表現不好。
3 小結與討論
通過對7個新品種(系)與對照品種K326在生育期、植物學性狀、農藝性狀、田間發病情況、經濟性狀等方面的比較,發現播種期相同時,6517、YN116出苗最早,對照最晚;6517、YN116成苗最早,YN117和YK1005其次,畢納1號、安煙1號、YN110與對照最晚。移栽期相同時,YN110、YN117與對照大田生育期最長,畢納1號、安煙1號最短;6517、YN116、YN117和YN1005大田生長勢強,田間生長整齊;
畢納1號、YN116、YN117農藝性狀表現較好;各參試品種均不同程度發生TMV和黑脛病,未發生其他病害,綜合發病率較低。畢納1號產量最高,YN110最低;YN117均價、產值、上等煙率最高,YN110最低;安煙1號、6517、YK1005單葉重最高,畢納1號最低。
由于該試驗僅進行了1年,試驗結果可能會受當年氣候及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影響產生差異,要客觀準確地評價烤煙新品種,應進一步采用多年、多試點試驗觀測數據綜合分析烤煙品種(系)性狀的優劣和穩定性。在當年試驗中,YN117表現最好,其次是畢納1號和YN116,建議對其進行進一步的試驗,驗證其性狀穩定性。
參考文獻
[1] 王宇超,朱列書,胡日生,等.新引烤煙品種適應性研究[J].作物研究,2009,23(4):261-264.
[2] 談文,蔣世軍.煙草病理學教程[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117-147.
[3] 楊鐵釗.煙草育種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67-72.
[4] 騰凱,楊柳,譚濟才,等.湖南湘西特色煙葉品種篩選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28):119-123.
[5] 吳華,張文健,柳坤華,等.余慶煙區特色優質煙葉品種的篩選[J].作物研究,2012,26(7):33-37.
[6] 史萬華,李棟烈,朱家明,等.烤煙新品種引種試驗初報[J].中國煙草科學,2003,24(2):28-30.
[7] 羅華元,楊應明,徐興陽,等.津巴布韋烤煙品種引種比較試驗研究初報[J].昆明學院學報,2009,31(3):28-30.
[8] 常壽榮,吳濤,羅華元,等.烤煙品種、部位及生態環境對煙葉致香物質的影響[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0,25(1):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