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邊是就業難、就業冬季,一邊又是盲目就業、頻繁跳槽,這兩種社會現象既證明了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重要性,也反映了目前我國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困境。本文從大學生自身和學校兩個層面探討了造成目前這種困境的原因,也從這兩個層面給出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 困境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LU Rui
(School of Economics,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One side is difficult employment, employment in winter, while they are blindly employment, frequent job-hopping, both of these two social phenomena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career planning, college education, but also reflects the current plight of th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is dilemma from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the school two levels, but also put forward solutions from the two level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difficulties; countermeasures
1 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困境
1.1 學生層面
(1)職業規劃意識薄弱,主動性不強。由于中考、高考的升學壓力,進入大學之前學生們基本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沒有怎么關心過以后的人生和職業發展,導致學生職業規劃意識薄弱, 參與職業規劃的主動性不強。在職業生涯設計、職業生涯發展方面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缺乏主動探索的意識和深入思考的精神。(2)自我認知不夠,測評工具有待完善。準確、全面地認清自身的條件,可以避免在對自己認識不清的情況下做出不準確甚至錯誤的選擇。因此,涌現出了大量的測試方法和測試網站,各種測試題目令人眼花繚亂,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水平參差不齊。對大學生來說缺乏針對性,缺乏可信度。(3)對職業環境了解不足,職業目標模糊。現在的很多大學生都懷揣著美好的理想,卻不知道理想的工作具體每天做些什么,更不懂具體行業的發展前景等職業環境問題。這主要是由于大學生對職業環境信息未加以重視,另外目前的社會環境和教育體制也無法提供足夠的了解機會。造成大部分學生僅僅是對未來職業表現出的一種向往,而并沒有根據自己的實際去規劃職業生涯,更沒有為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而去做準備。(4)缺乏對職業生涯規劃實施的動態調整。隨著自身學識積累、閱歷豐富,以及社會發展,大學生必須及時地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實施動態調整。定期審查自己的職業目標、生涯路線和長短期計劃是否合理可行,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偏差要及時糾正。實踐中由于這是個長期和自覺的過程,缺乏督促和反饋,往往導致職業規劃的指導作用大打折扣。
1.2 學校層面
(1)職業規劃教育體系不健全,缺乏全程化意識。在我國,多數高校的職業規劃教育體系目前還不夠健全,基本停留在針對新生的職業規劃公選課和針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類講座,而沒有全程化意識,缺乏全程化規劃、引導和督促。(2)缺乏專業化的高水平職業規劃教師隊伍。目前,許多高校還沒有專職的職業規劃教師,一般是由各院系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輔導員和學工部、招生就業處的教師兼職來完成。而這些人員普遍沒有接受系統的培訓,相應的理論知識和專業訓練不足,難以保證職業規劃教育系統、高效地開展。(3)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缺少個性化輔導。盡管目前大多數高校為了適應新形勢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仍多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偏重理論性教學,缺乏學生實踐環節,對學生的具體實際指導作用不強。目前的教育方式,雖然在理論上起到了一定的普及作用,但對個性不同、專業不同、發展方向不同的學生缺乏有針對性的指導,這就使得大學生在職業選擇的具體問題上依然茫然無措。
2 解決問題的對策
2.1 學生層面
(1)樹立職業規劃意識。大學生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天起就做好思想準備,明白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加相關的實踐活動、比賽、講座和公選課,學習和掌握職業規劃的知識和方法。(2)科學認識自我和職業環境,確定職業生涯目標。大學生要清晰地認知自身的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等,還要利用職業規劃的知識和方法對行業和職業環境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相互結合制訂自己的職業生涯路線,這樣才能做出合理的職業目標決策。制定職業目標時還應充分考慮生涯探索中的各種因素,把個人理想與社會發展結合起來,進而做出科(下轉第225頁)(上接第218頁)學決策,確定生涯目標。(3)制定行動方案,提高行動力,動態調整促成職業目標實現。大學生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環境,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為了提高行動力,建議將大目標分解成若干易于實現的階段性小目標。然后制定具體的行動方案,一步一步實現最終目標。同時,由于生涯規劃的實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存在種種難以預測的不確定因素,所以為了確保方案的可行性與有效性,行動方案必須留有彈性,以便實時的根據評估進行調整,促成生涯目標的達成。
2.2 學校層面的
2.2.1 建設專業化高素質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
“低齡化、高學歷化、學科背景復雜、工作時間短,非全職化”,這是目前高校職業規劃教育教師隊伍的顯著特點,距離專業化、職業化的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建設:首先,高校挑選一批基本素質高、學習能力強的具有職業規劃指導經驗的優秀教師,為他們提供系統、全面的職業規劃培訓機會,打造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職業規劃教育專職隊伍。另外,加大對負責學生工作的輔導員、學院書記等人員的職業規劃教育培訓力度,使其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向學生滲透職業生涯規劃知識。
2.2.2 構建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服務體系
(1)設立專門的機構。健全的組織機構是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保障。高校應充分認識職業規劃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立專門的指導服務機構。還應加強制度建設,設立專項經費,大力建設集管理、教育、服務于一身的職業規劃教育指導服務機構,為學生提供多方位的服務。(2)開展全程化、個性化的服務。高校應開展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貫穿大學生的四年大學生涯。具體來說,大一是準備與適應階段,幫助大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進行職業測評。大二和大三是發展調整階段,主要是開設與職業規劃相關的課程,根據專業展開不同的技能培訓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動態調整職業目標,定位職業生涯路線。大四是職業準備階段,學校就業指導機構應通過幫助開設講座、提供一對一咨詢、組織招聘會等形式,使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規劃目標和路線有更清醒的認識,做出個性化自我職業決策,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3)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建立完備的測評體系。職業規劃教育課程作為高校職業規劃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實現形式。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學科優勢,設置包括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課程、實踐課程、職業素質教育課程等,使學生了解職業規劃相關內容,樹立職業規劃意識,掌握職業規劃方法和技巧,提高基本職業素養。
2.2.3 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
高校應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如寒暑假的社會實踐、畢業實習、校企聯辦創業中心、全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為大學生提供盡量多的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環境了解的機會。這樣在磨練意志、鍛煉能力的同時,也可以了解不同行業的市場定位、發展前景、經營管理以及從事該行業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知識儲備和職業技能等,不僅可以使大學生明確今后的重點努力方向,還可以同時熟悉社會環境和職業環境,進一步修正職業定位,有助于職業生涯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劉淑艷.關于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4).
[2] 張莉萍,陳先庚.對高校大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2005(6).
[3] 王卓.論世界職業指導理論的發展走向[J].教育科學,2000(2).
[4] 路海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市場,2006(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