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知識產權在會展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然而在國內,公眾卻缺乏對是否侵害知識產權以及如何維護知識產權等方面的認識。通過國內會展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分析以及會展企業知識產權方面的案例引用,了解知識產權在會展業中的具體侵權表現,從政府、企業以及行業協會三個方面對實施對國內會展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
關鍵詞:會展業;知識產權;侵權表現;保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5-0280-03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知識產權的保護在中國的重視程度不斷地提高。2008年中國公布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強調用知識產權制度來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開啟了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新篇章。2011年,中央出臺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促進會展業健康發展”,隨后在十二屆六中全會上中央又提出促進文化大發展。應中央對于會展業知識產權保護的號召,《浙江義烏市修訂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煙臺市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于當年和次年也相繼出臺,這些可以看出地方對于會展業知識產權的保護也不斷重視。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服務業趨于成熟化,帶動了中國會展業的迅速發展,會展經濟作為一種綜合帶動性很強的經濟形態繼而產生。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例,奧運會過程中,游客們以及專業媒體對其的網絡宣傳和媒體報道等都為北京建立了一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為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由此可見,會展的成功舉辦產生的珍貴遺產對于旅游業的發展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1]。當然就會展業的發展而言,還可以從它本身規模的擴大看出,2011年規模在5 000平方米的展會達7 000個左右,相比中國剛“入世”時2 000個左右的水平,2011年的展會數量是“入世”前的3.5倍[2]。同時,目前的會展業也已不再局限于展覽會這一單一形式,會議、獎勵旅游以及節慶活動方面也迅速發展。
然而,在國內會展業蓬勃發展的勢頭下,盡管有了一些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保護,中國的會展業還是時常發生知識產權糾紛,出現對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在《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報告》(2012)顯示,中國 2011 年約 6 000 個展會項目中,許多展會中都遇到大量的知識產權糾紛[3]。
一、知識產權的概念及其對會展業的作用
(一)知識產權的概念
知識產權也稱智力成果權,是指自然人或集體對其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領域里創造的精神財富依法享有的專有權[4]。知識產權一般具有專有性、地域性、時效性以及無形性的特點,體現的是權利主體在國家領土范圍內,獨自享有有效期限的智力成果。
(二)知識產權對會展業的作用
1.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有利于規范會展業的發展。在會展過程中,以展覽為例,會涉及到大量的智力成果,比如,展臺的搭建和設計、廣告設計、宣傳標記、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等。有了知識產權的保護,就可以規范和約束參展商,防止參展商出現盜取其他參展商的智力成果的行為,而出現各類同類化的展臺效果、廣告手冊雷同的現象,從而有利于規范整個會展業的發展。
2.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有利于激發受眾的創新。一旦知識產權受到了法律上的保護,那么會展企業或者是參展商們為了尋求企業更大的經濟或者是社會效益,就必然要對其展會的類型或者是展臺搭建、科技成果的運用以及獨具特色的展品進行創新。當知識產權嚴格的受到法律上的保護時,會展業的市場才可以充滿獨特的創意魅力和創新精神。
3.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有利于促進產品成果傳播和溝通。當知識產權受到法律上的保護,權利人可以通過會展這個展示和推銷的平臺,不僅能夠使其先進的具有創新性的產品、技術或者是方法等迅速地得到傳播,同時也可以和其他的權利人的先進的智力成果進行溝通和交流,有利于激發靈感,進行會展業中的再創新。
4.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有利于帶來經濟效益。當知識產權的壁壘保護市場時,若參展商在展會上所展示的智力成果得到認可后,其可以再展會結束后將智力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從而可以獲得巨額利潤,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二、會展業中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具體表現
會展業中的經濟、資源、區位、服務、政策、文化、技術因素的有機結合,給中國創造了巨大的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5]。在“2012年中國會展業發展報告”中指出,2012年,中國會展業直接產值約3 500億人民幣,較2011年增長16.1%,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0.68%,占全國第三產業產值的1.53%。同時,會展業也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城市的宣傳、營銷和推廣等方面帶來了促進作用,對城市會展業關聯產業產生了約1∶9的經濟拉動作用。然而,也就是在這些巨大的經濟效益的驅使下,給會展業本身以及會展產品方面的權利法人造成了一系列的侵權行為。
(一)會展本身侵權
1.重復辦展。即同一專題的會展項目由不同的主辦方,形成不同的規模,不同層次,不同地區形成的多次重復辦展的行為。這種現象在國內發生的是比較的普遍,比如:在2013年9月6—8日三亞舉辦了“2013三亞目的地婚禮博覽會”,而同期9月14—15日在海口也舉辦了“2013海南國際旅游島婚慶博覽會”。前者展會包含的主要內容有婚紗禮服、婚紗攝影、婚禮策劃及服務、婚典花藝、新娘咨詢、婚禮用品、婚戒首飾、婚房裝飾、新婚生活、婚車等方面,而后者其實也不可避免的沿用了前者的模式,使展會缺乏新穎性,缺少亮點。甚至在有些情況下,重復辦展的展會會被誤認為是同一家會展企業舉辦的活動,當其質量出現問題時,會影響原始展會在參展商以及觀眾們的良好印象,從而已經構成了對原始展會的侵權行為。
2.冒名辦展。主要包括冒用主辦方的名義辦展和盜用他人的展會名稱進行騙展。如2013年4月,有企業冒用遼展名義進行了“化妝品博覽會”的招展活動,進行了非合格化的化妝品牌的參展商的招商,最后侵害了觀眾們的權益,也侵害了遼展的名譽。同時,有些展會盜用一些著名的展會,如以廣交會、高交會的名聲來進行虛假的招展活動,騙取參展費。這些行為其實都是利用了人們對于知名展會的信任,冒用他們的名義進行騙展,都是侵犯其他展會的知識產權行為,屬于一種詐騙行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情節嚴重者甚至要追究刑事責任。
3.會展標識侵權。主要是指盜用一些著名的會展活動,尤其是知名的展會中的標識(會徽、LOGO、吉祥物、紀念品、會標、會展指示牌)的行為。如2010 年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 “海寶”,就在世博會舉辦期間被大量的仿制進行生產銷售,這實際上就侵犯了展會主辦方的標識權益。因為,伴隨著展會的品牌效益提高,知名度不斷地擴大,展會標識作為其主辦方的一種無形資產的運作價值也就穩步的提高,是受法律保護的。
(二)會展產品侵權
1.專利侵權。主要表現在未經權利人許可通過改名直接使用其他參展商的專利性技術或產品;通過竊取的方式模仿生產以及銷售其他參展商的專利性技術或產品;通過誘導的方式故意幫助、慫恿、教唆或指引其他參展商企業侵害權利人的專利權。如在2004年的高交會中,深圳奧沃國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就控告曾經擔任其公司的董事長兼總裁宋世鵬的世鵬工作室侵害了他們公司的伽瑪刀的專利技術,針對這個事件,高交會專門成立了知識產權現場保護組,最后保護組確認奧沃才是伽瑪刀的國家法律認定的專利權人,并要求世鵬實驗室對展板做了改動。
2.著作侵權。主要體現在會展企業沿用其他展會的設計思路和設計方案,盜用他們的策劃思想以及策劃理念、產品說明書以及參展商手冊等;參展商照搬其他參展企業的展臺設計和搭建、廣告宣傳方案、宣傳標志、現場舞美燈光的方案以及計算機軟件等。如之前就出現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家吉林汽車銷售公司讓北京的一家展示展覽公司進行展臺設計之后,未經北京公司允許,私自竊取其知識產權將設計圖交給第三方進行設計,吉林汽車銷售公司嚴重的侵害了北京展示展覽公司的專利權,最后被控告上了法庭。
3.商標侵權。主要是指在展會中未經注冊商標人的許可使用其相同的,或其相似的商標;或者非法偽造其商標標識;以及故意誘導、幫助他人侵犯商標權。如在2009年舉辦的北京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中,海德堡印刷機械股份公司和曼羅蘭公司就對本次展會中的其他一些參展商未經他們允許私自在自己的一些產品中貼上那兩家公司的商標的行為進行了投訴。
三、會展業中知識產權保護實施的具體措施
(一)政府加大會展業知識產權的行政規范和法律保護
1.政府和相關部門嚴格控制重復辦展的頻率。政府和相關部門在會展主辦方報批申請舉辦展會時,要根據會展活動的主題和內容分類,制定一個合理的法律條文。可以將規模小的會展活動,進行有重點有選擇性的合并;而對于知名度較高的品牌展會則要進行重點的保護和推廣,總之對于同一或相似主題以及內容的會展活動要進行數量上的嚴格把控,防止一定時期內大量的重復辦展現象。
2.政府依法懲罰冒名辦展企業和侵害知識產權的參展商,完善會展業知識產權體系。一方面,要根據中國現有的一些法律法規,如:《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等,來加大對于冒名辦展企業以及侵害知識產權的參展商的懲治力度,來保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收集多年來在會展業方面出現的知識產權中出現的問題,不斷累積執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積極吸納專家、展會組織者、參與者的意見和建議,采納法學界研究的新成果,來不斷完善我們的會展知識產權保護。
(二)會展企業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
1.會展組織方加大對自身標識的保護力度。會展組織方可以對其商標進行注冊或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同時對其顯著的會展名稱或部分標識,連其相類似的名稱也予以注冊,來保證自身標識的合法權益[6]。值得注意的是,會展商標權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因此商標權人在商標到期之前一定要進行商標期限的延展,來保護自身的會展品牌以及合法權益。當然,可以建立標識網站數據庫,對一些相似的會展標識提早進行拉黑處理,做好標識侵權行為的有效預防。
2.會展組織方加大對會展活動前、中、后期的會展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在會展活動舉辦前,會展組織方首先應要求參展商簽署保證書等協議,確保其參展商品沒有侵害其他參展商的知識產權;其次也需對參展企業的所有參展項目進行知識產權的審核備案,對于拒絕提供知識產權證明的企業可以取消其參展資格,同時有不符合要求的會展產品一律不能參加會展活動;在會展活動舉辦時,會展組織方應在會展活動現場設立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辦公點,傳播知識產權相關知識,及時解答參展商的侵權疑問;同時也需設立知識產權投訴接待點,及時解決參展商的知識產權投訴問題,配合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辦公點處理問題;在會展活動舉辦后,對于尚未解決的侵權問題,可以為投訴人出具書面證明材料,并對屬實的侵權行為進行匯總通報,以此來保障其他參展企業的利益。以高交會為例,會展組織方就設立了知識產權投訴接待辦公室和工商現場執法點,幫助參展商解決一系列的侵害知識產權問題,來保證參展商的合法權益。
3.參展企業加大對本身會展產品的保護力度。當然,參展企業自身必須做到自律,要誠實守信。參加會展活動前,會展企業得變化發展和全局的眼光客觀估量會展產品本身所具備的價值以及企業本身所具有的保密能力,來確定是否對產品進行專利權、商標權的保護[7]。參展企業在參與會展活動中,一定要謹慎小心,防止竊取,證件齊備,主張權利,對于權利人本身的知識產權項目要進行嚴格的控制。也就是說,在展會活動中,要察言觀色,懂得分辨觀眾客戶和其他參展商;對于自身能證明有關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的證件要帶齊;發現有侵害本公司知識產權的行為要去會展主辦方的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辦公點咨詢、知識產權投訴接待點投訴,積極維護自身的權益。
(三)行業協會強化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協調和約束作用
目前中國的會展行業協會仍處于不成熟的狀態,因此應盡快完善全國性的相關會展行業協會,通過行業協會對會展活動進行登記備案,以行業協會自律的方式來避免重復辦展、冒名辦展,保證會展行業的發展環境;可以設立會展業職業人員技能和建立會展知識產權培訓機制,不斷提高會展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知識產權素養;同時對于所有的會展活動根據其規模、性質、效益以及誠信等方面可以建立一定的評價機制并進行實名公布,來激發會展企業的不斷發展,從而實現會展企業的優勝劣汰機制。
四、結語
事實上,會展業在知識產權保護的道路上,路途是任重道遠的,這需要政府加大會展業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企業增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行業協會強化其對行業知識產權的管理職能。只有會展利益相關者對會展業知識產權保護的足夠重視,才能使國內會展業更加健康、規范、有序的發展,才能不斷的開拓創新賦予會展業以更加獨特的血液,才能不斷地使會展業中智力成果轉化為強大的生產力,推動會展業成為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參考文獻:
[1] ShiNa Li,Adam Blake,Rhodri Thomas(2013).Modell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sports events:The case of the Beijing Olympics[J].
Economic Modelling,(30):235-244.
[2] 趙愛玲.會展人對話2012:穩定中迸發活力[J].中國對外貿易,2012,(1):84-88.
[3] 過聚榮.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報告(2012)[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4] 樊英,劉冰.會展法規與實務[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
[5] 梁圣蓉.城市會展旅游發展的動力機制與評估——以武漢市為例[J].旅游學刊,2008,(10):76-81.
[6] 朱騰華.論企業商業秘密的知識產權綜合保護[J].經濟研究導刊,2010,(11):173-174.
[7] 唐劍鋒.會展標識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3-14.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