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南省水泥行業近幾年迅速發展,致使目前面臨產能嚴重過剩,供需矛盾加??;市場無序競爭,行業利潤嚴重下降;企業“弱、小、散”,行業集中度低等嚴重問題。河南省水泥行業如何發展,提出以下對策建議:(1)淘汰落后產能、消化過剩產能;(2)加快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3)通過聯合重組,做強優勢企業;(4)發揮政策導向作用,有序推進兼并重組。
關鍵詞:河南??;水泥行業;面臨困境;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5-0079-03
一、河南省水泥行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河南省以其獨特的資源、區位和市場優勢,水泥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據河南省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全省水泥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20.83億元,完成利稅總額91.29億元,利潤總額63.86億元,利稅和利潤總額位居全國第二位,全省規模以上企業水泥產量14 934萬噸,僅次于山東和江蘇省,位居全國第三位。根據河南省水泥行業協會提供的資料,截至2013年11月份全省共有規模以上水泥企業235家(不包括200多家的水泥粉磨站),2013年1—11月份,河南省共生產水泥15 059.61萬噸,同比增長8.06%。雖說2013年河南省水泥行業生產、經營的最終數據還沒公布,但可以肯定河南仍是全國水泥生產大省。
河南省水泥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批大型骨干企業。天瑞集團水泥有限公司是河南規模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在全省有16家水泥生產公司,年熟料產能(河南)2 500萬噸,水泥(河南)3 900萬噸,2011年底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是國家重點支持的12家全國性水泥企業(集團)之一,是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支持的中部地區水泥行業兼并聯合重組的五大水泥龍頭企業之一,其熟料生產技術居國內先進水平。中國聯合水泥集團公司河南運營管理區(簡稱中聯水泥)在河南省有14家水泥生產公司,年熟料產能1 500萬噸,水泥產能1 800萬噸,實力雄厚,生產技術、裝備先進,是河南省第二大水泥生產企業。河南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南唯一一家在國內A股上市的水泥類企業,公司熟料產能880萬噸,水泥產能1 200萬噸,下屬5家水泥生產公司。
二、河南省水泥行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由于近幾年河南省水泥行業擴張過快,面臨著許多嚴重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能嚴重過剩,供需矛盾加劇
截至2013年11月份全省共有規模以上水泥企業235家,其中具有熟料生產能力的企業68家,熟料設計產能1.1億噸,折合水泥產能1.8億噸以上。全省立窯水泥熟料企業雖然已被淘汰,但大部分企業變成了粉磨站,加上新建粉磨站有200多家,因而又增加了許多水泥產能,使全省水泥產能超過2億噸,目前全省水泥需求量大約1.5億噸左右,致使河南省水泥產能處于嚴重過剩狀態,即每年過剩產能大約5 000萬噸。從近幾年情況看,水泥產能的增長速度又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的增長速度,如此發展,不嚴格控制,產能過剩將愈加嚴重。產能過剩造成了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阻礙了產業結構升級。由于供大于求,毫無疑問也加劇了供需矛盾,各家企業都把大量的財力、人力和精力投入到爭奪市場上,不利于產品和技術的創新及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市場無序競爭,行業利潤嚴重下降
由于產能的嚴重過剩,導致了企業競爭的加劇,價格競爭成了企業競爭的主要手段,企業之間打“價格戰”,使得河南水泥市場“硝煙彌漫”。無論是壟斷競爭市場或是寡頭壟斷市場,正常的競爭應主要是產品差異化競爭,服務差異化競爭,這是一種良性競爭,有利于技術的進步和企業發展。打“價格戰”是一種無序競爭、惡性競爭。企業競相壓價,壓到了成本線,甚至以下。根據2013年11月份資料,河南水泥出廠均價每噸245元,有些市,如新鄉、焦作等市,水泥價格每噸在230元以下,遠遠低于周邊省份安徽每噸280元,山東300元,湖北300元。因此,一部分小型企業為了生存,只好用低于正常生產成本的劣質產品進行競爭,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不利于行業的發展。無序的價格競爭使得全行業利潤嚴重下降,相當一部分企業出現虧損和嚴重虧損。
(三)企業“弱、小、散”,行業集中度低
根據河南省建材協會和有關水泥企業提供的資料,2013年11月份全省規模以上水泥生產企業235家,平均水泥產能規模不足80萬噸。目前中國規模以上水泥生產企業3491家,平均產能規模約90萬噸。而美國有39家水泥公司,平均規模為210萬噸。由此可以看出,河南水泥行業企業規模低于全國平均規模,小企業居多,而且布局重疊,不合理。如新鄉市,有30家水泥企業,其中10家企業年水泥產能都在50萬噸以下。由于小企業多,規模小,實力弱,生產技術、環保設置等難免會存在許多問題。天瑞水泥、中聯水泥、同力水泥這三家河南最大的水泥企業,據2012年統計數據,還不足河南水泥市場份額的30%。這說明河南省水泥行業集中度比較低,不利于龍頭企業的做大做強。
三、對河南省水泥行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水泥行業發展面臨嚴峻困境。如何走出困境,使河南省水泥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淘汰落后產能、消化過剩產能
1.杜絕任何新增產能。除垃圾發電、污泥、電石渣利用項目外,嚴禁建設任何新增水泥產能項目,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產能的新建、擴建和改建項目,對原核準和備案的沒有建設的項目進行嚴格清理,凡是未開工的違規項目,一律不得開工,堅決遏止產能的增加。
2.堅決淘汰落后產能。首先,應對200多家小粉磨站每年近2 000萬噸的水泥產能進行淘汰。這部分水泥普遍標號低,質量差,甚至是偽劣產品,而且往往存在環保不達標,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必須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淘汰掉。其次,進一步提高水泥品質要求、建筑質量要求、生產工藝技術要求和環保要求,提高判定落后產能的標準。為了順利淘汰落后產能,省、市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資金作為對被淘汰企業的補償,減少被淘汰企業的阻力,化解可能產生的社會矛盾。
3.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后,全省還會有相當數量的過剩產能,估計有近3 000萬噸左右。首先,引導部分企業主動退出過剩產能,政府可對退出企業給予一定獎勵;同時還要看到,有些產能現在還不算落后,但是三五年后則可能會陷入被淘汰的境地,因此可通過減量置換的方式用先進產能進行置換。其次,控制現有產能。每家企業都應該認識到水泥行業是周期性行業,應該順周期發展,決不可逆周期。當經濟上行時,積極擴張;經濟減速時,應適當縮減。因此可通過一定的政策對企業產能進行調控,按一定比例控制現有產能,比如按15%~20%進行控制。由于城鎮化及大量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河南水泥需求量估計每年會有7%左右的增長,這樣過剩部分產能可由每年水泥需求量的增加逐步消化。
(二)加快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根據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和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委《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產業[2013]16號)要求:“重點支持優勢骨干水泥企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苯ㄗh政府應大力引導和支持水泥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尤其引導和支持大型水泥骨干企業對其他水泥企業,特別是對困難水泥企業的兼并重組。按照國務院文件精神:堅持集約化發展的原則,鼓勵企業通過合并、股權收購、資產收購、資產置換、債務重組等多種方式,兼并改造困難企業和中小企業,實現產能合理布局。通過企業兼并重組大大提高河南水泥行業的產業集中度。
水泥行業是資源性產業,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性,所以水泥市場應以寡頭競爭市場為宜,通過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形成寡頭競爭市場。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水泥企業的銷售半徑有限,因此水泥行業的企業兼并重組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點。河南宜以大的地級市為依托劃分為若干區域,以目前優勢企業的分布為基礎進行產業的錯位布局。錯位布局就是在一個區域內主要由一家省級龍頭企業進行布局,避免一個區域幾家省級龍頭企業間的惡性競爭。這樣,兼并重組實際是在區域內進行。經過重組大大提高各個區域及全省水泥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全省逐步形成3~5家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達到70%左右。這樣一方面優化了產業布局,控制了產能增加,另一方面也實現了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通過聯合重組,做強優勢企業
企業兼并重組一般是指優勢大型企業對中小企業、技術力量和實力強的企業對弱小企業的一種存量資產的優化配置,是提高產業集中度、做大做強企業的一種有效方式。但是,企業兼并重組需要一個融合過程,甚至是一個較長過程,才能達到盤活存量資產,優化企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企業通過聯合重組,強強聯合,可以更加快捷、更加直接地優化產業結構,是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提高行業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更加有效的方式。河南省水泥行業的三大優勢骨干企業:天瑞集團水泥、中聯水泥和河南同力水泥,他們之間及與其他水泥企業之間,其他水泥企業之間,可通過合并、股權收購、資產收購、資產置換、控股、參股等多種方式,進行聯合重組、強強聯合,實現產能合理布局。比如2013年10月同力水泥以每股6.32元的發行價格向中國聯合水泥集團非公開發行股票4 800萬股,身為央企的中聯水泥持有同力水泥10.11%股份,為其第二大股東。這是河南省水泥企業聯合重組的第一例,通過聯合重組,使幾家優勢骨干水泥企業逐步發展成為水泥產業鏈完整、核心競爭力強,在國內、國際有較大影響的建材企業集團。
(四)發揮政策導向作用,有序推進兼并重組
兼并重組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的系統工程。根據國務院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區要根據實際建立企業兼并重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對企業兼并重組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本地區企業兼并重組工作。”因此必須充分發揮政府對企業兼并重組、聯合重組的組織領導和政策的導向作用。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有關文件的各項要求,切實維護中央政策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堅持發展先進生產力與淘汰落后產能相結合;堅持規劃統一與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相結合;堅持依法依規操作與體制機制創新相結合,本著對社會、對行業、對企業負責任的態度,強化國家產業政策的執行力度,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通兼并重組和聯合重組形成結構合理、競爭有序、健康發展的河南水泥市場格局。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Z].
[2]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委.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產業[2013]16號)[Z].
[3] 王彥奇.河南水泥行業的經濟學分析[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3,(9).
[4] 孫磊.云南省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原因及對策分析[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2,(6).
[5] 李莉.淺析中國水泥行業發展的環境與機遇[J].中國集體經濟,2011,(10).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