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員工作為關鍵性的人力資源,直接關系著企業人力資源發展與核心競爭力,而員工培訓便是企業獲取與發展人才優勢的重要途徑。通過對比分析中美兩國企業在員工培訓的投入、內容、方法、外包、理念等方面的基礎上,比較研究中美企業員工培訓的具體差異,并對中國企業發揮員工培訓的重要性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企業;員工培訓;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5-0251-02
知識經濟背景下,企業員工作為關鍵性的人力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發展與核心競爭力。員工培訓作為企業獲取與發展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途徑,使得對員工的培訓與開發工作變得尤為關鍵,成為關系到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一項根本性戰略任務。企業在使員工不斷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下,通過實施員工培訓與開發工作來發揮其人力資本價值,才能真正促進企業自身目標和發展戰略的實現。
一、中美企業員工培訓的比較分析
基于中美兩國對其本國企業培訓行業的年度調查報告——《2010年中國企業培訓管理現狀調查報告》、《2011 Training Industry Report》,我們可以對其結果進行針對性的現狀分析和比較研究。通過對兩國企業在培訓投入、內容、方法、外包和理念等方面的具體分析,發現中美企業在員工培訓實踐中存在的相關特征與差異。
(一)培訓投入的比較
美國企業一直把員工培訓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投資,在保持培訓支出的高額水平下不斷增加其投資比重,這也促進了美國培訓行業的規模化發展,使得以服務水平和專業能力突出的培訓行業成為美國現代服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企業培訓支出總額達597億,在經濟蕭條環境下依舊表現出穩定的回升狀態,同比上漲13%。其中培訓預算、培訓工資和外部產品服務等大類的支出均有明顯增加。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逐漸重視與加大培訓支出的形勢下,依舊處于低水平、不全面的初級階段。雖然2011年企業培訓費用支出整體略有增加,但是76%的企業培訓費用占工資比例只在1%以上,24%的企業培訓費用占工資比重遠小于1%。這表明中國企業整體對員工培訓的投入力度和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難以與企業實際發展需求相匹配。
(二)培訓內容的比較
傳統的企業培訓注重對其核心業務進行針對性的強化和提升,尤其是將培訓重點放在企業生產服務業務中所必需的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因此在培訓內容選擇上就會形成以業務技能為主的固有模式。中國企業在經過二十年的努力下,逐步建立起了適應自身發展的培訓體系。企業在打破傳統培訓模式的基礎上,開始以理性客觀的態度來重視培訓內容與企業實際,集中關注員工管理技能、職業素養、人力資源、生產管理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培訓與開發,強調管理者和員工職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提高,追求以員工職業競爭力和生產經營優勢來提升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盡管如此,中國企業對員工培訓的內容仍然比較狹窄且缺乏一定實用性,重視技能教育輕視文化認同的問題還需要從根本理念的轉變來解決。美國企業在對待員工培訓方面保持著充分重視和積極引導的態度,逐漸形成了以知識培訓、技能培訓和素質培訓為核心的內容體系,運用成熟的管理能力、客戶服務、人際溝通技巧和專業知識等多維度的培訓課程,以有效措施來全面提升員工職業化、專業化和綜合化的素質,引導員工認同企業理念和文化價值,從而保證培訓內容與質量的實效性和持續性。
(三)培訓方法的比較
現代培訓方法的日益豐富使美國企業在員工培訓模式上已趨于成熟和穩定,他們在不斷完善應用和更新技術的努力下保證了培訓效果的有效性和影響力。因此,美國企業的培訓方法具有較為完備合理的體系結構,以課堂教學(41.6%)、混合式學習(24%)、計算機在線技術(21.9%)和移動終端(11.3%)為主的多種方式貫穿于培訓實踐中。其中不同類型的公司都會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最佳手段來實施培訓,在當前網絡、移動終端技術發展衰退的背景下,大型公司注重在線學習和計算機運用的培養方式,而中小公司則繼續依賴于講師授課的形式。企業在整體上實現了以虛擬遠程教育(76%)、學習管理系統(69%)、應用模擬工具(46%)等現代化輔助手段來提供培訓方法的技術支持和資源管理。
相比之下,中國企業在認識到科學培訓理念后也開始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方法體系,尤以個性化培訓服務為主流。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和成本控制的要求,廣泛采取了內部培訓課程(61%)、公開課(53%)、擴展訓練(39%)和MBA研修(13%)等多種方式,而像E-Learning(13%)和計算機應用(7%)之類的新媒體技術卻并未普及應用。這樣的培訓方法格局較為單一和傳統,缺乏多感官和多策略的交替運用影響,使得員工處于企業培訓的被動接受狀態,難以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影響到培訓效果的改善與強化。
(四)培訓外包的比較
多年來美國企業始終加大對培訓外包服務的投入力度,培訓外包趨勢不斷強化。占據培訓預算總額的23%,較大比例表明美國企業重視運用培訓外包服務效益,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利用外部資源來開展企業自身的客戶內容開發(53%)、生產運營管理(51%)等重要培訓內容,并借助于低成本、高效益和全程檢測管理的優勢來實現最佳的培訓服務目標。
中國企業在培訓管理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逐漸借助外部優質資源來輔助企業內部培訓的開展,并隨著企業培訓計劃的規范性增強,專業機構服務的質量提高,培訓采購外包的趨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增強。但在所有企業的反饋中,63%企業對自身接受的外包培訓服務并未感到滿意,說明目前國內的外包培訓服務質量還有待專業機構和服務供應商的進一步提升。
(五)培訓理念的比較
中美企業受各自傳統習俗、價值觀念等方面影響,在企業培訓實踐行為的差異下,其培訓管理理念也明顯不同。美國企業在較早接觸了科學管理理論的基礎上,重視員工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追求能力主義和個人主義至上,強調員工職業發展和企業目標戰略的一致性。因此,美國企業始終把培訓作為一項持續性投資,尤其是將員工培訓作為企業最重要的戰略投資。在不斷加大培訓投入的基礎上,注重將培訓與企業發展戰略緊密聯系,通過員工的績效提升和管理優化來發揮企業人力資源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企業在逐漸認識到先進管理理論和變革環境下,依舊深受傳統固有思想的影響——“中國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只是簡單培訓,應付當前需要。”大多數企業管理者對員工培訓還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并未認識到員工的人力資本價值,片面重視培訓的短期績效收益,只對明顯見效的培訓才愿意投資,忽視了培訓的長期績效影響。這就要求中國企業在適應經濟發展環境下必須深刻認識到人力資本對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價值。
(六)培訓管理的比較
美國企業的員工培訓作為世界企業培訓方面的典范,經過長期的科學理論分析和實踐檢驗改進,已經在員工培訓的內容、方法、理念、管理等方面趨于成熟,并且形成了符合自身價值觀念的企業培訓模式。從企業管理體系中構建起的培訓管理模式,具有培訓內容精細化、方式多元化、實施流程化、評估績效化和管理專業化等方面的優勢。無論從培訓前期的計劃與預算,到全程實施過程的管理與監測,再到最后的培訓評估與績效優化,都充分顯示了美國企業在員工培訓方面擁有科學完善的管理方式和更新發展的指導觀念。
中國企業在逐步探索現代企業培訓管理的道路上依舊任重道遠,大多數企業的培訓管理模式還處于初級階段。65%的企業尚未建立起健全的培訓體系,他們忽視培訓策劃與預算管理,缺乏針對性的需求調研,效果評估實施困難,培訓后期無法控制持續學習,培訓規劃與企業戰略的匹配調控……這些企業培訓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都需要繼續在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中得以有效解決。
二、中美企業培訓比較的啟示與建議
中國企業員工培訓問題的解決,有賴于企業自身內外部環境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企業要重視和發揮員工培訓的人才價值,促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長久的人力資源優勢,這樣才能使企業的員工培訓管理與實踐步入良性軌道發展。
(一)轉變企業培訓觀念的認識
企業應積極轉變培訓觀念,確立先進、科學、實用的員工培訓理念,堅持從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與增強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戰略高度中認識員工培訓的重要性。企業要結合自身情況把員工培訓作為一項戰略性任務實施,注重員工對企業文化與價值觀念的培養,引導員工的文化認同和觀念更新,促進企業員工培訓的高效開展與合理運用。
(二)建立科學規范的培訓管理程序
企業應運用科學規范的員工培訓管理程序,控制培訓程序中各環節的有序高效實施,增強培訓內容的科學性與適應性、培訓方法的適用性與有效性、培訓效果的目的性與針對性,從而真正提升員工培訓活動的實際績效與成果轉化。
(三)完善培訓評估與改進的管理機制
企業應建立以培訓激勵、績效評估、動態改進等多重結合的員工培訓管理機制,引導員工培訓活動的參與態度和行為,強化員工的績效改進與成就發展。在此基礎上還要將培訓活動與人力資源管理其他方面的實踐行為緊密結合,真正把培訓置于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關鍵環節來實施,促進員工人力資本效益和企業組織發展戰略的有效統一。
參考文獻:
[1] 雷蒙德·A·諾依.雇員培訓與開發[M].徐芳,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 2011 Training Industry Report[R].Alexandria: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Development,2011.
[3] 2010年中國企業培訓管理現狀調查報告[EB/OL].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2010.
[4] 于長洲.中美企業員工培訓比較分析及啟示[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5,(1).
[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