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決定著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規模與速度,制約著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和課程開發,影響著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流向與就業質量。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地方上高等級教育資源,將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高質量的人才支撐、高標準的培訓服務、高水平的技術支持。區域經濟與高職教育的戰略互補關系,將為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也為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大空間。
關鍵詞:區域經濟;高職教育;影響;制約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5-0253-02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指出:“職業教育要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而‘動’,跟著產業調整升級而‘走’,圍繞企業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轉”,適應市場需求變化而‘變’。”高等職業教育作為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最為密切的教育形式,區域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高新技術廣泛應用,必將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也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強勁的內在動力。
一、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著高職教育的層次結構
中國的區域發展戰略:中西部的西部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東北振興戰略,東部騰飛戰略中的珠三角發展戰略、長三角發展戰略、海西區發展戰略、環渤海發展戰略,構成了高等職業教育多元發展的區域生態。中國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各產業之間技術構成水平發展不平衡,決定著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必然是多層次的。如在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還處于工業化早期,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為主,技術含量較低,對勞動者的的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要求相對較低。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主體為專科層次,而且還要部分承擔中專層次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但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隨著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崗位技術難度加大、技術層次高移,實現經濟增長的勞動力條件是人力資本的高度積累和國民素質的普通提高,為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類型、層次上的需求,高職教育培養的技術型應用人才必然向本科甚至研究生層次延伸。2011年2月,國家教育部批準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本科及以上層次應用型技術教育,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其意義不僅是使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率先創建與深圳這個城市相匹配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職業技術大學,也不僅是能夠培養適應深圳產業升級和發展轉型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更大的意義將是在建構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和培養標準方面進行探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將再為中國高職樹立新標桿。
二、區域產業結構制約著高職教育的專業結構
目前,中國的產業結構正處于戰略調整時期。第一產業比例逐步降低,第二產業穩步發展,第三產業迅猛上升。高等職業教育應根據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趨勢所帶動的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相應地調整專業結構。首先要以區域支柱產業需求為基礎,支柱產業和重點發展產業在經濟結構中所占比重較大,人才需求比較穩定,這類專業一般為長線寬口徑專業,如機械工程、采礦工程、地質工程、冶金工程、車輛工程、資源勘查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其次是以區域第三產業需求為方向,隨著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的比例日趨上升,新設置專業和老專業改造要以第三產業的高新技術領域為方向,如電子商務、計算機信息管理、網絡維護與管理。第三要以特定行業或崗位需要為補充,如糧食加工、油脂制取、飼料檢測等專業。這些行業有特定的人才需求,為高等職業教育提供了發展契機和空間。因此,高等職業院校應面向區域經濟、面向高新科技、面向產業調整,主動適應社會的技術創新、職業發展和人才需求設置新專業、改造老專業、提升長線專業。專業設置是高等職業院校教學工作主動、靈活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是實現社會需要與高等職業院校實際教學工作相結合的橋梁與紐帶。
三、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影響著高職學生的就業流向與就業質量
根據佩蒂一克拉克定律,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就業人口將發生梯度轉移,即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再向第三產業依次流動,結果是第一產業就業人員的比例逐漸減少,第二、第三產業就業人員的比例逐步增加。而對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吸納能力較強的行業均屬于第二、第三產業。由此可知,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對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流向和就業質量有著明顯影響。
(一)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影響著高職學生的就業流向
一般而言,地方經濟發展的水平越高,總量越大,對人才培養的數量需求越多,質量要求越高,為畢業生創造的就業機會也越多。如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經濟發展區遍布的各大跨國公司,獨資合資企業,大中型國營企業和民營企業每年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反之,經濟發展水平差、總量小的地區,對各類人才吸納能力有限,高校畢業生、特別是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就更加困難。據各地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新疆為 60.8%,四川為64.6%,安徽為 61.64%,北京為84.5%,廣東為88.9%。以上海地區為例,2005年GDP總量為9 143.95億元(人民幣),人均32 258元(人民幣),在全國31個省市中名列第一,已經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每年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按教育部統計,截至2005年10月20日,上海市高校共有畢業生11.7萬人,其中研究生1.7萬人,本科生5.4萬人,專科生4.6萬人。就業人數大幅增加,總體就業率為93%,各學歷層次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分別為:研究生96.6%。本科生93.2%,高職高專生91.4%,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2009屆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已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無論是總體就業率還是分學歷層次就業率都明顯高于經濟欠發達地區。
(二)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影響著高職學生的就業質量
根據麥可思《高等職業院校2009屆畢業生就業狀況與就業能力分析報告》顯示:經濟發達地區如泛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域的上海、江蘇、浙江的2009屆高職院校畢業生半年后的月薪最高,為2 054元。不僅僅是給高職院校畢業生提供一個崗位,而且給高職院校畢業生提供一個好崗位,而且是一個擁有較完善的社會保障、較好的福利條件和良好的個人發展前景的真正工作。經濟欠發達地區如泛渤海灣經濟區域的河北、內蒙古、山西的2009屆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半年后平均月薪最低,為1 730元,這樣的工資水平,難以在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體面地工作與生活。高職教育的就業還處于低水平就業,低技能就業,低收入就業,是不能為企業創造高附加價值產品的就業。應該說90%以上缺工企業不同程度存在工作條件差、工資待遇低、社會保障差、個人發展前景差等就業環境和就業質量的問題。高職教育的就業質量是一個很久以來被忽視,正在被重視,而且越來越被重視的一個問題。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2010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所要求的:“要切實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建立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完善勞動保護機制,讓廣大勞動群眾實現體面勞動。”
參考文獻:
[1] 馬慶發.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新進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 李進.關于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哲學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0,(2):6-10.
[3] 黃秋明.上海高職畢業生就業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6,(6):53-54.
[4] 穆曉霞.高等職業教育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研究[J].商業時代,2010,(2):133-134.
[5] 戴勇,承劍芬.高等職業教育與無錫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3,(25):25-27.
[6] 許士群,邵癸.論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的互動發展——以沿海開發戰略中的江蘇鹽城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3):
89-91.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s Influence 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GUO De-huai1,CHEN Guang-shu2
(1.Jiang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Finance Economics,Huai’an 223003,China;
2.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Changzhou 213164,China)
Abstract: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industry structure,determines the scale and speed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It also restricts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and affects the employment direction and quality for high occupation college graduates.As a local high grade education resource,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provides high quality talent support,high standards training service,and high level of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economy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ic will provide an inexhaustible motive force not onl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but also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regional economy;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fluence;restriction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