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季是慢性咽炎的高發期,常常表現為喉嚨干痛、干咳,伴隨有異物感,咽癢難耐,患者常常會有清嗓的動作。與感冒、發燒、感染引發的急性咽痛癥狀不同,慢性咽炎發作時,少有痰,有時少量咳痰伴隨有細微血絲,并且有痛感。
從中醫角度講,秋季肺陰虛是導致慢性咽炎發作的外部原因。因此,緩解、治療慢性咽炎的關鍵是滋陰潤燥。體質容易上火的人群,更容易得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的形成與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煙酒不離、常吃辛辣食物的人群;過度疲勞、抵抗力下降的人群;經常熬夜、生活不規律的人群;用嗓頻率高的人群;常接觸粉塵、生活在不良空氣環境下的人群,都是慢性咽炎的高發人群。另外,秋季感冒、急性咽炎治療不當,也容易轉變為慢性咽炎。
因此,調節作息、勞逸結合、飲食得當,才能更好地調理疾病。
出現慢性咽炎癥狀除了要多喝水,“蜂蜜蛋清”也是一道不錯的緩解藥方:將一個雞蛋的蛋清打到碗里,沖入150毫升的開水混合均勻,等到開水涼溫后,加入20克蜂蜜和幾滴香油,一天飲用1~2次,能有效緩解喉嚨干癢等癥。
另外,還可以制作養陰潤喉的“豬膚糕”,經常食用,有助于預防慢性咽炎復發。“豬膚糕”做法如下:將500克豬皮熬煮至軟爛,加入200克蜂蜜和200克大米粉,煮熟晾涼變成涼糕食用。
針對不同體質的人群,還可以通過中醫藥膳緩解癥狀,具體如下:
陰虛火旺 典型癥狀是易口干口苦,可以常喝“五汁飲”。用馬蹄、梨子、蘆根、麥冬(或者胡蘿卜)、蓮藕5種食材榨汁飲用,有助于養陰潤燥、清肺熱。
脾虛 典型癥狀是容易拉肚子、胃口不好、大便溏瀉,可以用沙參、麥冬、蓮子、百合各10克,煲成“清涼補”涼茶飲用,可以緩解秋季脾虛癥狀。
陽虛 典型癥狀是手腳容易冰涼,可以適當在湯水中加入太子參等藥材,具有補氣養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