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中國的總體經濟運行還算平穩,但是收入差距在不斷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會使得低收入人群生活更加艱難,心理失衡加劇,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穩定基礎。沒有社會的穩定基礎就沒有整體社會和諧發展的可能,如何合理地縮短收入差距就顯得尤為重要。社會和諧發展才能吸引國外優秀人才進來,同時留住國內優秀人才加入祖國建設中,長期形成良性循環,對子孫后代的發展也很有利。
關鍵詞:收入分配差距;財稅體制;改革
中圖分類號:F01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1-0001-02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7%,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6%,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在經濟總量增加的同時,細心的人們發現身邊的人財富差距越來越大,造成很多人心理失衡,這里主要涉及到一個收入分配的問題。
一、目前收入分配差距的現狀
國際上有個公認的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標——基尼系數,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基尼系數越小反映收入差距越小即收入分配越公平,基尼系數越大反映收入差距越大即收入分配越不公平。國際警戒線為0.4,國際危險警戒線為0.6。目前中國的基尼系數已經很高,超過了國際警戒線,甚至有研究機構給予基尼系數數值更高的評論。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所進行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的基尼系數為0.61,城鎮家庭內部的基尼系數為0.56,農村家庭內部的基尼系數為0.60。這一系列的數據顯示出中國無論是從全國、城鎮還是農村來看,貧富差距都過大,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為什么政府要參與收入分配
市場機制雖好,但是市場機制在自身運行時也會導致收入差距拉大。舉個例子,比如有兩個人去應聘工作,一個殘疾而且有點弱智,一個身強體壯而且智商挺高。在公司選擇用人時,一般情況下肯定選擇后者。完全由市場游戲規則決定,前者可能沒飯吃,后者可能收入很多。由于各人所擁有的體力、智力、天賦和資本在質和量上會有很大差別,按市場規則進行分配會造成貧富差距,而且這種差距又會成為收入分配差距進一步擴大的原因。所以,政府要參與收入分配,讓沒飯吃的也能吃上飯,讓吃得太好的分點給吃得差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表示,中國收入不均程度罕見,但從各國經濟的發展歷程來看,高基尼系數是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的常見現象,是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自然結果,它并不可怕。在短期內要縮小收入差距可以通過政府的二次分配政策來實現;而在長期則需要通過全面提高教育水平以實現機會均等。
三、怎樣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目前收入差距過大是個大問題,但如何讓收入差距縮小是個更大的問題(落后的要比領先的跑得快)。先不從這個角度考慮,從消費支出(消費在教育、醫療服務等方面的支出)角度考慮,因為它真正導致了是否是起點公平。一般而言富裕的家庭消費支出較多,其子女一般受到較好的教育資源,生活質量相對較好,子女取得高收入的能力和渠道較多,這無形中就加劇了貧富差距。至于這幾年目前收入差距拉大的速度很快,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財產收益和行業收益差距大造成的,當然還有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的資源分配不均等。要做好收入分配這個工作,首先或者說在“根子”上作為政府官員,在心理上一定要有“民為貴 、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真正想方設法去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狀況,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否則效果肯定不盡如人意。至于可以具體實行的措施,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財稅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涉及到很多個稅種,與收入分配有關的稅種主要有個人所得稅、遺產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稅種。關于個人所得稅,我們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做法,分類所得征收改為綜合所得征收,以個人為征收最小單位改為以家庭為征收最小單位,統一衡量家庭的承擔稅負能力。對于家庭收入較低的如果計稅所得達不到一定標準,搞一個負所得稅,政府對家庭給予一定的補貼。第二個就是要做好征遺產稅的準備。長期來講,一定要征遺產稅,這是調節財產收益的一個重要舉措。像國外有些國家,遺產稅稅率還不低,有些富人覺得與其留下很多財產還不如選擇做慈善捐贈出去,這樣也增進了社會的和諧。當然征遺產稅涉及到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財產公開環節,這個很難,但也要做好這方面的準備。第三個為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讓農民切實體會到幸福生活,在解決農村公共品供給資金來源方面筆者提出改城市維護建設稅為城市農村建設稅這個觀點。首先這是基于這樣的前提,農民與城市居民具有平等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品的權利。目前,農民享有的公共品要遠遠少于城市居民,必須有一個制度化的東西去永久性地保證農民享有更多的公共品權利。城市維護建設稅是專用于城市建設的,屬于地方稅種。城市維護建設稅的計稅依據是企業應交的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總額之和。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稅源較廣,故城市建設有穩定的專項資金。但是,雖然大多納稅企業建在城市、辦公在城市,但不等于說其貢獻的部分稅收(目前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就應該全部用于城市建設,而不能用于農村建設。長期以來,工農業形成的剪刀差,已經為城市工業企業輸送了大量的低價原材料,反過來講發展起來的城市企業更應該優先照顧農村。故此,建議將目前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改為城市農村建設稅。而且基于農民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權利,應該將城市農村建設稅用于農村和城市的建設資金按人口決定比例。這樣也有利于長期發展,以利于以后的農村城市一體化。
2.調節房價。由于這幾年房價漲得太猛,有多套房產者或專門的房產投機者通過轉讓或出租收益遠遠超過靠勞動所得。房價主要由供需決定,調節也要從供需兩方面入手。比如增加提供社會保障房(特別是廉租房),控制房貸,征房產稅,可以對所有產權房(不只是增量房,而且包括存量房,農村住房暫不征),對于人均面積低于一定數量免征。長期要改變政府依賴土地財政的狀況,開源節流。
3.加強金融監管。這幾年很多人通過內幕消息賺得暴利。
4.調節行業收入差距。眾所周知,金融保險等行業收入遠超一般行業,這跟行業存在暴利有關,不太合理。對一些有一定壟斷程度的行業如電信等引入競爭機制。
5.調節單位內部收入差距,每個單位員工最高收入與最低收入差距不得太大(比如十倍以內),盡量做到同工同酬,按勞分配為主,根據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進行分配。
6.能否考慮家庭綜合消費支出(包括消費在教育、醫療服務、飲食起居等方面的支出)的稅收。一般來說富裕的家庭總共的消費支出較多,其子女可以受到較好的教育資源,生活質量相對較好,子女取得高收入的能力和渠道較多,這樣會造成富裕的家庭與貧窮的家庭后續的貧富差距拉大。對家庭總消費支出征稅,調節家庭總的消費支出,促進起點公平。
7.盡量較少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負外部性。由于有很多門檻,比如城鄉戶籍制度限制導致農民工進城務工難(有些單位用工限本地戶口,還有自己的養老、醫療及子女的教育等也會產生問題)。
8.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減少因病因居住環境惡劣等原因導致貧困的情況。關于低收入人群,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比如農村低收入群體,可以政府拿錢培訓工作技能,加大農業補貼,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鄉鎮企業①發展,為農民工進城務工創造便利條件。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報告顯示,造成農村與城鎮貧困家庭低收入的最主要原因均為受教育程度較低,而農村貧困家庭低收入則還受到戶主健康狀況與社會保障程度的影響。筆者認為應該通過完善農村公共品供給,增加農民收入、改善醫療、教育、養老保障等現狀以及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從而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讓農民切實體會到幸福生活。
9.鼓勵企業正當競爭,減少政府權力尋租空間。制度要透明,審批手續簡化,操作要陽光公開。
總之,改善我們目前的收入分配狀況,有一個和諧發展的社會穩定環境,吸引國外的優秀人才,留住本國人才,使得社會發展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模式。
參考文獻:
[1] "蔣洪.公共經濟學(第2版)[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2] "陳共.財政學(第6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 "馬海濤.中國稅制(第5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4] "王亞東.教學中學生管理與學生能力培養相結合的體會[J].經濟研究導刊,2013,(33).
[5] "王亞東.關于用于農村發展的稅源問題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2,(6).
[責任編輯 "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