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國際貿易課程教學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需要看到的是,現階段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嚴重束縛和阻礙了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這就需要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進一步理清思路,創新思維,不斷結合外部人才需求的現實特點,不斷創新國際貿易課程教學的新方式方法,大力促進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和輸出。
關鍵詞:高校;國際貿易專業;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1-0194-02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國家和區域之間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國際間的經貿活動十分活躍。同時,隨著國際間經貿活動的日趨頻繁,外向型企業的數量和規模也不斷增多,社會生產對于國際貿易方面的人才需求日趨強烈而緊迫。因此,作為高校來講,要不斷加強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不斷根據外部人才需求的實際情況來調整教學方向,不斷培養和輸送出大批優秀的國際貿易人才。應該講,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國際貿易課程教學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需要看到的是,現階段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嚴重束縛和阻礙了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這就需要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進一步理清思路,創新思維,不斷結合外部人才需求的現實特點,不斷創新國際貿易課程教學的新方式方法,大力促進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和輸出。
一、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
需要看到的是,國際貿易并不是一門單獨的學科,它是屬于經濟學的范疇,并從經濟學中衍生出來的。就目前高校國際貿易課程體系建設的現狀來講,大多是先讓學生掌握經濟學的基礎知識,然后再進行國際貿易專業課程的學習,這樣有利于學生們更好地消化吸收理解國際貿易課程的專業知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高校在課程設置上存在誤區,沒有將經濟學基礎課程和國際貿易專業課程有效地銜接起來,致使很多學生結束經濟學基礎課程的學習后,無法立即進行國際貿易課程的接續學習,在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存在一定的斷檔期和空白期,這就容易造成學生對經濟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出現一定的模糊和遺忘,進而對國際貿易專業課程的學習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極大地影響了知識傳導的連貫性。
2.教學方式單一落后
當前,高校國際貿易課程教學存在的另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教學的方式和方法過于陳舊落后,基本還是采取老師“板書+講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據主動地位,學生們只能被動地接受,這種類似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無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無法建立起師生之間有效的溝通渠道。老師對于枯燥理論知識的抽象講解為學生們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理論知識增加了難度,造成課堂教學的時候學生們毫無熱情,被動接受,甚至昏昏欲睡,無法有效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現在的高校在校生大多是“90后”,他們對于網絡、多媒體知識的興趣極大,非常渴望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引入多媒體和網絡教學,可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這種個性化需求無法得到老師的重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自然就大打折扣。
3.個別課程陳舊滯后
就目前高校國際貿易課程內容來講,主要包括理論知識和政策兩大部分。就國際貿易的理論知識部分來講,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不斷隨著世界貿易格局和經濟發展特點不斷變化的。而國際貿易政策更是隨著世界經濟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當前,很多高校國際貿易課程中關于理論知識和政策法規部分的課程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選擇落后于當前經濟發展的現實特點,這就造成學生們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之后,應用的時候卻發現這些理論和政策已經過時,甚至被淘汰了,這就大大挫傷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無法讓學生們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致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大大降低。
二、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方法改進的對策
1.革新國際貿易課程教學內容
科學地構建國際貿易課程體系,合理地設定課程內容,是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針對當前高校國際貿易課程教學內容落后、陳舊、與實際應用脫節的問題,要全面吸收和借鑒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的新情況和國際貿易理論發展的新成果,科學地選取國際貿易課程,提高課程內容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前瞻性。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當前企業現實的用人需求和學生未來個人發展的期望來調整課程方向,使國際貿易課程設置更加符合學生個人成長的需求,更加符合用人單位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同時,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國際貿易是一門社科類學科,內涵和外延較廣,與很多其他經濟學科都有交叉,因此,在課程設定上,一定要注重對相關關聯學科的引入,使學生可以通過關聯學科的學習,增強對于國際貿易學科的認識和理解,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動手能力。
2.創新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方式
當前,影響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效果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學方式落后陳舊。很多高校國際貿易課堂教學還是以老師為主,老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這樣的教學方式缺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想法設法釋放學生的學習激情,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暢通與學生的溝通渠道。教師要廣泛征求學生對于課程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尋找學生們的興趣點,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課堂教學中多引入分組教學、討論教學等方式,鼓勵學生們自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進一步提高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提高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3.更新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手段
當前,影響國際貿易課程教學的一個原因,就是教學手段落后。很多高校的教學方式還很原始和落后,基本是依靠板書和老師的講解,網絡、多媒體等教學方式沒有被充分引入,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因此,一是完善教學硬件設施。各高校一定要增加教學設施的資金投入,不斷更新和完善多媒體和網絡等先機教學設施,要提高網絡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普及率和應用率。二是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很多教師由于年齡和知識結構的原因,對多媒體和網絡等教學方式缺乏足夠認識,無法熟練掌握和操控。所以必須下大力氣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定期開展有效的培訓工作,提高教師掌握高新技術教學手段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邱東博,閻巍,李廣和.高校國際貿易課程考試改革的三方互動模式探索[J].對外經貿,2013,(12).
[2] "趙君,耿明英.關于現階段如何改革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究[J].知識經濟,2014,(6).
[3] "何婷婷.高校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以安徽農業大學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
[責任編輯 "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