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大多數干部理想信念是堅定的,道德品行是好的。同時也要看到,在干部隊伍中,理想信念缺失、道德品行不佳是一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隨著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干部在理想信念上遇到的紛擾是多重的,在道德品行上面臨的考驗是嚴峻的。領導干部的思想決定其領導思路,關系著領導方式和效果,極大程度上左右著團體組織的興衰。可以使領導干部的學習教育有的放矢,使制度措施的制定更有效,以達到領導干部更自覺地踐行群眾路線這一目的。
關鍵詞:領導干部;思想;教育;制度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1-0268-02
領導干部的思想決定其領導思路,關系著領導方式和效果,極大程度上左右著團體組織的興衰。為“管好領導干部”以及領導干部“管好身邊人”,帶動一般干部,“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需要對領導干部思想的客觀把握,制定切實可行的實踐措施。糾風與群眾路線教育就是針對領導干部“三觀”思想而進行的。深入調查研究領導干部的思想動態,可以使學習教育有的放矢,使制度措施的制定更有效,以達到領導干部更自覺地踐行群眾路線這一目的。思想決定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決定著一個領導干部的素質,決定著團體組織的健康與能力。就如同一個家長的思想決定一家人的境況,一個家庭的境況也能反映其當家人的思想及能力。因此,調研主要采取寬松座談的方式展開,同時剖析領導干部言論,尤其是腐敗領導干部供述,雖然腐敗者供述僅代表極少數領導干部,但其思想的傳染性害莫大焉。
一、領導干部的信仰問題
信仰人人都有,只是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同,信仰不同;因后天學習教育以及實踐閱歷不同,信仰堅定程度不同。寬泛的說,信神、信鬼、信風水都算信仰,拜物教、拜金主義、權力也可以成為信仰,我黨的領導干部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這是踐行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力量源泉。如果丟掉了這個信仰,就會搖擺或走向人民的對立面。“當前大多數干部理想信念是堅定的,道德品行是好的。同時也要看到,在干部隊伍中,理想信念缺失、道德品行不佳是一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隨著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干部在理想信念上遇到的紛擾是多重的,在道德品行上面臨的考驗是嚴峻的。”在與領導干部的座談交流中發現,他們大多數有堅定地信仰,有各自的道德底線,有很強的執政原則,然而受社會發展大環境的影響,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困擾其理想信念的因素很多,消蝕其道德基礎的因素很多。所有這些,與傳統的封建思想一起,對領導干部思想的升華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而由此導致的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弱化了對黨的理想信念的堅定性,從而引起領導工作中無所適從的迷茫恐慌,把看得見的“數字指標政績”作為執政的方針,將權、錢、色、欲等這些更為現實的東西作為追求,這種無奈的選擇一旦成為常態選擇,領導干部的墮落就不可避免地加速了。這不僅害己,其給黨、國家、社會帶來的危害也是難以估量的,因此,中央提出“必須把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導和幫助干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素質,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要把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作為必修內容;在主體班次中建立學員黨支部,有針對性地開展支部活動;學制一個月以上的主體班次,要進行黨性分析并撰寫報告。在教育培訓中,要增強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說服力感染力。”
二、領導干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人人都有,但是差別很大,對一個人的待人處世,處事接物的方式方法有著關鍵性作用。對世界的主觀認知,對人生意義的追求,對目標價值取向界定,決定了其生存發展,自我完善的態度和動力。是人們思想中由隱性理想信仰向顯性思維觀念以及實踐作風過渡的中介。在交流溝通中,發現領導干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隨著改革開放的擴大,西方文明的進入,傳統文明與西方文明糾結在一起,傳統的“三觀”有逐漸模糊的趨勢,而西方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越來越多地侵占了領導干部的頭腦,比如,有些領導干部認為,要與西方資本主義打交道,就要了解西方文化,我們原來傳統的東西不僅用不上,而且有妨礙作用,某些思想、制度需要改變,以適應改革開放的要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思想,激勵著貧窮的中國人民參與社會資源競爭、創造出越來越多的財富;摸著石頭過河,大膽地闖,黑貓白貓逮著耗子就是好貓以及“三個有利于”標準,是領導干部解放思想,踐行改革開放具體性指導,同時也帶來了競爭失序、手段失控、心理失衡等問題。兩手抓,都要硬,先富帶后富的改革開放初衷,并沒有被堅決徹底地執行貫徹,相反,既得利益者利用先富積累的優勢,開始阻擊剝奪后富者擁有和利用公共資源的權利,一些落馬的腐敗者在任上都有登峰造極的表演,將此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不能不對其他領導干部的思想產生影響,對領導干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潛移默化不容忽視,為此,須以核心價值觀統領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占領領導干部頭腦中的思想領域,“種上莊稼,就不會雜草叢生。”要讓領導干部養成學習的習慣,尤其要深入中國的傳統文化,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
三、領導干部的權力觀、義利觀、政績觀問題
領導干部掌握公權力,掌控公共資源,義利觀是否正確,決定著公共資源運用的社會公共效益和發展質量,政績觀是否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決定著人心向背,決定著我們黨事業的興衰。諸多領導干部對此極為認同,同時也透露出些許無奈,領導干部的任用是“選拔”,與農村村委“選舉”不同,這一點,于落馬后的腐敗官員供述懺悔中可以看出,任人唯錢、唯色、唯親、唯才而不唯德唯賢,把執政為官當做交易,商業化運作,計算成本、風險、收益、利息,使得團體組織“上下交爭利”,唯利是圖。把權力效益用到極致,在任期內利潤最大化,不計人格、人性、人品,對黨紀國法毫無敬畏,政績是做給上面看的,自我利益至高無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一些腐敗“窩案”可以證明這一點。一邊是巨大的誘惑,一邊是孤立和廢黜,依世則廢道,違俗則危殆,專為義則傷生,專為生則塞義,一些領導干部須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作出選擇。鑒于此,“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當務之急,完善制度法律,強化紀檢監察、人大監督、政協制衡,是實現這一當務之急的必要支撐。
啟示與對策。通過長期深入的調查研究,在對諸多資料研判分析的基礎上,做了簡單的總結,其一,領導干部思想主流是好的,道德修養、政治素養是較高的,他們由衷地理解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非常認同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性。然而,在具體貫徹落實上,難以實現知與行的統一,表里不一,“表”不實行,多由“里”不深知,只有理上的深知,才能有全心的實踐。其二,領導干部的信仰多數是經得起考驗的,對黨的方針、路線、政策正確理解、積極貫徹,然而卻有少數領導干部為一己之私,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陽奉陰違,腐敗墮落,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其三,領導干部多數有正確的權力觀、義利觀、政績觀,能夠把權力當做責任,敢于擔當,同時,也應注意少數領導干部的不作為、亂作為甚至是魚肉鄉里,稱霸一方,胡作非為,將其推向人民的反面。基于上述三點,有必要建立長效的監管教育機制,這樣既可以挽救一批領導干部,也可以切實恢復群眾路線,使得我們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其一,要持續加強對領導干部的思想教育,引導領導干部深入學習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從根本上培固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其二,在信念教育方面,加強革命建設傳統的教育,使之更加自覺地維護中華民族付出巨大犧牲得來不易的獨立富強成就,切實認識到人民英雄們的不朽功績;其三,要從制度、法律等各方面創造任人唯賢的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環境,使得在這方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個清廉的陽光下政治生態環境,對領導干部自身修養的提升,對黨和國家的長盛不衰是必要的。
[責任編輯 "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