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態文明建設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技術是調節人與自然關系的中介,技術生態化是綠色湖南建設的重要支撐,作為區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的現代技術,必須創新技術活動方式,實現技術生態化,為綠色湖南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技術生態化;湖南;生態文明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1-0074-02
一、綠色湖南建設的重要意義
綠色發展是當今世界發展的新潮流,也是關系未來發展的制高點。黨的十七大提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新要求,中國在“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了“綠色發展”,并且獨立成篇。湖南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中期,資源環境問題正逐步凸現,正是基于資源環境的嚴峻形勢和科學發展的現實需要,湖南省委九屆十次全會強調以“四化兩型”引領湖南科學發展,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然要求。湖南省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強調指出,“必須把兩型社會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設綠色湖南”,將“綠色湖南”建設確定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制定了《綠色湖南建設實施綱要》。作為生態文明的區域表現形式,“綠色湖南”代表著一種發展范式和價值取向,要求發展遵循生態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規律,與生態環境容量、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追求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平衡、循環、低碳、可持續發展,其實質在于加強環境資源保護,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使人與自然的關系、當代人之間、當代人與后代人的關系得到和諧發展,構筑綠色生存生活家園。作為“四個湖南”的首張名片,綠色湖南建設必將既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生活質量,又確保湖南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生活、生產與生態三者的互動和諧與良性循環。
二、綠色湖南建設的技術依賴
現代技術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功能。技術價值是一個由多種價值構成的價值系統,其主要組成部分是技術的認識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等。其中生態價值是技術的最高價值,是指從生態角度,從技術與整個生態系統的關系來審視技術本身。現代技術在樹立人與自然和諧意識中具有基礎價值和功能,在建立人與自然和諧關系中具有手段和工具價值,對人與自然和諧關系具有調控價值和功能。
在現代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發展進程中,湖南面臨日益嚴重的資源環境約束。建設綠色湖南作為一種發展戰略,具有全新的生態文明視角,它在很大程度上要求人們通過推動技術活動來改變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要求對技術進行生態關懷,確立技術研發、應用和發展的最高限度,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科技的協調發展。作為“綠色湖南”建設的基礎和支撐的現代技術,必須按照“綠色湖南”建設的要求,從根本上變革傳統技術觀,確立生態技術觀,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保證。隨著技術實踐活動規模的擴大和技術創新能力的加強,傳統技術觀單一的經濟目標追求、片面的思維方式和狹隘的功利主義價值取向已產生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而要緩和人與自然的矛盾,綠色湖南建設,就要從根本上變革技術的發展模式。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生態平衡之間找到契合點,將技術活動放到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中去探討,立足“綠色湖南”建設目標,反思傳統技術觀的缺失,立足技術活動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人的生存與發展效益“四效合一”的價值取向,契合“四化兩型”的目標要求,實現技術生態化。
三、技術生態化是綠色湖南建設的重要支撐
技術實踐活動主體加強對于傳統技術觀的反思及糾偏,積極實現技術生態化,使技術發展朝著遵循生態學規律方向轉變及轉化,有利于人類在不斷提高經濟產出的同時,改善生存環境質量,確保自然資源的和諧永續發展。技術生態化包含三個方面的內涵:第一,技術進步不應以破壞生態平衡為代價。第二,技術系統本身應按生態學原理組織起來,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拓展和深化人工自然。第三,技術方式應與自然生態相協調,并符合人性。技術生態化強調了生態標準和人性化原則,但并不因此否定效率標準。
技術生態化對于綠色湖南建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主要表現在:
第一,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人的生存和發展效益的“四效合一”,是“綠色湖南”建設中技術活動主體管理和發展戰略的必然追求。技術生態化以綠色和諧思想為指導,以技術活動為根本手段,以減量化、再循環和再使用為原則,以可持續發展為價值理念,以技術主體實現“四效合一”為目標,它能使技術主體從生態化技術戰略、綠色產品創新和生態營銷策略等方面推動其承擔在綠色湖南建設中的責任。生態化因素在技術活動的各個層次的展開,涉及到生態化建設的國家層次(宏觀)、區域層次(中觀)和企業層次(微觀)等各個層次。面向“綠色湖南”建設,技術活動主體要全面引入生態思想,實現技術生態化,使技術活動從傳統的支持經濟增長轉向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從而引導技術活動朝著有利于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及其與經濟、社會、環境系統之間的良性循環的方向協調發展。湖南省必須探索一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發展路子。技術生態化作為一種新的技術發展模式,強調社會發展各方面的協調兼容,使技術活動的社會功能更加全面,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具有不斷遞增的綜合價值。
第二,技術生態化是技術進步關注自身物質條件、實現有序發展的必然選擇。作為人類從事生產活動或其他活動的手段和方法體系,技術最主要地是指人類活動的工具,不論是原始的工具,還是現代技術的機器體系和當代高新技術,均包含有自然的要素。可見自然資源對技術來說,是前置性和基礎性的因素。技術作為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人工轉換手段,總是要依托和消耗一定的自然物質資源。自然資源環境是人類進行經濟技術活動的物質基礎,任何違背自然規律的技術是不存在的。自然的物質資源條件直接決定著技術的發明、發展,決定著技術的可能發展形式。在當今資源能源日益緊張短缺、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并面臨崩潰的現實情況下,技術活動只有以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為己任,才能為自身的發展創造條件、為社會所接受。這正是綠色湖南建設的基本要義。
第三,技術生態化是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內在屬性和本質要求。當前湖南生態經濟綜合效益相對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技術生態化和擴散相對不足。技術生態化及其擴散應用能取得巨大的生態經濟綜合效益,是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其擴散應用可使經濟和生態環境相協調,具有生態環境正效應,可使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協調一致,通過獲得綠色競爭優勢,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技術生態化有利于改變粗放型的生產模式,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可以開發各種能節約原材料和能源的產品,提高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對產品進行回收、再生產和復用,減少生產過程和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降低資源利用的成本,減少環境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第四,技術生態化有助于實現綠色湖南建設的“三個結合”。一是有助于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和生態永續發展的結合。在綠色湖南建設中,注重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資源環境合理利用目標的根本舉措。技術生態化超越了經濟領域的圈子,以科學發展觀來審視技術活動的目標和價值選擇,做出合理的評價。這就能增強生態化功能并實現管理過程的生態化控制,將從根本上轉變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增強資源和生態環境對經濟的支撐能力,從而降低了生產和治污成本。二是有助于實現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優化產業結構的結合。技術生態化能有效整合湖南的各種資源和力量,發揮技術活動對知識、資源等生產要素配置的高效性,大幅增加區域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科技含量,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部門的創新步伐,推動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從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產業競爭力。三是有助于實現節能減排和資源有效配置的結合。技術生態化是一個動態的系統,涉及技術層生態技術和管理層生態技術,因而有助于實現節能減排和資源有效配置的有機結合。
四、結語
綠色湖南建設背景下技術生態化面臨著缺乏實現技術生態化的價值導向機制、缺乏實現技術生態化的有力支持、缺乏實現技術生態化的條件和能力等重要問題。為此,要把握好技術生態化的價值準則,推進生態化技術創新,加快發展生態科技產業,發展生態重點產業,運用技術手段有序集約開發和綜合利用礦產資源,抓好綜合治理工程,加強環境監測技術和能力建設,構筑生態環境安全屏障。
參考文獻:
[1] "傅家驥.技術創新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2] "柳卸林.21世紀的中國技術創新系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3] "張宏武,等.技術創新與產業生態化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
[4] "馮之浚.循環經濟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 "黃魯成.基于生態學的技術創新行為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6] "[日]星野芳郎.技術發展的政治背景[M].沈陽:沈陽出版社,1995.
[7] "[美]戴利.超越增長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8] "Howard T Odum.Environmental Accounting:Em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M].John Wiley amp; Sons,New York,1996.
[9] "易顯飛,等.“綠色湖南”的實現與兩型化科技創新[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10] "陳曉濤.循環經濟下的技術生態化演進分析[J].科學管理研究,2006,(6).
[責任編輯 "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