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年以來,中國行政事業單位在資產的管理上,重貨幣資產的管理,輕實物資產的管理,從而導致國有實物資產的流失,個人侵占單位實物資產的現象比較嚴重,實物資產管理職責不明,無人過問實物資產的管理情況。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1-0135-02
2007年初,財政部通知安排了全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任務,這是自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進行清查,通過資產清查,雖可以明確資產的管理責任,摸清行政事業單位的家底。但是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一、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現狀
標準不清、賬實不符。單位財務人員搞不清固定資產的確認標準,把不該確認為固定資產的確認為了固定資產,如把房屋的墻面粉刷和更換窗戶玻璃等日常維修確認為了固定資產。部分單位無固定資產明細賬,或雖有固定資產明細賬,但賬實不符。按照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單位的固定資產在財務部門要按照大類和品名、規格、型號設置數量金額式的明細賬,逐項核算固定資產增減的數量和金額,在固定資產的管理部門要設置固定資產卡片。固定資產的驗收、報廢等增減手續不清,管理責任不明確,如對外捐贈的不辦理銷賬手續,單位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不上固定資產賬,導致存在大量賬外固定資產。
行政事業單位在資產的管理上重貨幣資產的管理輕實物資產的管理。單位在財務管理體制上和領導的管理理念上,注重貨幣資產的管理輕實物資產的管理,在貨幣資產的管理上都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明確了各項貨幣支出的審批權限,但在實物資產的管理上則簡單得多。如單位職工李某,要在單位報銷100元費用,必須經過會計,單位領導(至少是單位副職)的審批,但是,李某從單位拿走價值4 000元的一臺計算機就有可能無人問津,特別是直接管理固定資產的人員和單位領導更容易侵占單位的實物資產。
長期未清查,損失、流失嚴重、資產質量不高,使用效率低。多年以來行政事業單位未對單位的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查,作為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財政部門也未做資產清查的嚴格要求,單位主管部門和單位也落得清閑,也沒有嚴格地去清查固定資產,導致固定資產損失、流失,給國家的財產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同時單位固定資產的質量不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會計制度規定可不提折舊,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的凈值,在賬面上虛列了固定資產的價值,固定資產的質量不高,在賬面上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的使用和損耗情況。
二、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現狀的成因分析
單位領導不重視,財政監管缺位。單位領導在管理上只注重貨幣資產的管理,對實物資產的管理重視程度不夠,往往重設備物資的采購,輕實物資產的管理,在單位中沒有財產物資的管理制度和有關財產物資管理的責任制度,有的單位雖有財產物資的管理制度和有關財產物資管理的責任制度,但是制度的落實不到位,單位領導帶頭踐踏財產物資的管理制度,管理的隨意性較大,如單位領導授意財產物資管理人員將固定資產搬入自己的家,單位領導長期占用單位的數碼照相機、錄像機等現象嚴重,長期未辦理租借手續;“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官”,單位領導三五年一換,他們沒有積極地去處理固定資產管理上的歷史遺留問題。多年以來,財政部門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雖頒發了一系列的國有資產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但是由于監管人員缺位,使這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沒有人員去落實,沒有部門去認真地落實,使一些單位的歷史遺留問題長時間沒有辦法解決,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上的損失、報廢的審批也沒有形成一套流動的長效機制。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上的問題處罰乏力,出現的一些資產管理上的問題也都從輕發落,單位出現的沒有通過政府采購中心擅自采購固定資產,單位未經財政部門的同意就擅自處置固定資產等現象,財政部門也只能要求單位補辦手續、限期改正、下不為例的處罰,單位仍然屢處罰屢犯同樣的管理錯誤。
單位財務和資產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在行政事業單位中,財務人員和固定資產的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普遍不高。首先,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和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職稱比較低,半路出家的財務人員比較多,沒有進行過財務會計知識的系統學習和培訓,有的甚至還沒有職稱,有的還是工人身份,據統計,在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中,中級會計師以上的占20%,初級會計師占30%,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但無會計職稱的占30%,未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的還有20%。其次,自從財政部門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從以考職稱替代繼續教育后,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的繼續教育沒有開展好,財務人員學習新知識的自主性、自覺性、積極性不夠。在其次,繁重的財務工作使財務人員沒有多余的時間去學習,在單位中,財務人員配備不足,往往一人多崗,有時還要從事大量的非財務工作。最后,財政、單位為財務人員提供的學習機會非常少。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杜絕國有資產流失,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財政、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審計等加強對單位實物資產的監管,重申單位領導在資產管理中的責任。財政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要出臺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一些規章制度,并在財政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相關處室中明確固定資產管理方面規章制度的責任處室,要求這些處室定期和不定期地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和進行管理方面指導;加強財政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人員配備,配備一些有財務工作經驗和有一定理論水平的人員來從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監督管理,就目前情況看,財政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人員對固定資產的定義都比較模糊,對財務會計的核算也比較陌生,讓這樣的人員來監督管理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豈不是外行來管理內行?同時,要進一步明確單位領導在固定資產管理上的責任,把固定資產的管理情況納入單位領導的政績考核,明確相關責任人在固定資產管理上的管理責任和法律責任,讓單位領導重視固定資產的管理。
加強會計核算,落實資產的管理責任。首先,單位要配備業務素質較高的財務和資產管理人員,單位要經常組織財務和資產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讓財務人員能正確地確認固定資產。其次,在固定資產賬務設置上,財務按固定資產的大類設三欄式二級賬,如土地、房屋、建筑屋、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電氣設備、電子產品、圖書、家具用具等,然后在二級賬下按固定資產的品名、規格、型號設數量金額式三級賬;在固定資產的管理部門按大類和品名、規格、型號設固定資產的保管賬來核算固定資產增減的數量,在固定資產的使用部門設固定資產卡片賬;即在賬務上要設“二賬一卡”;并且要保證賬賬相符和賬卡相符。再其次,根據財政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要求和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固定資產的管理責任制度,在管理中堅持“誰使用誰負責”的管理責任制,明確使用人或保管人為固定資產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固定資產的使用人要到固定資產的管理部門辦理借、領手續,固定資產的管理部門要做好固定資產的使用記錄,同時,實行固定資產損壞、流失的責任追究制度,誰損壞誰賠償,并將固定資產的損壞責任納入單位職工的年度考核范圍,與獎金和工資掛鉤。
定期進行固定資產的清查,完善固定資產的采購、報廢、使用等手續。
行政事業單位每三年要對固定資產進行一次全面清查,每年年終決算前要對主要的固定資產進行一次清查,同時,財務和資產管理人員認為必要時隨時對某類(項)固定資產進行不定期清查。單位內部要建立和健全完善固定資產管理手續。首先,在采購驗收環節,單位要根據需要訂采購計劃,大型采購項目要進行可行性論證,達到政府采購標準的要按照政府采購的相關手續辦理;采購結束后要對固定資產進行驗收,由驗收部門會同財務部門填制一式三聯的“固定資產驗收單”,交財務記賬一聯,交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記賬一聯,交固定資產使用部門一聯。其次,在固定資產使用上,由使用部門做好固定資產的使用記錄,由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做好固定資產的維修記錄和使用責任人的變動記錄。最后,在固定資產的報廢、處置上,由固定資產的使用部門、固定資產的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和有關專家對固定資產進行鑒定后,財務部門向財政辦理固定資產的報、處置手續,待財政批復后才能對固定資產進行報廢或處置。
在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上,只有單位領導重視,財政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審計部門監督管理到位,才能杜絕國有資產的流失,才能遏止貪污腐敗行為,也才能讓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海波,劉學華.行政事業會計[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5.
[2] "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中級財務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3] "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Z].
[責任編輯 "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