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營口市鲅魚圈區溫泉資源豐富、品質較好,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批較成熟的溫泉旅游度假區。立足鲅魚圈區溫泉旅游發展的現狀,分析其溫泉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優勢與劣勢,并提出相應的開發建議,以使其溫泉旅游能夠更有效、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鲅魚圈區;溫泉旅游;開發
中圖分類號:F59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1-0242-02
營口市鲅魚圈區的溫泉旅游因其儲量豐富、品質優越、歷史久遠馳名中外,早在明代就有“客來爭解帶,萬劫付一洗”之盛況。目前區內主要有熊岳溫泉旅游區、雙臺溫泉旅游區兩處較為綜合的溫泉旅游度假區,此外還有一些溫泉旅游度假酒店,如天沐、金泰、香格里拉等。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區內溫泉旅游已經開始從單純的溫泉洗浴向溫泉休閑度假轉變,其溫泉旅游產品的開發和規劃開始注重追求高品質的溫泉休閑環境,逐步由單純的室內封閉的沐浴環境轉向真山真水的露天溫泉,初步實現了以溫泉旅游為基礎的多種旅游功能的綜合發展。
一、鲅魚圈區溫泉旅游開發的優勢
(一)資源優勢
1.溫泉資源品質優越、理療保健功能齊全。鲅魚圈溫泉具有高水量、高溫度、高礦物質含量、埋藏深度適中等特點。水量豐富,日開采量可達5 000~7 000t;水溫較高,可達85℃,屬高熱溫泉。絕大多數溫泉均含有鋰、鍶、碘、鈉、鉀、硫等30多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其溫泉水化學元素含量種類多樣化,有氯化物泉、放射性氡礦泉、硅酸泉礦泉、重碳酸鹽泉和保健熱泉等類型,對于治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痛風、骨質疏松、胃病、動脈硬化、風濕、類風濕等常見的老年慢性病有優良的功效,有“東北第一泉”之譽。當地人把溫泉浴稱為“洗湯”,近幾年人們利用溫泉水中含有石灰、碳酸錳、碳酸鈉和二氧化硅等礦物質生產出優質礦泉水,成為夏令消暑之佳品。
2.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多樣。(1)濱海風光得天獨厚。鲅魚圈海岸多屬平原海岸,較平緩,海底坡度為1/20~1/60,海水的透明度一般為1m左右,夏季平均水溫28℃ ,多數時間風平浪靜。海岸線蜿蜒曲折,港灣交錯,形成許多海濱浴場,最著名的是位于鲅魚圈區內的月牙灣和仙人島海濱浴場,其中仙人島海濱的“兔島潮吼”乃著名的熊岳“八景之一”。(2)“漁果之鄉”,物產豐富。鲅魚圈區是全國聞各的溫帶水果產地,盛產蘋果、葡萄、桃、山楂、李子、杏等水果。目前國家已將本區確定為蘋果商品生產基地。本區海產品豐富,以鲅魚最為著名,鲅魚圈也因此得名。其次是對蝦、海蟄、海蟹等海產品,同時又發展了近海人工水產養殖,使產量不斷增加,成為北方地區重要的海產品生產基地,也為旅游者提供了品嘗海鮮的好去處。(3)歷史悠久、人文古跡眾多。鲅魚圈歷史悠久,人文旅游資源豐富。在熊岳鎮二臺子鄉有載入《中國名勝詞典》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和銅器時代的墓葬石棚。區內有兩處保留完好的明朝烽火臺——鲅魚臺子山上的鲅魚圈墩臺和仙人島墩臺。
3.自然環境良好、風景優美、氣候宜人。鲅魚圈西臨渤海遼東灣,屬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氣候宜人,四季分明,陽光、氣溫、降水等氣候條件較為優越。溫泉附近古樹參天、環境宜人、綠樹成蔭,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優越。有“亞洲袖珍標本園”之稱的熊岳植物園,園內種植各種野生、半野生植物八百多種、四千多株,是亞洲種類最齊全的植物園。
(二)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鲅魚圈區處在遼寧省中心位置,是沈陽經濟區和遼寧沿海經濟帶結合點,也處于哈大沿線與環渤海旅游的唯一交匯點城市。與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等省份連接,與京津地區毗鄰,緊鄰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際客源市場,旅游市場潛力巨大。
鲅魚圈區作為“東北亞東大門”擁有極其便利的海陸空交通線路網。哈大高鐵客運專線、長大電氣化鐵路、沈大高速公路、哈大公路縱貫南北,盤營高速公路、莊林公路、蓋旺公路、蓋瑗公路橫貫東西,各級公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全年通航的鲅魚圈港是東北腹地最近的出海口、東北第二大港、中國第十大港,現已開辟國際國內通貨航線140多條,通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鲅魚圈到韓國仁川海上航線的開通,為韓國旅游者的進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驅車到沈陽桃仙機場和大連周水子機場僅1.5h路程,加上建設中的營口機場,鲅魚圈四通八達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超強的可進入性,方便了省內、東北乃至國際旅游者到來,為溫泉旅游開發提供了有利的交通條件。
(三)政策優勢
2011年,遼寧省政府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遼寧省溫泉旅游的意見》,提出“把我省建設成為溫泉旅游大省”的發展目標。為此遼寧省政府和相關旅游部門整合地區資源優勢,充分利用相關社會資源,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和招商力度,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強化市場宣傳和促銷,積極進行遼寧省溫泉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鲅魚圈作為遼寧省溫泉旅游資源集中區域,計劃利用五年時間,加快建設一批溫泉旅游聚集區和溫泉旅游新區,推出一批溫泉旅游精品,不斷提高其溫泉旅游的核心競爭力,為實現溫泉旅游發展國際化、產品多樣化、市場層次化、服務個性化、消費大眾化和養生理療主體化打好基礎。
二、鲅魚圈區溫泉旅游開發的劣勢
(一)缺乏鮮明的區域旅游品牌形象
盡管鲅魚圈擁有豐富的、得天獨厚的溫泉旅游資源,在省內有一定的知名度,卻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區域品牌形象。高品質、高質量的旅游產品也必須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策劃和市場營銷。區域形象是社會公眾對某一地區的感知、看法與評價。鮮明統一的區域形象可以樹立區域品牌,比如大連的“浪漫之都、時尚大連”,沈陽的“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都是膾炙人口的旅游宣傳口號。而鲅魚圈比起周邊的沈陽、大連還有很大的差距,沒有一個鮮明統一、深入人心的宣傳口號,處于沈陽、大連的旅游形象遮蔽之下。
(二)產品形式較為單一、產品綜合性不強
目前鲅魚圈溫泉旅游產品雖然已逐步由較為單純的溫泉、洗浴向較為綜合的產品組合轉變,但還仍處于初級階段。一些較為傳統的溫泉旅游區或旅游景點很大程度上沿襲以往的開發、經營模式,存在建設項目和產品風格相似甚至重復,產品形式單一,缺乏產品創新和有機組合等問題。在產品的設計上未能全方位、深層次地綜合挖掘本地區特有的文化內涵、人文景觀。
(三)高級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匱乏
鲅魚圈旅游業發展不完善,加之地區本身對人才的吸引力有限,高級管理人員及溫泉專業技術人員更顯匱乏,一線從業人員基本來自本地民眾。總體上來說,從業人員的素質和受教育程度偏低,技能欠缺,旅游相關部門對其很少進行專業技能、行業服務和銷售培訓,因此其整體的溫泉旅游管理和服務水平偏低。由于溫泉是一種不可再生性資源,在開發過程中更需要高級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的科學管理與技術指導,協調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否則必將成為溫泉旅游合理開發、可持續發展的阻礙。
三、鲅魚圈溫泉旅游開發的對策建議
(一)樹立統一鮮明的區域旅游形象
以溫泉資源為核心,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與周圍良好的山、海、林、古跡、民俗等資源優化組合,深挖區域文化內涵,使當地的文化與溫泉旅游緊密相連,突出海泉交融,溫泉優越特點,設計鮮明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形象口號,如“濱海湯城,溫泉之都”,并對該區域旅游形象進行有效的大力宣傳。要抓住由遼寧省旅游局和營口市政府主辦的一年一度的“中國·營口(熊岳)國際海濱溫泉節”這一可貴的發展機遇,努力使其變成宣傳鲅魚圈溫泉旅游強有力的工具,借助這一國際溫泉文化交流的盛會,把“渤海明珠鲅魚圈,中國北方亞龍灣”的城市品牌和溫泉之都的旅游形象推向國內外。
(二)進行旅游產品創新,豐富旅游產品組合形式
1.溫泉旅游與冰雪旅游結合。冬春季為溫泉旅游的旺季,將溫泉與冬季的冰雪旅游相結合,讓人們在體驗自然、放松身心之余又能親身參與到具體的體育活動中去,形成強大的旅游體驗反差,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與競爭力。如:鲅魚圈天沐溫泉+鲅魚圈滑雪場。
2.溫泉旅游與海濱親水游結合。鲅魚圈具有發展海濱親水游的優越自然條件,可以將溫泉旅游與海濱旅游有機組合,形成旅游的一個主打產品。如鲅魚圈溫泉+鲅魚圈海濱浴場。
3.溫泉旅游與高爾夫旅游結合。高爾夫是典型的休閑體育旅游產品,它與溫泉結合將會相得益彰。鲅魚圈高爾夫球場可以基本滿足旅游者的需要。通過高品質溫泉水療SPA與高爾夫運動相結合,形成面向高品質客源市場的休閑旅游產品組合,是豪華度假區的開發和經營模式。如鲅魚圈金泰溫泉酒店+金泰高爾夫。
4.溫泉旅游與觀光度假旅游結合。在觀光旅游線路中植入溫泉休閑產品,使得旅游者能夠勞逸結合,充分體驗觀光旅游和休閑娛樂的雙重樂趣。如望兒山+熊岳植物園+熊岳溫泉+農家樂;雙臺溫泉+歸茗寺+青龍山。
5.溫泉旅游與親子游樂項目結合。把相對靜態的溫泉療養與多方位的動感游樂產品有機結合起來,動靜結合,可以形成功能齊全、綜合配套完善的溫泉旅游度假區。如鲅魚圈溫泉旅游區+鲅魚圈月亮湖公園游樂項目。
(三)加強溫泉人才的培養
溫泉產業發展需要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和專業化的溫泉技術人才。依托高等院校和當地職業技術學校開設溫泉旅游專業,系統培養高素質、強技能的溫泉產業人才,為溫泉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定期選派優秀員工去溫泉旅游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深造,重點培養和造就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富有創新精神的國際化管理人才隊伍;與旅游培訓機構、旅游咨詢運營機構合作,組織專項培訓和崗位進修,做好溫泉從業人員崗前和崗中培訓,完善溫泉旅游人才培養機制;通過校園招聘、社會選拔、人才測評機構推薦等途徑拓寬人才引進渠道;還可以借鑒日本實施溫泉治療醫師認證制度這一經驗,實施一些行業規范和標準,使鲅魚圈溫泉旅游的開發更加規范化和專業化。
參考文獻:
[1] "李文斯.關于遼寧營口溫泉旅游開發的幾點思考[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12.
[2] "程莉.營口濱海旅游資源的特色及區域開發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2001,(6):84-85.
[3] "王金超,魏鳳云.地質地貌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探討——以營口市為例[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0,(10):75.
[責任編輯 " 王曉燕]